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报刊索引易类总目(1990年)
李烁 整理
题名 |
作者 |
刊物 |
年 |
卷 |
页 |
《周易》通假字例释 |
朱彤 |
桂林教育学院学报 |
1989 |
3 |
13-25 |
论《周易》的中道思想 |
喻博之 |
孔子研究 |
1989 |
4 |
13-19 |
汉字与彩陶八卦 |
苏佟天 |
美术史论 |
1989 |
4 |
80-89 |
江西刻划文字符号与甲骨卜辞文字 |
李家和等 |
中原文物 |
1989 |
4 |
71-84 |
祖乙迁邢与卜辞井方 |
李民等 |
郑州师专学报(哲社) |
1989 |
6 |
13-19 |
周祭卜辞中的直系先妣及相关问题 |
葛英会 |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1 |
121-128 |
“立象尽意”:中国古代艺术论的基因-易象探说 |
陆钦南 |
淮阴师专学报:社科版 |
1990 |
1 |
54-59 |
说象数思维 |
李甦平 |
孔子研究 |
1990 |
1 |
16-22 |
论《周易》的思维特色-《周易》与中国文学发微之一 |
潘世秀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
1990 |
1 |
1-8 |
《易》学释义学构想 |
武守志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
1990 |
1 |
9-17 |
试论《周易》的“天人合一”主题 |
林衡勋 |
雷州师专学报 |
1990 |
1 |
74-80 |
《易》的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 |
成中英 |
周易研究 |
1990 |
1 |
1-15 |
帛书《系辞》浅说-兼论《易传》的编纂 |
韩仲民 |
周易研究 |
1990 |
1 |
15-21 |
《周易咸卦》解 |
刘天中 |
周易研究 |
1990 |
1 |
22-29 |
殷商龟卜考 |
刘玉建 |
周易研究 |
1990 |
1 |
30-53 |
由朱熹易说检讨其思想之特质、影响与局限 |
(香港)刘述先 |
周易研究 |
1990 |
1 |
57-67 |
《周易》与传统语言学 |
杨端志 |
周易研究 |
1990 |
1 |
68-76 |
论易理之用及《易》象数之理 |
赵庄愚 |
周易研究 |
1990 |
1 |
77-85 |
浅谈《周易》八卦与中国武术 |
尚济 |
周易研究 |
1990 |
1 |
86-91 |
周祭卜辞中的直系先妣及相关问题 |
葛英会 |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 |
1990 |
1 |
121-128 |
《周易》的总体特点及其美学思想略说 |
杨安仑等 |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科) |
1990 |
1 |
151-156 |
《老子》和《易·系辞》辩证法思想异同 |
张炳照 |
丹东师专学报(哲社) |
1990 |
1 |
54-59 |
“十洲构想”与《易》学 |
詹石窗 |
福建论坛(文史哲) |
1990 |
1 |
16-19 |
《周易》三释 |
朱彤 |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
1990 |
1 |
23-31 |
《周易》阴阳论与地名阴阳法则 |
刘沛林 |
衡阳师专学报(社科) |
1990 |
1 |
34-38 |
《易经》蒙挂中的教育思想初探 |
宋大学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
1990 |
1 |
67-71 |
太极图与“6·9”哲学 |
郝岳才 |
晋阳学刊 |
1990 |
1 |
30-32 |
试论《周易》思维的形式 |
李策毅 |
孔子研究 |
1990 |
1 |
10-16 |
《易传》哲学思想的基本性质 |
张鸿午 |
理论探讨 |
1990 |
1 |
65-67 |
中国占卜习俗研究在德国——兼评 |
乌炳安 |
民俗研究 |
1990 |
1 |
14-17 |
汉代的易学和儒学(上) |
刘宝才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
1990 |
1 |
31-37 |
易占的哲理分析及价值评估 |
费秉勋 |
西北大学学报(社科) |
1990 |
1 |
39-44 |
《易经》探源——剥去神秘外形,还它本来面目 |
王有德 |
新疆大学学报(哲社) |
1990 |
1 |
52-59 |
《周易》研究十年 |
万雪梅等 |
哲学动态 |
1990 |
1 |
29-32 |
卜辞中“暨”的用法 |
张玉全 |
中国语文 |
1990 |
1 |
49-53 |
论《周易》的数、象、占、理(续) |
春宜 |
安庆师院学报:社科版 |
1990 |
2 |
13-18 |
孔子的《周易》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
李元 |
北方论丛 |
1990 |
2 |
10-15 |
《周易》的“君子自强不息”说析略 |
林晓平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0 |
2 |
19-22 |
《周易》与训诂 |
黎汉鸿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 |
1990 |
2 |
135-138 |
试论屯卦与屯字及其先周的社会政治生活 |
王晖 |
汉中师院学报:哲社版 |
1990 |
2 |
32-39 |
论《周易》的思想体系 |
刘坤生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0 |
2 |
69-77 |
《周易》的法律思想及影响 |
陈汉生 |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0 |
2 |
20-23 |
阮籍诗里的象与《易经》卦辞 |
田笠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2 |
71-74 |
《周易》修辞举隅 |
李葆嘉 |
盐城教育学院学刊 |
1990 |
2 |
31-33 |
《周易·说卦传》中的“理”、“性”、“命” |
(台湾)黄沛荣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1-6 |
谈式占、八卦与洛书:《灵枢经·九宫八风篇》读后记 |
王兴业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21-30 |
方以智与《周易图象几表》 |
蒋国保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34-41 |
杭辛斋《周易》象数思想评介:兼述杭氏象数理论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
李树菁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42-50 |
再论《周易》的思维方式 |
于春海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59-65 |
论《周易》是卜筮之书:兼与 |
曹大中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7-14 |
《易大传》经济思想再探 |
牛占珩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71-75 |
《周易》与怀德海之间 |
(美)唐力权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76-86 |
略说《易》与《医》 |
周仰贤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87-90 |
《周易》“尚象制器”说与传统科技 |
贺圣迪 |
周易研究 |
1990 |
2 |
94-98 |
孔子的《周易》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
李元 |
北方论丛 |
1990 |
2 |
10-15 |
说《周易全解》 |
廖名春等 |
社会科学战线 |
1990 |
2 |
344-345 |
《日书》与秦社会风俗 |
吴小强 |
文博 |
1990 |
2 |
87-92 |
八卦初介 |
承之 |
中国气功 |
1990 |
2 |
19-21 |
《易》《庸》之学片论 |
萧萐父 |
复旦学报:社科版 |
1990 |
3 |
8-11 |
从《易传》探求《易》的哲理 |
闻玉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
1990 |
3 |
36-39 |
左旋《太极图》的意义及其科学价值 |
傅责中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
1990 |
3 |
32-35 |
易象:一种思维方式 |
萧仕平 |
集美师专学报 |
1990 |
3 |
10-11 |
《周易》与辩证法 |
詹龙标 |
集美师专学报 |
1990 |
3 |
5-9 |
“《易传》是借旧瓶装新酒”说商兑-关于《周易》研究中的方法论的讨论 |
李衡眉 |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0 |
3 |
35-38 |
学《易》之前 |
颜景松 |
平原大学学报 |
1990 |
3 |
52-59 |
试论《周易》彖、象辞之哲学的导向 |
赵俪生 |
齐鲁学刊 |
1990 |
3 |
3-5 |
《易传》学术思想归属的再审视 |
王新春 |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3 |
40-47 |
古雅简谈,易道易晓-王禹偁及其创作 |
王延梯 |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3 |
56-64 |
《周易》与司马迁的变通思想 |
扆晓红 |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
1990 |
3 |
73-74 |
论师组小字类卜辞的时代 |
黄天树 |
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
1990 |
3 |
107-114 |
“补儒易佛”:徐光启的比较宗教观 |
李天纲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
1990 |
3 |
128-133 |
淳化县发现西周易卦符号文字陶罐 |
姚生民 |
文博 |
1990 |
3 |
55-57 |
《周易》与《文心雕龙》理论构架 |
夏志厚 |
文艺理论研究 |
1990 |
3 |
70-78 |
ET与人体大脑脑涨落太极图的相干全息 |
夏双全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1990 |
3 |
45-47 |
先秦卜筮义理初探 |
傅京生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0 |
3 |
64-69 |
阴阳变易,生生不息-论《易经》中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美学价值 |
吕孝龙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3 |
58-65 |
“易”之思-献给尊敬的导师马林·瓦尔班诺夫 |
梁绍基 |
浙江工艺美术 |
1990 |
3 |
7-10 |
试论卜辞中的使者 |
沈之瑜 |
中原文物 |
1990 |
3 |
17-21 |
武丁晚期卜辞考证 |
林小安 |
中原文物 |
1990 |
3 |
45-48 |
论殷墟卜辞文法词位研究法 |
(苏)刘克甫 |
中原文物 |
1990 |
3 |
55-59 |
论第二期卜辞中所见的(香禾)岁之祭祀 |
(日)伊藤道治 |
中原文物 |
1990 |
3 |
59-66 |
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衤聿)” |
裘锡圭 |
中原文物 |
1990 |
3 |
8-17 |
《易》中的死亡问题 |
管役夫 |
北京社会科学 |
1990 |
4 |
123-130 |
《周易》本义探微: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质疑 |
张启成 |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0 |
4 |
42-47 |
略论宋易象数学派的演变 |
李书增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4 |
18-23 |
《周易内传·发例》-我国古代的易学史批判大纲 |
罗锡冬 |
衡阳师专学报:社科版 |
1990 |
4 |
64-67 |
《周易》之“道”-创造之道-《<周易>与中国文学》系列之一 |
陈良运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4 |
10-17 |
《周易》与弘扬民族文化随议 |
朱安群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4 |
2-9 |
试论《易传》的知行观 |
李兰芝 |
南开学报:哲社版 |
1990 |
4 |
31-37 |
朱熹的《易》学(下) |
(日)三浦国雄 李文炳 |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0 |
4 |
45-52 |
远古神话与《周易》:兼论现代人的宗教意识 |
周延良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4 |
26-30 |
《易传》与孔学 |
林忠军 |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
1990 |
4 |
35-41 |
意义、符号与周易 |
俞宣孟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
1990 |
4 |
109-116 |
《周易·说卦传》成书年代新探 |
刘延刚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0 |
4 |
137-142 |
周易、太极拳与生命科学 |
宋兰良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1990 |
4 |
64-69 |
易经管理哲学的理论与实践 |
(美)成中英 |
哲学社会科学动态 |
1990 |
4 |
29-31 |
《周易》与小提琴 |
郭德全 |
中国音乐 |
1990 |
4 |
38-39 |
从周易经传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
孙尚扬 |
江汉论坛 |
1990 |
4 |
77-80 |
《老子》与《周易》的思维模式 |
李怀 |
理论探讨 |
1990 |
5 |
104-107 |
揭开历史给河图洛书蒙上的神秘面纱-《对河图洛书的探究》质疑及已见 |
苏洪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90 |
5 |
25-30 |
论汉字在拓展《易》象世界中的作用 |
朱良志 |
齐鲁学刊 |
1990 |
5 |
92-97 |
试论卜辞中的使者 |
沈之瑜 |
上海博物馆集刊 |
1990 |
5 |
77-81 |
思维太极图和“非逻辑”之谜 |
尚乐林 |
社会科学(兰州) |
1990 |
5 |
12-19 |
巴蜀《易》学源流考述 |
李朝正 |
社会科学研究 |
1990 |
5 |
57-64 |
刘台子西周墓地出土卜骨初探 |
熊建平 |
文物 |
1990 |
5 |
54-55 |
让“上甲廿示”及其相关问题-兼论卜辞中的“元示”与“二示” |
曹定云 |
文物 |
1990 |
5 |
34-46 |
论《易经》与《易传》思维方式的异同 |
杨庆中 |
哲学研究 |
1990 |
5 |
75-81 |
论张惠言的《易》学理论 |
杨向奎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1990 |
5 |
59-62 |
论《周易》的形上学 |
谢维扬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5 |
35-42 |
当代《周易》热是落后文化现象还是先进文化现象(笔谈)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
1990 |
5 |
1-6 |
|
殷墟卜辞所见商王室宗庙制度 |
朱凤瀚 |
历史研究 |
1990 |
6 |
3-19 |
西周筮数陶罐的研究 |
李学勤 |
人文杂志 |
1990 |
6 |
78-81 |
淳化县出土西周陶罐上易卦数符管见 |
李西兴 |
文博 |
1990 |
6 |
33-38 |
五行拳与河图洛书 |
尚济 |
武当 |
1990 |
6 |
8-10 |
寻幽探微有深功,易学研究辟新径-《古易新编》评介 |
李障天 |
东岳论丛 |
1990 |
6 |
101-102 |
《周易》研究的新成果:简评《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 |
李乡浏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1990 |
6 |
73-74 |
《易传》的逻辑学范畴 |
李廉 |
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6 |
69-74 |
研究易学的现代意义:庐山“《周易》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
萧父 |
江西社会科学 |
1990 |
6 |
34-37 |
论《周易参同契》丹法的哲学思想 |
郭树森 |
江西社会科学 |
1990 |
6 |
43-47 |
周易卦序探原 |
欧阳维诚 |
求索 |
1990 |
6 |
70-74 |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 |
张岱年 |
人文杂志 |
1990 |
6 |
33-38 |
象占,原始思维与传统文化: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易经》的尝试 |
陈明 |
哲学研究 |
1990 |
6 |
81-87 |
沙长楚帛书与卦气说 |
连劭名 |
考古 |
1990 |
9 |
849-854 |
《周易参同契》解题 |
孟乃昌 |
学术月刊 |
1990 |
9 |
41 |
善卜者不言《易》- |
黄征 |
阅读与写作 |
1990 |
10 |
5 |
“《易经》热”和算命-访北京大学教授“易”学专家朱伯崑 |
王晓鸣 |
工人日报 |
1990 |
10.13 |
4 |
读《周易·小畜卦》看周初人才观 |
谈嘉德 |
人才 |
1990 |
11 |
30-32 |
方兴未艾的易学研究-全国《周易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纪要 |
胡明 |
社会科学(上海) |
1990 |
11 |
79-80 |
对《周易》算命术的反思 |
予立 |
文汇报 |
1990 |
11.7 |
3 |
功垂《易》史,泽被后学-读 |
钱宗武 |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0 |
11(2) |
98-100 |
论易卦的数学原理及其应用 |
欧阳维诚 |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 |
1990 |
14(2) |
69-73 |
试论《周易》研究的卦变问题 |
欧阳维诚 |
湖南大学学报 |
1990 |
17(6) |
105-110 |
《周易》大衍之数新探 |
欧阳维诚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90 |
19(3) |
64-69 |
《周易》经传异同辨 |
宋祚胤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90 |
19(6) |
16-22 |
《周易》和易学的历史考察——献给对《周易》有兴趣的人 |
刘宝才 |
西北大学学报(社科) |
1990 |
20(2) |
73-81 |
郭沫若的《周易》观 |
钟国本 |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0 |
增刊 |
156-160 |
术数精神:中国绘画美学之四 |
徐建融 |
艺术广角 |
1990 |
6 |
6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