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易经传研究
《周易》是中国哲学重要的源头之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大凡有影响的哲学家,无不深受《周易》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对《周易》的研究。而开展对《周易》的研究,其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对《周易》经传本身的研究。
由于《周易》经传年代的久远和文字的古奥,历代诸儒对其注疏见仁见智,易学著作汗牛充栋。新中国成立后,《周易》经传的注疏主要采用训诂学方法,传统的象数易学方法被抛弃。然《周易》属“观象系辞”之作,《周易》的义理出于象数,因此,不懂象数就很难全面把握《周易》的义理和思维方式。刘大钧教授由于其家学渊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几位精通象数易学的学者之一,他对训诂学也相当熟悉,对现代的解释学、民俗学、宗教学等也有一定的涉猎,因此,在易学研究中,在推动海内外易学事业的开展中,取得了令海内外易学界注目的成就。
刘大钧教授重视开展象数易学研究,其出版的第一部重要专著《周易概论》探讨了易学的各领域的重要内容,最早指出,作为易之本源的象数易学绝不可弃,并积极倡导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方向。
刘大钧教授在其专著《周易概论》中辟专章对《周易》中诸多疑难卦爻辞进行了详尽训释与考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他出版了《易经全译》,还与林忠军教授合作对《周易》经传作了全面注疏,出版了《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等多部著作。其中《易经全译》还被翻译成法文版、《周易传文白话解》被翻译成英文版。这些著作虽然名曰“白话解”和“全译”,但实际上也是重要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既充分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象数易学方法和训诂学方法,也体现了对出土文献资料棗帛书《易经》棗的研究成果,还有对现代哲学和科学方法的引入,被认为是经传注疏研究方面的鼎力之作。刘大钧教授还花费巨大精力点校整理了经传注疏的集大成之作棗清人易学巨著《周易折中》,并在2万多字的前言中发表了对易学研究的重要看法。他在《哲学研究》、《文史哲》、《周易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对《易传》十篇成书先后、《周易》卦序、帛《易》、《周易》经传中的卦气说等问题发表新见,在国内外易学界造成了很大影响。他还主编《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象数易学研究》(一、二辑)等多部易学论文集,对易学中诸多疑难问题和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具有相当的分量。
颜炳罡教授也曾主编《四书五经简注》,其中,《周易简注》由他亲自执笔,这套丛书在海峡两岸发行,得到两岸学者的很高评价。李尚信副教授亦发表论文多篇对《周易》经传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他的《〈系辞〉中一段文字的解读与后天八卦图正解》一文,从象数的角度对《系辞》中“参伍”“错综”的含义进行了深入考证,基本解决了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他还通过对《周易》各种卦序的研究来对《易传》的文本及其思想加以考证,并已取得了一系列初步的成果。
二、易学史研究
《周易》本为卜筮之书,经孔子儒家的阐发和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它遂成为一部具有儒家伦理色彩的、蕴涵博大精深内容的哲学典籍。由于政治的需要和功利的驱使,易学研究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产生诸多不同的学派和形态各异的易学体系,其出版的易学著作更是浩瀚如海,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易学著作达三千余种。故整理历代易学著作、探讨易学发展是当今易学研究极为重要的任务。然而目前国内学界易学史研究还十分薄弱,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至今国内还未有一部真正的易学史著作。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在易学史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并取得了一些有相当影响的成果。(一)山东大学有研究易学的传统,过去闻一多、高亨教授的易学研究享誉海内外,今有刘大钧教授的易学研究和由他创办并主编的《周易研究》得到海内外同仁的认可。《周易研究》自1988年创刊以来,已出版40期,发行28个国家和地区,其发行量达两万多份,被学界称为“二严”(严肃、严谨)之刊。为了倡导和推动易学史的研究,于该刊专门设立“易学史研究”栏目。这就为山东大学易学和易学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二)山东大学有一支实力雄厚、专门研究易学史的梯队。国内最早发起研究易学史的是刘大钧教授,除了在《周易研究》中大力倡导外,还于其著作《周易概论》中专列“历代易学研究概论”两章,专门论述历代易学源流、著作、思想等概况。之后有林忠军教授出版专著《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第二卷,发表论文30余篇,重点探讨了易学发展演变的规律、特点,详细考辨易学源流和易学著作,深刻阐发易学思想大义,客观评判易学家得失,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其作被国内易学同仁称为“体系条贯,考据严密,论述精到,具有学术价值的论著”。张涛博士(教授)专门致力于两汉易学的研究,曾于《文史哲》《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等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站在历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就两汉易学内涵及其对政治、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国内易学界产生了一定反响。刘玉建教授、王新春教授、李尚信副教授也有易学史著作和论文发表。这充分显示了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易学史研究的势力。(三)山东大学易学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周易研究中心资料室有易学图书500余种,山大图书馆有易学图书900余种,山东省图书馆有易学图书1500余种,这么多易学图书为山东大学易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也是其它单位所不具备的。同时,山东大学有以易学为第一方向的博士点、硕士点,开设了“经学史”、“易学史”课程,教学相长,有助于此课题的研究。(四)山东大学易学史的研究有自己的特色。易学史是经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象数为原、以义理为流而展开,而国内易学史的研究多偏重于哲学(义理)。山东大学着眼于经学、以象数为主开展易学史的研究,发表的专著和论文皆体现了这一特色。
三、易学与哲学文化
《周易》是中华文化最为重要的“活水源头”,易学的活水长流则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欲深入到中华文化的内在,真切洞悉其总体的及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底蕴与特色,如无一种对于《周易》及易学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是断难做到的。明代中叶之后,伴随着西学东渐大势下的中学外传,中学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周易》及易学对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开始发挥其独到的影响力。欲明此一影响力,并对此一影响力作出一番有效的前瞻,亦需以对《周易》及易学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为基本前提。
本研究方向的相关人员,皆对由《周易》所引发的易学这一专门之学,有了相当的学术造诣,尤其是在对作为易学之根的象数之学的把握与阐释方面,走在了学界之前列。由于能够相当准确地理解易学这一专门之学,由于精于作为易学之根的象数之学,故而,本研究方向的相关人员对于易学与中华哲学、文化关系的把握、对于易学与世界性的文化关系的理解,皆有其独到、深入之处,并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刘玉建教授对两汉象数易学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他曾负责编辑《周易研究》学刊“周易与自然科学”栏目,后来又负责编辑“周易与哲学文化”栏目,他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具备了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学科系统、综合研究象数易与文化关系的优势;王晓毅教授对于汉魏之际的学术巨变,有着独到的研究,特别是深刻探明了汉代象数易学下的易理与魏晋义理易学下的义理的显著区别,深刻探明了汉代象数易学对汉代学术文化的影响,魏晋义理易学对魏晋玄学的影响,以及因易学之递嬗所引起的学术文化巨变的内在所以然,出版了《王弼评传》一部专著;王新春教授侧重易学与传统儒学的研究,他对中华哲学文化,有着一种较好的把握,对易学活水长流本身,也有着较深刻的理解,他发表了《传统儒家的终极关怀》、《易学的总体架构与特色的现代诠释》以及《易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等4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周易虞氏学》、《自然视野下的人生观照》两部学术著作,并已交付出版《神妙的周易大智慧》一部专著;高晨阳教授对于儒道会通下的易学之对魏晋玄学的影响,作了精到研究,并有多篇学术论文问世,且已交付出版《儒道会通与正始玄学》这部专著。本中心兼职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近年来注思于中国式的“解释学”问题,曾连续发表《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等三篇文章探讨这一问题,最近他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专门提交了《关于建立〈周易〉解释学问题的探讨》,引起代表们热烈关注,他正考虑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中心兼职教授、著名学者张立文先生则长期着力于“和合”文化(包括《周易》的“和合”思想)的探讨与阐扬以及其他易学问题的研究,且硕果累累。本中心兼职教授、武汉大学教授萧汉明先生致力于易医关系的研究和道家易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研究方向,将有力带动易学与中华文化、易学与世界文化研究的深入,并可望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华文化的重建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