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2000-)

一、专职人员以基地名义发表论文:

1.刘大钧《20世纪的易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会论文集,台湾20008

2.刘大钧《“卦气”溯源》,中国社会科学20005

百年易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周易研究2001,2(1):85-88,93

百年易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周易研究2001,2(1):89-90,93

3.刘大钧《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哲学研究2001年11期

4.刘大钧《太一生水》篇管窥,周易研究2001年4期

5.刘大钧《周易》古义考,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5期

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开幕词  周易研究2002,(1):3-4

6.刘大钧可喜的收获 宝贵的启示周易研究2002年1期

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开幕辞 周易研究2002,(5):72-73

7.刘大钧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学术总结周易研究2002年5期

8.刘大钧今本、帛本、汉唐诸本《系辞》异同考,孔子研究2003年5期

9.林忠军《论两汉易学形成、源流和特征》,《山东大学学报》20001

10.林忠军《周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孔子研究》20001

11.林忠军《立言广大,措意精微》,《周易研究》20003

12.林忠军《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周易研究》20012期,人大《中国哲学》20018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5

13.林忠军《论汉魏易学之嬗变》,《社会科学战线》200120014

14.林忠军《孟喜、京房的象数易学》,《中国哲学》第23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10

15.林忠军《周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山大百年学术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9

16林忠军《郑玄易学思想特色》,《中国哲学》第24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17.林忠军《《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哲学研究》200210期,人大《中国哲学》200212

18.林忠军《试论郑玄易学天道观》,《中国哲学史》20024期,人大《中国哲学》20033

19.林忠军《试论郑玄易数哲学》,《孔子研究》20033

20.林忠军《从诠释学审视中国古代易学》,《文史哲》20034

21.林忠军《郑玄易与两汉易学思潮》,《象数易学研究》(三),巴蜀书社20033

22.林忠军《试论现代易学的特点及意义》,《大易集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23.刘玉建《郑玄易学杂论》,《湖湘论坛》2000年5期

24.刘玉建《论魏氏月体纳甲说及其对虞氏易学的影响》《周易研究》2001年4期

25.刘玉建《论虞翻卦变说中的两种特殊变例》,《理论学刊》2001年4期

26.刘玉建《魏晋至唐初易学演变与发展的特征》,《周易研究》2003年4期

27刘玉建《尚秉和两汉易学传承观质疑》,大易集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28.王新春《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周易研究2002.6

29.王新春《也论虞翻易学的卦变说》,象数易学研究第三辑,巴蜀书社,2003.3

王新春《周易时的哲学发微》,孔子研究2001.6

王新春 荀爽易学乾升坤降说的宇宙关怀与人文关切,中国哲学史,20034

30.张  涛《汉赋与易学》,周易研究,20013(单位只署古籍所,简介基地在前)

31.张  涛《杨向奎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周易研究,20035

32.李尚信《〈序卦〉卦序中的阴阳平衡互补与变通配四时思想,周易研究,20003

33.李尚信《孟喜卦气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论》,江汉论坛,20014

34.李尚信《〈序卦〉卦序中的“参伍”“错综”思想》,周易研究,20026

35.李尚信《〈序卦〉卦序之建构及其思想》,象数易学研究(三),巴蜀书社20033

36.刘保贞《孔子“兴”式教育法与《诗》《易》的义理化》,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1期

37.刘保贞《扬雄蜀地行迹考》,学术交流,2002年5期

38.刘保贞《扬雄著作及其流传》,山东大学学报,20031

39.刘保贞《从汉晋文献看扬雄的圣人地位》,《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二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23

40.刘保贞《从《孝至》后半篇看扬雄对王莽的态度》,晋阳学刊,20033

廖名春《试论帛书〈衷〉的篇名和字数》《周易研究》2002年第5

廖名春《长安西仁村陶拍数字卦解读》,周易研究,20035

 

二、兼职人员以基地名义发表论文:

1.周立升《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载《周易研究》20021

2.孙熙国《周易古经与墨家思想》(独立),《周易研究》2001年11月第4期

3.孙熙国《〈易经〉与儒家思想之渊源》(独立),《周易研究》2003年第3期。

4.张立文《周易的智慧》,周易研究,20021

5.李学勤《新发现西周筮数的研究》,周易研究,20035

6

7.连劭名《马王堆帛书《系辞》研究》,周易研究,20014

8.连劭名《再论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周易研究,20023

9.连劭名《考古发现与先秦易学》,周易研究,20031

10.陈居渊《焦循易学方法论的哲学意义》,周易研究,20035

11.周立升《京房象数易学探微》,载《象数易学研究》(第三辑)巴蜀书社20033(哲学系在前,基地在后)

12.萧汉明《虞翻易学与《周易参同契》》,象数易学研究(第三辑)巴蜀书社2003.3.(武大在前,基地在后)

  《孟子车非孟子考:思孟关系考实》,15千字,《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3期。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典学的发展方向》,13千字,《孔子研究》2002年第4期。

 

三、专职人员以非基地名义发表论文

王新春《易传人文化成的价值理想》,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4

王新春《易传三陈九卦的人文理念》,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0.4

王新春《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哲学研究2001.9

 

王新春《隐显涵摄与流变互通》,大易集义(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王新春《虞翻消息卦生杂卦的卦变说》,大易情性(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8

王新春《易学研究》,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9

王新春《船山易时的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3.6

 

1、张  涛《易学与秦汉思想的发展》,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春之卷

2、张  涛《秦汉易学思想探微》,汉学研究(台湾),第18卷第2期,200012

3、张  涛《略论扬雄对汉代易学发展的贡献》,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1

4、张  涛《王充易学简论》,东北师大学报,20003

5、张  涛《马融易学浅说》,孔子研究,20014

6、张  涛《荀悦易学思想初探》,北方论丛,20006

7、张  涛《经学与汉代的丧葬、祭祀活动及复仇之风》,山东大学学报,20017

8、张  涛《秦汉易学思想论纲》,济南大学学报,20022

9、张  涛《经学对汉代民族政策的影响》,安作璋先生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泰山出版社2001年版

10、张  涛《经学与汉赋的发展》,殷都学刊,20001

11、张  涛《经学与汉代语言文字学的发展》,文史哲,20015

12、张  涛《20世纪上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山东大学学报,20026

13、张  涛《20世纪后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山东大学学报,20035

14、张  涛《20世纪儒家经典研究》,孔子研究,2002年增刊。

  涛《秦代易学思想探微》,山东大学百年学术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9

刘保贞《扬雄与《剧秦美新》》, 山东大学学报2000.6  44-47

刘保贞《从《周易》和《日书》的比较中看卦爻辞的含义》,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6  85-86

刘保贞《论《太玄》对《周易》的模仿与改造》,周易研究,2001年1期

刘保贞《〈太玄〉赞辞所倡明君、贤臣思想述评》,齐鲁学刊,2001年2期

 

1、王晓毅《“竹林七贤”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5

2、王晓毅《郭象“性”本体论初探》,《哲学研究》2001年第9

3、王晓毅《郭象圣人论与心性哲学》,《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王晓毅《从郭象《庄子注》看《庄子序》的真伪》,《   2002年第4

5、王晓毅《郭象历史哲学发微》,《文史哲》2002年第2

6、王晓毅《向秀《庄子注》与魏晋玄学》,《道家文化》2002年总第196

7、王晓毅《东晋清谈的积极意义》,《史学月刊》2001年第4

8、王晓毅《王充的命理学体系》,《孔子研究》2001年第6

9、王晓毅《“天地”“阴阳”易位与汉代气化宇宙论的发展》,《孔子研究》2001年第6

10、王晓毅《浅论魏晋玄学对儒释道的影响》,《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

11、王晓毅《慎到的法理思想》,《东岳论丛》2001年第6

12、王晓毅《才性之辩——刘邵与《人物志》》,《中华活页文选》 2002年第15

13、王晓毅《郭象自生独化论与有无之辩》,《魏晋南北朝文化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第四辑(台)文津出版社,200110月版

颜炳罡《先秦儒家的义理开合与逻辑建构》,孔子研究,20015

颜炳罡《泛化与界域—当代新儒家的定性与定位》,求是学刊,20013

颜炳罡《先秦儒家的理论模态及其现代启示》,儒学,200111

颜炳罡《耶教四次来华的宏观省察》,东岳论丛,20019

颜炳罡《论孔子的仁礼合一说》,山东大学学报,20021

颜炳罡《儒家思想与全球化问题》,大陆桥论坛,第3

颜炳罡《隐喻与哲学的表征方式》,学术研究,20021

颜炳罡《依仁以成礼,还是设礼以显仁》,文史哲,20022

颜炳罡《齐文化的特征、指归与本质》,管子学刊,200212

颜炳罡《儒家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    中华文论坛 2003年第2期。

颜炳罡《论丘处机思想中的儒家倾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 (高校文摘转摘)

颜炳罡《儒学与当代社会双向互动刍议》  孔子研究  2003年第5期。

颜炳罡《儒家的人文关切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 中华文化研究集刊(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月。

颜炳罡《先秦儒家的义理模态及其启示》    儒家与世界文明 上册 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1

颜颜炳罡《齐文化的特点、旨归  ———兼论齐文化与鲁文化之差异》    管子学刊  2003年第2

颜炳颜炳罡《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第4

颜炳罡《文化侵略与文化守卫            

  ——论十九世纪后半期儒家反洋教的意义及其教训》  求是学刊 2003年第6

颜炳罡《依仁以成礼,还是设礼以显仁》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 商务印书馆 20036月。

 

丁原明《儒家精神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论文,商务印书馆,200110

丁原明《从儒家的“德治”到“以德治国”》,山东省委党校学报,20012

丁原明《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文史哲,20021

丁原明《朱熹对道家道教思想的援用》,孔子研究,20022

丁原明《郭店儒简“性”“情”说探微》,齐鲁学刊,20021

丁原明《老子的生存哲学》(8.5千),《哲学研究》2003年第3

丁原明《儒家的诚信观及其在当代的运用》(9.2千),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3

丁原明《邱处机道教思想中的老庄情结》(10千),东岳论丛,20036

丁原明  原始儒家的交往观:兼论其在全球化交往中的价值(10), 儒学与全球化论文集,齐鲁书社200310月版

丁原明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黄老学研究(5.2), 汝信\陈筠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029月版

丁原明  孔令宏的< 宋明道教思想研究>(3千字)孔子研究20032

 

四、兼职人员以非基地名义发表论文:

1.周立升《论墨家的价值衡定与选择》,载《文史哲》20004

2.周立升《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学,载《周易研究》20004

3.周立升《太玄》对《易》《老》的会通与重构,载《孔子研究》20012

4.周立升《丘处机与全真道论略》,载《道家与道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周立升《秦汉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载《文史哲》20022

6.周立升《评丘处机的内丹学》,载《丹道文化》,台湾《丹道文化》辑刊编辑部,2003

7.周立升《孟喜易学评估》,载《大易集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8.汤一介《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载《学术界》,20014

汤一介《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1

汤一介《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夏之卷

汤一介《关于僧肇注《道德经》问题——四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学术月刊,20007

汤一介《“道始于情”的哲学诠释——五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载《学术月刊》,20017

汤一介《être en hermonie sans être idenliques(法文)》Transculturel dialoque2000.No.1

汤一介《孔子思想与全球伦理问题》中国哲学史,20004

汤一介《世纪之交谈精神与信仰》跨文化对话,20005月(第4集)

汤一介《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群言》200010、《二十一世纪(港)》200010

汤一介《“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汤一介《“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双向互动》载《东方文化》20013

汤一介《论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1期,人大《中国哲学》20024

汤一介< 略论百年来中国文化上的东西古今之争>;中国文化研究; 2001年夏之卷

汤一介《新轴心时代的中国文化定位》跨文化对话,2001年(第6集)

汤一介《关于编纂《儒藏》的意义和几点意见》,《北京大学学报》,20035

萧汉明:论《参同契》的内丹术,20千字,《道韵》中华大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2000.2

萧汉明:论《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 18千字,周易研究2000.2

萧汉明,郭东升:关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辩,7千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

萧汉明:《周易参同契》非伪书辨,7千字,福建道教,2000.2.

萧汉明:三代礼教的崩溃与人文精神的勃兴——兼论中国哲学的缘起问题,15千字,《珞珈哲学论坛》第4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6.

萧汉明:论庄生的性命说与道性二重观,18千字,《人文论丛》 “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5

萧汉明,郭东升:从传统文化看生存质量测定量表,4千字,生存哲学研究通讯20011

萧汉明:老子道德论中的宇宙发生与演化学说,19千字,湖南大学学报,2001.3;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科技哲学》(全文转载),2002.1.

萧汉明:论庄子的性命说与观物论中的道性二重观,19千字,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4;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2002.2.

萧汉明:论《太一生水》的宇宙论与学派属性,9千字,.学术月刊2001.12;光明日报第四版简介2002.1. 22.;楚地出土简帛文献研究(全文转载)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2

萧汉明:正确理解“宗教是私人的事情”,1.2千字,济南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  学报2001.4.

萧汉明:老子的社会历史观与治国思想,10千字,湖南大学学报2002.7.

萧汉明:论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16千字,武汉大学学报2003.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

萧汉明:马王堆四篇古佚书与黄老思潮,17千字,《楚地出土简帛文献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2.;《相争与相容》(全文转载)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

萧汉明:论《鸟冠子》的素皇内帝之法,10千字,江汉论坛,2003.3.

萧汉明:论《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17千字,东吴哲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3.

 

1、张立文:《东亚和合哲学与新千年》,《深圳特区报》2000年1月9日《人文纵横》101期。

2、张立文:《戴学纵横·序》(方利山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0月版;《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卷第1期转载。

3、张立文:《善恶之上——胡宏·性学·理学·序》(向世陵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张立文:《王船山的心性论》,《船山学刊》199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4期转载。

5、张立文:《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7期转载。

6、张立文:《张立文自述》,《世纪学人自述》(论文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版。

7、张立文:《儒学的人文价值》,《光明日报》2000年2月22日;《新华文摘》2000年5月号转载。

8、张立文:《退溪李滉》,《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韩国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9、张立文:《朱子理学美学·序》(潘立勇著),东方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0、张立文:《中国和合美学的人文精神》,《深圳特区报》2000年7月30日。

11、张立文:《中国哲学: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2、张立文:《哲学创新论》,《现代哲学》2000年第1期。

13、张立文:《儒佛之辩与宋明理学》,《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8期转载。

14、张立文:《生死学与终极关怀》,《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3期;《国际儒学研究》第九辑转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6月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9期转载。

15、张立文:《让世界听到中国文化的声音——张立文教授谈中华和合文化与和合学》,《大众日报》2000年6月25日。

16、张立文:《王阳明思想资料的新发现》,《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3期;《王学之路》(论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12月版转载。

17、张立文:《徽学的界定及其研究方法》,《光明日报》2000年9月12日

18、张立文:《李贽思想片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1期转载。

19、张立文:《退溪心性观的现代价值》,《第16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国际退溪学会2000年7月出版。

20、张立文:《儒学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朱子学刊》1999年第一辑,黄山书社2000年版。

21、张立文:《退溪哲学精神的现代价值》,《当代韩国》2000年秋季号(总第27期)。

22、张立文:《徽学与新安理学的现代价值》,《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23、张立文:《和合文化与21世纪的展望》,《人民政协报》2001年1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思路》2001年第5期转载。

24、张立文:《超越与创新——20世纪朱子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第4期转载。

25、张立文:《船山论道器、理气与物器》(上),《船山学刊》2001年第1期。

26、张立文:《船山论道器、理气与物器》(下),《船山学刊》2001年第2期。

27、张立文:《德法合治的理论基础和价值》,《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

28、张立文:《内圣外王新释》,《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1期(创刊号)。

29、张立文:《朱熹的“为政以德”与“为政以刑”思想》,《光明日报》2001年第4月24日。

30、张立文:《儒学意蕴新析》,《现代哲学》200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第6期转载。 

31、张立文:《民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革命”》,《学习时报》2001年4月16日。

32、张立文:《忧患、良知、兴盛——读民国时期的学术繁荣》,《东方文化》2001年第3期。

33、张立文:《证人之境——刘宗周哲学的宗旨·序》(李振纲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34、张立文:《得忘之间:语言、形象、意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第8期转载。

35、张立文:《朱熹“心统性情”论的现代价值》,《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夏之卷(总第32期);韩文译文载《退溪学论丛》,韩国溪学研究院2001年10月版。

33、张立文:《论叶适思想的人文精神》,收入《叶适与永嘉学派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12月。

34、张立文:《阳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王学之路》(论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5、张立文:《全球文化意识与民族文化意识》,《学习时报》2001年7月16日。

36、张立文:《易经逻辑论解·序》(张立斌著),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7、张立文:20世纪中国儒教的展开》,《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19卷第2期以《21世纪儒教转生的机遇》标题转载。

38、张立文:《传统与现代之间》,《当代韩国》2001年冬季号(总第32期)。

39、张立文:《中国哲学的反思与未来走向——张立文教授访谈录》,《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思路》2001年5月转载。

40、张立文:《和合语言哲学言象意的分系统》,收入《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1、张立文:《以冤报冤、以恨解恨,美国恐怖无所根除》,韩国《东亚日报》2002年2月18日。

42、张立文:《生死边缘的沉思》,《书屋》2002年第4期。

43、张立文:《要依法管理民间组织》,《中国社会报》2002年3月22日。

44、张立文:《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宁波通讯》2001年第4期。

45、张立文:《和合方法的诠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8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杂志》(CUPA)2002年第4期。

46、张立文:《中华书局与我的学术生命》,收入《我与中华书局一中华书局成之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2年5月版(第115—118页)。

47、张立文:《朱陆之辩——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序》(彭永捷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

48、张立文:《儒学人文精神的与现代价值》,《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2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9期转载。

49、张立文:《论张璁的“大礼仪”与改革思想》,《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4期。

50、张立文:《论和合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新视野》2002年第4期。

51、张立文:《徽商与徽学》,《温州日报》2002年9月12日;《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8月号转载。

52、张立文:《价值与善一和合善的价值世界的一种诠释》,《伦理学研究》2002年试刊号。

53、张立文:《势的历史世界的和合诠释》,《船山学刊》2002年第3期。

54、张立文:《论历史哲学的和合诠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12期转载。

55、张立文:《和合艺术哲学论纲》,《文史哲》2002年第6期。

56、张立文:《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序》(徐刚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57、张立文:《李退溪与东方文化·序》(高今印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58、张立文:《论历史的和合精神家园》,《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6期。

59、张立文:《周易与中国文化》,收入《国家图书馆经典讲座》(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7月版。

60、张立文:《德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社科论坛》2002年第4期

61、张立文:《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和合学的使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62、张立文:《和合可能价值世界的诠释》,《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1期。

63、张立文:《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方面》,《半月谈内部版》2003年第1期。

64、张立文:《和合是21世纪中华文化的主题》,《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65、张立文:《和合生存价值世界的诠释》,《中国哲学史》2003第1期。

66、张立文:《和合历史哲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67、张立文:《中国哲学自己讲、讲自己——论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和超越合法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6期转载。

68、张立文:《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哲学创新》,《学术月刊》2003年第3期。

69、张立文:《和合与价值创新》,《知行论丛》2003年第1期。

70、张立文:《儒学与21世纪的世界文明》,《儒学与世界文明》(论文集),新加坡大学中文系2003年月1月编辑出版。

71、张立文:《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序》(薛其林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书屋》2003年第3期转载。

72、张立文:《人文奥运·序》(彭永捷等著),东方出版社2003年3月版。

73、张立文:《编纂〈儒藏〉,弘扬民族精神》,《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74、张立文:《和合思想的当代诠释——唯物辩证法与东方智慧的对话·序》(左亚文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5、张立文:《论德治的现代价值》,《儒家德治思想探讨》(论文集),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版。

76、张立文:21世纪人权的和合解释》,《人权》2003年第3期。

 

孙熙国《论孔子思想的实践指归》(独立),《哲学研究》2000年12月第12期,第30-35页。

孙熙国《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独立),《哲学研究》2001年10月第10期,第35-42页。

孙熙国《孔子的认识本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独立),[韩国]《退溪学》2001年1月第12辑,第157-164页。

孙熙国《孔子“知”论及其现代价值》(第一作者),《文史哲》2003年1月第1期,第26-29页。

 

孙熙国《走出周易研究的误区》(第一作者),《东岳论丛》2002年5月第3期,第73-75页。

孙熙国《论〈易经〉作者的谦柔观念与主体精神》(第一作者),载刘大钧主编《大易集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443-464页。

孙熙国《老子人生修养思想的现代价值》(第一作者),《理论学刊》2000年12月第6期,第107-110页。

陈居渊《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在清代思想史上的重新定位》《中国哲学》 200123

陈居渊< 凌廷堪礼学思想析论>《中国哲学》 200022

陈居渊《论惠栋的经学思想》《中国哲学》 200021

陈居渊《焦循《孟子正义》的易学诠释》《孔子研究》 2000 1

陈居渊《论焦循“假卜筮而行教”的易学观》《周易研究》 20013

陈居渊《论乾嘉汉学的更新运动》《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

陈居渊《焦循道德理想的易学诠释》《中华文化论坛》 2003年第2

陈居渊《论焦循的经学思想》《朱子学刊》200111

陈居渊《本田成之与《中国经学史》》《世纪书窗》 2000 1

陈居渊《论杨慎的经典诠释学思想》《学术界》20021

陈居渊《毛奇龄与乾嘉经学典范的重塑》《浙江学刊》2002年第3   

陈居渊《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与朱熹及其理学思想的辨析》《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5

陈居渊《论焦循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象数易学研究》第三辑 巴蜀书社2003年版

陈居渊《论刘师培的易学研究》《大易集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陈居渊《论叶适的事功之学与经学思想》《叶适与永嘉学派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陈居渊《清代“乾嘉新义理学”探究》,求索,20035

  《郭店竹简与中国哲学》,12千字,《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自由的本体诠释――兼论老庄哲学的本体架构及其内蕴》,20千字,《本体与诠释》,三联书店2000年1月出版。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代信仰危机》,4千字,美国美中文化研究所《美中社会和文化》2000年第2期。

  《〈五行〉考略》,6·5千字,载《古墓新知》,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五行〉考释》,40千字,《论衡丛刊》第二辑,巴蜀书社2002年8月版。

  《〈论语〉·〈论语〉类文献·孔子史料――从郭店简谈起》,31千字,载《郭店简与早期儒学》,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中庸〉·〈子思〉·〈子思子〉――子思书源流考》,7·5千字,载《郭店简与早期儒学》,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不断深化和完善的本体诠释――早期道家宇宙论的演进》,23千字,《本体诠释学》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11千字,美国美中文化研究所《美中社会和文化》2002年第1期。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5千字,《光明日报》2002年7月16日。

  《人文主义宗教与宗教人文主义――从中国早期宗教和人文主义传统看儒学的性质》,2·5千字,《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2期。

  《〈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孔子研究》2003年第6期。

  《子思书再探讨――兼论〈大学〉作于子思》,《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4期。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文史哲》2003年第6期。

 

李学勤 

《甲骨文同辞同字构例》 《江汉考古》2000年第1

《研究二十世纪学术文化的一些意见》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1

《秦玉牍索隐》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2

《论殷墟卜辞的新星》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

《论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初金文的组合》 《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4

《西周青铜器研究的坚实基础》 《文物》2000年第5

《郭店楚简〈六德〉的文献学意义》 《郭店楚简国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出土佚书的三点贡献》 《文艺研究》2000年第3

《邹林昌〈中国礼文化〉序》 邹林昌《中国礼文化》,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杞文化与新泰〉序》 《杞文化与新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马王堆帛书〈式法〉释文摘要》 《文物》2000年第7

《考古研究所五十周年笔谈》 《考古》2000年第7

《张守中〈郭店楚简文字编〉序》 《郭店楚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  2000

《王长丰〈商西周金文书法〉序》 《商西周金文书法》,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中华姓氏谱〉序》 《民族艺术》,2000年第3

《方辉〈明义士和他的藏品〉序》 《明义士和他的藏品》,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论虎簋盖二题》 《华学》第四辑,2000

《续释“寻”字》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6

《秦怀后磬研究》 《文物》2001年第1

《试解郭店简读“文”之字》 《孔子儒学研究文丛》(一),齐鲁书社,2001

《关于“东宫之师”的讨论》 《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清华与中国考古学》 《清华大学学报》2001年第2

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东方出版社,2001

《新郑李家楼大墓与中国考古学史》 《海峡两岸春秋郑公大墓青铜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历史博物馆,2001

《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 《中国学术》2001年第2

《郑州二里岗字骨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第一集,2001

《关于象胛骨卜辞》 《中原文物》2001年第4

《亢鼎赐品试说》 《南开学报》2001年增刊

《皿方罍研究》 《文博》2001年第5

《中亚安诺遗址出土的石印》 《中国文物报》200174

《“ ”字与真山楚官玺》 《国学研究》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 《中华读书报》2001919

《春秋郑器与兵方壶论释》 《松辽学刊》2001年第5

《安诺石印的启发》 《中国书法》2001年第10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途径与阶段性成果》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

《为祖国学术界争光吐气——读〈刘文典全集〉》 《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6

《长子、中子和别子》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6

《文明起源的科学考察》 《群言》2001年第12

《试说传出殷墟的田字格玺》 《中国书法》200112

《郭店简“君子贵诚之”试解》 《中国历史文物》20021

《〈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 《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1

《谈“诗无隐志”章》 《文艺研究》2002年第2

《〈诗论〉说〈关雎〉等七篇释义》 《齐鲁学刊》2002年第2

《释〈性情论〉简“逸荡”》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2

《鲁国历史文化与周公史事》   《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2

《论楚简〈缁衣〉首句》 《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诗论〉与〈诗〉》  《中国哲学》第23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林仰山及其旧藏陶量》 《揖芬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说“兹”与“才”》 《古文字研究》第24辑,中华书局,2002

《张家山汉简研究的几个问题》 《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

《夏商周与山东》 《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3

《略论巴蜀考古新发现及其学术地位——〈三星堆考古研究〉序》   《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第3

《读〈鹖冠子研究〉》   《人文杂志》2002年第3

《对“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历谱的两次考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5

《论金沙长琮的符号》   《四川文物》2002年第5

《楚简所见黄金货币及其计量》   《中国钱币论文集》第4期,2002

《中国古代文明及其研究》   《齐鲁学刊》2002年第4

《〈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序》   《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6

《论 *公盨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6

《〈嘉兴藏〉与明清之际历史研究》 《中国文物报》200212

廖名春:

《郭店楚简〈缁衣〉篇引〈书〉考》  《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1

《荀子与六经关系新考》 《书院研究》第3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论六经並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问题》  《孔子研究》2000年第1

《坤卦卦名探原——兼论八卦卦气说产生的时代》 《东南学术》2000年第1

《上海博物馆藏〈武王践阼〉楚简管窥》 日本《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4号,2000

《上海博物馆藏〈孔子闲居〉〈缁衣〉楚简管窥》 《中国思想史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郭店楚简与〈诗经〉》 《学术前沿》第2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郭店楚简〈缁衣〉篇引〈诗〉考》 《华学》第4辑,2000

《郭店楚简引〈诗〉论〈诗〉考》 《中国哲学》22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原道》第6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疑古与史料审查》  《中州学刊》2000年第2

《郭店楚简引〈书〉论〈书〉考》 《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史的重写》 《文艺研究》200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4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管窥》 《周易研究》2000年第3

《郭店简〈性自命出〉的编连与分合问题》  《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

《从郭店楚简与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 《北方论丛》2001年第1

《“仲康日食”考信》 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人文论丛》2000卷(现代化进程研究专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郭店简〈六德〉篇的缀补编连和命名问题》 日本中国史学会:《中国史学》第十卷,2000

《秦简〈归藏〉管窥》  《周易研究》2001年第2

《郭店简〈成之闻之〉的编连与命名问题》  《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

《楚简〈老子〉“ 为上”考》 《烟台师院学报》2001年第3

《郭店楚简〈五行〉篇校释札记》 《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

《上海简〈鲁邦大旱〉札记》 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第论文集·农林与西部发展分册》,科学出版社,2001

《“仁”字探原》 《中国学术》2001年第4期,商务印书馆,2001

《郭店简〈成之闻之〉篇校释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5

《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佚〈诗〉探原》 台湾《中国文字》,2001

《上博简〈关雎〉七篇诗论研究》 《中州学刊》2002年第1

《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 《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1

《“六经”次序探源》  《历史研究》2002年第2

《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札记》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上海简〈性自命出〉篇探原》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二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李衡眉先生易学研究述评》 《李衡眉先生纪念文集》,泰山出版社,2002

《楚简〈五行〉篇引〈诗〉说〈诗〉考》 《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上博简〈诗论〉简的天命论和“诚”论》  《哲学研究》2002年第9

《郭店简〈六德〉篇校释札记》 《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帛书〈衷〉校释(一)》 《周秦汉唐研究》创刊号,三秦出版社,2002

《帛书〈衷〉校释(二)》 《国际易学研究》第7辑,九洲出版社,2002

1、连劭名:金文所见周代思想意识中的圣,中国古文字研究,1。(2000年)

2、连劭名:卜辞所见商代的自然崇拜与巫术,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3

3、连劭名:论大学中的致知与格物,学术集林,17

4、连劭名:汉书魏相传与西汉易学,周易研究,20002

5、连劭名:商代祭祀活动中的坛位,古文字研究,22

6、连劭名:论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的道,中国哲学史,20004

7、连劭名:虢国墓地所出商代小臣系玉媛,中原文物,20004

8、连劭名:金文中的敬夙夕与周人的道德实践理论,文物春秋,20003

9、连劭名: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与传说中的蚩尤,文献,20004

10、连劭名:《周生簋》铭文所见史实考述,考古与文物,20006

11、连劭名:安阳刘家庄商代墓葬所出朱书玉铭考,华夏考古,20011

12、连劭名:秦惠文王祷祠华山玉简文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1

13、连劭名:商代的日书与卜日,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3

14、连劭名:释苟,北京教育学院院刊,20013

15、连劭名:卜辞所见商代早期性命学说,周易研究,20012

16、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筮书研究,中国哲学史,20013

17、连劭名:商代自然崇拜中的火,中原文物,20013

18、连劭名:睡虎地秦简《日书》及《诰》篇补正,江汉考古,20011

19、连劭名:长沙楚帛书与古代思想,江汉考古,20012

20、连劭名:殷墟卜辞中的对与非,文物春秋,20012

21、连劭名:包山简所见楚地巫祷活动中的神灵,考古,20016

22、连劭名:《商君书》新证,文献,20014

24、连劭名:卜辞中的柢与犹,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3

25、连劭名:云梦秦简《》篇考述,考古学报,20021

26、连劭名:秦惠文王祷祠华山玉简文补证,中国历史博物院院刊,20002

27、连劭名:殷墟卜辞中的箙,文物春秋,20021

28、连劭名:《说文解字》新证四则,北京教育学院院刊,20021

29、连劭名:草书考,北京教育学院院刊,20022

30、连劭名:释易,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4

31、连劭名:西周善夫山鼎铭文中的“宪”,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

33、连劭名:论殷墟师组卜辞中的否定词“不”,文物春秋,20025

34、连劭名:《说文解字》丛考,北京教育学院院刊,20023

35、连劭名:读于省吾先生《双剑誃易经新证》,《大易集义》

36、连劭名:金文所见周代的刑典,华夏考古,20032

37、连劭名:六书新议,北京教育学院院刊,2003

39、连劭名:郭店楚简《语丛》丛释,孔子研究,20032

40、连劭名:《说文解字》新证五则,北京教育学院院刊,20032

41、连劭名:公盨铭文新证,中国历史文物,20034

42、连劭名:历组一类卜辞研究,中原文物,20034

 

2.梁韦弦:《卦气源流考》,《文史》20031

3.梁韦弦:《淮南子引易论易考》,《吉林师大学报》20031

4.梁韦弦:《释帛书易传要篇之“六府”“五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3

5.梁韦弦:《孟京易学的来源》,《史学集刊》20033

6.梁韦弦:《伊川先生的周易观》,《吉林师大学报》20035

7.梁韦弦:《八风与五行、八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3

8.梁韦弦:《王家台秦简易占与殷易归藏》,《周易研究》20023

9.梁韦弦:《易传中的易道与天道、人道及神道》,《齐鲁学刊》20016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2期摘要)

10.梁韦弦:《礼记月令所记时候与汉易卦气之气候》,《松辽学刊》20023

11.梁韦弦:《“卦气”与“历数”、象数与义理》,《松辽学刊》20015

   (《中国人民大学《中哲史》复印月刊转印》

12.梁韦弦:《金景芳的易学》,《大易集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13.梁韦弦:秦简归藏与汲冢书,齐鲁学刊,20036

14.梁韦弦:伊川先生的周易观,吉林师大学报,20035

15.梁韦弦:伊川易学的基本方法,吕绍纲教授古稀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