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元阶
摘要:
《周易》的周,指早期的周王宗族,易,指已经发生变易的东西或过去了的事情,也就是历、历史的意思。所以《周易》即是周历,是一部将周文王以前历史大事寓于占断条文中的预测书和周史。作者是周文王与他的儿子周公。《周易上经》为周文王所著,《周易下经》为周公所著。由于他俩将华夏史、周史与卦爻辞结合得精巧无痕,随着周的衰落,周时相关文件灭失,致使三千多年来后人虽费尽心力试图破解六十四卦排序规则,却基本上如同盲人摸象。即便是《序卦传》一文,也由于这些作者们只是在研判卦名意义的基础上来探究各卦所排的位置,有些是望文生意,不是合理的解释,故未能揭示周文王父子所排《周易》卦序的真相与序列所包含的巨大的历史价值。本文作者在深研每个卦的卦名、卦辞、爻辞特别是卦形及单个卦的经卦组合后,终于测透玄机,弄通了《周易》被分为上经与下经两部分的原因及周文王父子将六十四卦进行排序的重要规则:周王文是通过前三十卦的序列记录下华夏文明的史前大事与部落、家庭的生产生活,最后以一个个体生命的终结与火葬来结束。周公则通过后三十四卦的序列来告诉后人他父亲周文王的生活经历及带领周人革命的艰难历程。同时,周文王父子是将《周易》作为预测工具而创设的。详述如下
关键词:
卦序;周文王、周公父子合著;史前大事;革命历程;预测工具
六十四卦卦序陈氏解·上
太极生阴阳,阳气(一)上升凝聚为天,故受之以《乾》,阴气(一一)下沉凝聚为地,故受之以《坤》。天地成后,雷(震)雨(坎)交加,世界一片混沌,故受之以《屯》。亿万年后人类产生了,华夏始祖神农氏带领人们傍水(坎)依山(艮)以圈兽捞鱼为生,那时民智未开,故受之以《蒙》。到黄帝和炎帝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天下大旱,有一个人创造出了掘地挖窑洞而居的办法,人们纷纷效仿,他则不吝赐教帮助人们避过了毒辣的太阳,人们尊称他为炎帝。由于天不下雨致使万物不生,人们祈望天(乾)上的水(坎)降下来,故受之以《需》。大旱若干年后又大发洪水,鲧受尧帝之托治水,他采用了修堤堵水的办法以阻止洪水泛滥,可天连降暴雨,致使被堵的洪水(坎)要涨到天(乾)上去了,大堤最终垮塌,伤人无数,人们纷纷向尧帝投诉鲧治水无功反伤人命,尧帝审判后夺了鲧的全部官职,故受之以《讼》。舜后来成为执政后将繇处死,在他继尧即帝位后又大胆启用鲧的儿子禹除洪水之患。禹受命后改变了父亲修堤堵水的办法,带领众人挖河道凿龙门,最终把洪水(坎)引到地下(坤)去了。舜称禹治水有功,为开国承家的人。人们尊称聪明的禹为大禹为师,故受之以《师》。大的洪灾消除后小的水情仍时有发生,人们仍然感到威胁随时会降临。为了根治水患,大禹招集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可防风氏直到会议快结束时才赶到,大禹指责他不关心人民的疾苦,怒而杀了他。这次治水大会取得了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接受大禹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山川水系划天下(全国)为九州,要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并画出了河图,以重新安排地(坤)上江河(坎)的走向使它们不再为患,故受之以《比》。舜死时将帝位禅让给禹。禹即天子位,国号曰夏后。从那以后人们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西边天角(乾)积起乌云(巽),很快就下了一场痛快的雨,庄稼长得更欢,人们的物力财力有所积蓄,故受之以《小畜》。一天一个小姑娘(兑)在外玩耍,她跟在一个凶物(乾)老虎尾巴后走了好久,故受之以《履》。老虎却没有吃她,人们谢天(乾)谢地(坤)为她庆幸不已,故受之以《泰》。如果小姑娘稍有不慎就会被老虎伤着,那时人们就要骂地(坤)咒天(乾)了,故受之以《否》。人们通过小姑娘的事情也警醒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他们点起火把(离)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应对各种威胁(乾),故受之以《同人》。当千千万万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时,他们打着的火把就象天上(乾)的星星(离)一样明亮,人类就有了巨大的力量,故受之以《大有》。在与大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就象家庭中最小的儿子(艮),不可对大地母亲(坤)骄矜自大,要永远保持一种敬畏,那就会受益良多,故受之以《谦》。否则大地母亲(坤)就会地动山摇(震)般地发怒使人心颤抖,故受之以《豫》。在家庭关系上,小女子(兑)出嫁后就要听丈夫(震)的话,要做到夫唱妇和,故受之以《随》。有的女子已是人妇(巽)了,还去勾搭未成年的小伙子(艮),这是一种很坏的行为,会生出很多的纠纷,故受之以《蛊》。在生产方面,在渔业上,在大河大湖里(兑)捕鱼时千万不要离岸(坤)太远,这样在遭遇疾风暴雨时才能及时上岸,避免船翻人亡,故受之以《临》。在农事上,当播撒的种子从地下(坤)长出破土发芽(巽)后,就要注意经常看管、施肥,这样庄稼会茁壮成长带来好收成,故受之以《观》。刚收获的庄稼是毛毛糙糙的,要用碾石或梿杆来辗压击打(震),还要在太阳(离)底下晾晒干燥,这样才不会霉变能够食用,故受之以《噬嗑》。吃的解决了,穿的怎么解决?怎么将自己上上下下打扮漂亮?可以在深秋时节以火(离)烧山(艮),大小动物很快就会被赶出来,然后再围捕它们以取动物的皮革,故受之以《贲》。围捕到动物后,就从脚底下(坤)向上到头顶(艮)来割开它的皮,故受之以《剥》。动物皮剥下后要将它们一张张在地面(坤)铺开,再反复捶击、缝补(震),将它们制成衣服,这样众人就有了覆身蔽体之物,冰冻的寒气就会受到阳气的驱散,人们得以保暖,故受之以《复》。如果都按上面的方式来组织生产、生活,天底下(乾)即便发生了山崩地裂式的大地震(震)或其它大灾害,人类也不会再遭受意外的灾殃,故受之以《无妄》。从此人类无忧无虑地从事自身的繁衍,家族与部落不断强大,良马、壮牛、肥猪等大牲畜成群结队,就象天边(乾)连绵无尽的群山(艮),故受之以《大畜》。部落里的每一个孩子从大(震)到小(艮)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老人们也享受着很好的供养,故受之以《颐》。有一天大姐(巽)和小妹(兑)抱头痛哭,这是因为她们家的老人走完了生命之旅,死了,故受之以《大过》。死者的遗体怎么处理呢?一种方式是土葬,包裏好遗体找个风水宝地深深地挖一个坑(坎)将遗体埋葬,让死者入土为安,故受之以《坎》。再一种方式是火葬,把遗体安放在堆聚的木柴上再点火将木柴引燃(离),死者在烈火中得到永生,火熄后就将骨灰扔掉,故受之以《离》。
六十四卦卦序陈氏解·下
父亲姬昌(周朝建立后尊称周文王)少年时(艮)与我的母亲那时还是少女(兑)的太姒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日久生情父亲喜欢上了母亲,是故受之以《咸》。父亲长大后(震)便与也成妙龄女郎(巽)的我母亲结为了夫妇。母亲十分贤淑,两人感情更深厚,故受之以《恒》。居家的日子时而也有几件事可说说,比如一天父亲最小的孩子(艮)也就是我的小弟不听话,父亲(乾)教训了他一通,他竟然跑出去几天,害得一家人四处寻找。故受之以《遁》。家里还出了一件大事,父亲(乾)让大儿子(震)也就是我的大哥去放羊,大哥贪玩没有照看好羊,羊丢失了好多只,教子严格的父亲打折了大哥的一条腿,后来腿伤一直未治好,故受之以《大壮》。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在地平线(坤)上刚刚升起一缕红霞(离)时就外出而作,故受之以《晋》。到太阳(离)沉入地下(坤)好久没有一点光亮后才收工回家,故受之以《明夷》。回家后一家人和和乐乐,用火种(离)点燃了木柴(巽)作饭,故受之以《家人》。好笑的是,有一天火种(离)掉进水缸(兑)中,家中一片漆黑,一家人只能大眼瞪小眼了,故受之以《睽》。生活是如此不易,在冬天即便是山上(艮)雨雪(坎)绵绵,泥泞不堪,一家人还要为了生存四处奔波,故受之以《蹇》。当河水(坎)解冻春雷(震)阵阵时,百果草木生长起来了,我们围猎打到了三只狐狸,还得到一只黄金做的箭簇,一家人十分开心,困境终于度过去了,故受之以《解》。有一年突然发生了山体(艮)滑坡一直冲到河(兑)里,我们全族人的房屋都被冲毁了无法再住,故受之以《损》。父亲带领我们全家和乡亲们迁离家园,在新的地方用千年的老龟诚心占卦后,壮男(震)和壮女(巽)们齐动手重建了家园,故受之以《益》。天灾其实是在预示人祸,不久商朝各地盗贼蜂起,大臣在王庭奔走呼号,一统的天下乱了,好象天缺一角一样,故受之以《夬》。为什么这时各地盗贼蜂起天下会大乱呢?父亲了解到是因为商纣王淫乐无度、炮烙人民。纣王爱妲己,他在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与妲己等众男女裸相逐其间。有时让成年女子(巽)去勾搭老臣(乾),有时又让一个女人同时与五个男人荒淫嬉戏,故受之以《姤》。在周地(坤)一帮帮志士精英如涓涓细流汇成湖泊(兑)般聚集在父亲周围,故受之以《萃》。父亲率志士们在岐山祭祀祖先决定以纣王为戒要施行仁政,他们相信爱民之心与行为就象播下的种子(巽)一定会拱出大地(坤)开花结果般,他们的实力会壮大、民望会提高,故受之以《升》。但父亲的行为受到商纣王的宠臣崇侯虎的猜忌,他多次向纣王进谗言姬昌欲反,纣王便将父亲召至京城在羑里一带监控起来,使得他的抱负不能伸展,恰如雨水(坎)因河床改道不能流进湖泊(兑)一样,故受之以《困》。父亲被强迫劳动改造要求做繁重的体力活,也就是干旱的黄土高原上挖坑找水,找到水源后再用木器(巽)将地下水(坎)打上来品尝看能否饮用,故受之以《井》。父亲在劳动之余总结殷、商时的预测成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了一种用于预测的工具,即八经卦,又将八经卦两两相合组成六十四卦,完成了大部分的卦名、爻辞等。他拿这六十四卦用于占断,十分灵验。经过家人的营救,商纣王终于解除了对父亲的怀疑,父亲获得自由重归周地后他认为我天资聪慧,便将这套预测办法开始传授给我。他自己又立即起火(离)烧好滚烫的茶水(兑)邀集朋友蹉商大事,仿效成汤开始革命,故受之以《革》。火把(巽)熊熊地燃烧起来(离),将士们决心问鼎中原,故受之以《鼎》。在前线冲锋陷阵的有我的哥哥《震》,也有我的弟弟《艮》。各地响应的人们不断增多,大大小小的山头(艮)不断有人响应竖起革命的旗帜(巽 )。部队就这样逐渐壮大起来,故受之以《渐》。商纣王看到大事不好,为拉拢我们,派人来说媒要将他的妹妹(兑)嫁给我哥(震)为妻,父亲认为结这门亲是一件很凶险的事,便拒绝了与商纣王的联姻。故受之以《归妹》。这次的拒亲意味着双方的最后摊牌,纣王便派出以前多次向纣王进父亲馋言致使父亲被囚禁的崇侯虎率领大军围攻我们,两军相遇后打了一场恶战,当时猎猎战旗遮天蔽日,太阳(离)变得只有了豆子般大小黯淡无光,好象出现了日食,军械相互撞击(震)着,将士们死伤无数,最后我们大胜,故受之以《丰》。为了让后人世世代代记住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和所消灭的自己的宿敌崇侯虎,姬昌就将战争地命作丰邑,将都城自岐下徙至丰邑。新都建成后父亲又带领我们这些义军将士在崇山峻岭间(艮)举着火把(离)继续前进了,故受之以《旅》。将士们穿过大片森林(巽),故受之以《巽》。绕过大片的湖沼(兑),故受之以《兑》。为了让北方将士与战马尽快适应南方的水战,他们找到一些小河汊(坎),把一些小木板(巽)放上去让兵士们在上面漂流训练,故受之以《涣》。经过训练后战士们能将船很好地控制起来进退自如,就好象雨水(坎)流进湖泊(兑)后受到堤坝的阻挡节制没有了危害,故受之以《节》。一切准备好后,大军开拔,大江大河(兑)上遍布他们的战船(巽),将士们浩浩荡荡顺流而下,故受之以《中孚》。就在这时周地发生了严重的旱情,父亲决定让他的儿子们继续指挥军队灭商的行动,自己则回到周地部署抗旱。不久我们即父亲的小儿子(艮)、大儿子(震)等接到噩耗:父亲因年事已高,不幸在抗旱的第一线因公去世了。故受之以《小过》。父亲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一手开创的灭商的伟业已顺利地交付给了我们,将士们在营房烧火(离)煮水(坎)准备吃的,故受之以《既济》。可是暴虐的商王朝还没被推翻,人民还生活在水深(坎)火热(离)中,革命尚未成功,故受之以《未济》。我们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在我们手上完成兴周灭商的伟业。
当六十四个卦作为两段链条,它们的整体意思确定后,就为推定每一个卦的意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为精确解释每个卦的卦辞及卦下各爻的爻辞打下了基础。这有利于纠正在浩如烟海的易著里有相当多模糊甚直错误的解读,以此为出发点,中国哲学、文字学、考古学及商、周、春秋战国史等方面都会取得全新的研究成果。
一些重大问题的解释
一、为何周易六十四卦被分成《上经》与《下经》两部分?
史书中最早提到“周易”这个名字的是《左传》。“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左传》的叙事范围(起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迄于公元前453年鲁悼公十四年)。这则故事是说陈国的陈厉公(公元前706至700年在位)请一位来陈国访问的周朝史官为他的年糼的儿子陈敬仲算卦,周史精确地预测出陈敬仲将来会逃难到齐国,而且子孙会在齐国繁衍昌盛等。
应该说六十四卦卦数并不多,全文也不长,完全没有分成上下两部分的必要,另外如果不是因为有重大的原因,即使偶尔被人分成上下两部分,也很难在后来被定型化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的模样。经过前文对卦名和爻辞的分析,我们认为《上经》三十卦与《下经》三十四卦的内容绝不相同,《上经》讲的是乾坤与其所生万物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下经》则是讲周文王的一生经历,这就使得六十四卦有分成上、下经的绝对必要。而经分上下,也反证了我们阐发的卦序内容的准确性。
二、《周易》作者是周文王与周公父子二人还是周文王一人?
一是因为《周易》被分成了上经与下经。二是下经的第六十二卦《小过》卦与六十三卦的《既济》卦所传递出的信息。三是《周易》爻辞中有部分周文王后的史实、用词等。 1、周文王演成八卦和六十四卦后,将它作为秘密武器只传给天资聪慧的第四子周公旦。他俩又反复切蹉后,将六十四卦定名,两人并进行分工,由历经世事的文王来写讲述自然与人类史的宏大的内容,宜粗不宜细,所以安排三十个卦来演绎。而记录周史和文王革命一生的内容则应讲细讲详一些,要比上经多四个卦,用三十四个卦来讲述。由正处在从青年迈向中年的周公执笔。由周公写周史和父亲的历史,也就避免了由周文王自己写自己的尴尬。这就是上、下经卦数不同的原因。
如果《周易》全篇皆由周文王所著,即便因为上下经的内容各不相同而有分成两篇的绝对必要,周文王也可以不将它们分成两部分。即便周文王将它分成了两部分,后人也可能将它们合成一篇,而不愿大费周张地另起一页。之所以后人就是要将它分成上下两部分,显然是因为著作者分别是周文王和周公上、下两代人的关系。为了尊重父亲,周公在将《周易》传给后人时,便反复叮嘱《周易》全文要以《离》卦为分界线,分成上下两经。《离》卦在分上下经方面也起着告知人们这部经是父子合著,父亲已离开人世之意。此一理由因为时光的流逝,后人渐渐不知了,但却默守成规地传承了下来。因此由经分上下,我们可以推测《周易》为周文王与周公父子二人共同创作。
我们再介绍一下周公生平。周文王姬昌筹备灭商大业就耗尽了他所剩不多的晚年光阴。所幸他有两个好儿子,也就是老二周武王姬发,和人称周公的老四姬叔旦。周公十分贤能,他接受父教后很快便精擅八卦预测,而且穷究卦理。姬昌死后,姬发继位,然后高举灭商大旗,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灭亡商朝建立周朝。周朝建立不久,周武王姬发就因病去世。姬发临死前,让一个年龄较小的儿子继位,这就是周成王。然后,姬发将儿子托孤给周公姬叔旦,让周公和召公一起执掌朝政,共同辅佐成王。周公和召公一同执掌朝政,这段时间史称“周召共和”。然而共和没有多久,召公便淡出,周朝的一干大事小事就都落在了周公肩上。这样,周初的主要决策几乎都是出自周公之手,包括周朝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和变更也都与周公有关,周公美名由此彪炳史册。成王成年并且思想成熟熟练朝政后,周公便完美隐退,总结商灭周兴和自己执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更细致地推敲《周易》,因此,他是该书的主要作者之一。《左传》载“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云:吾乃知周公之德,周公被流言之谤,亦得为忧患也”,说明周公与《周易》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周易》的作者是周文王姬昌、周公姬叔旦二人。
??? 按一般人的理解,周文王的死对周公、周家人乃至周氏族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为什么不用《大过》名来记录呢?一是因为周文王是在高龄而逝的自然死亡,二是周文王是因公而逝,更重要的是他开创的建立周朝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不久就会圆满完成,他的离世不会给革命事业带来重大影响,所以周公用《小过》来记录父亲的去逝。如果改用《大过》,则会误导周人以为周文王的去逝严重影响到周人的革命事业,这既与事实不合也不利于祭奠周文王和鼓舞士气。因此说,六十四卦每一个卦的取名及排序都是十分讲究的,绝非一时兴起所为,它们的每个卦名不是可以任意取代或任意解说的。
这里顺便讲一讲《大过》与《小过》卦的区别:大过卦与小过卦的外形很相似。那什么样的情况算得上大过呢,周文王认为当一家庭只有女子时,长辈的去逝给这个家庭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经卦的组合上便是得知噩耗后姐妹俩抱头痛哭。那什么样的情况是小过呢,周公的理解是,当一家庭以男子为主时,长辈的去逝给这个家庭只会带来较小的打击。因此在经卦的组合上便是得知噩耗后的兄弟俩向隅而泣。周文王父子关于死亡对生者影响的理解真是两心相通,而且认识的正确性也令人叹服。
3、周易史家多次论证《周易》爻辞中有部分周文王后的史实、用词等。这些则是周公在周文王死后曾反复修改、润色上下经的原因。这也表明周公是《周易》的作者之一。这里就不详说了。
三、八卦与六十四卦是同时产生的还是在周文王之前就有了八卦呢?
旧传《周易》历更三圣,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爻辞,孔子撰十翼。《系辞下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即伏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他与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人类。相传伏羲教人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是中国正处于原始社会渔猎游牧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五万年之前,如山顶洞人。难道真是伏羲画的八卦?这就要了解前人创制八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周文王之前的某个人比如伏羲创制了八卦图形,并给它们命了名,那它们起什么作用呢?八个图形、八个卦名所能阐发的意义十分有限,也无法固定流传、传播开去,会很快湮没在几千年华夏人创设的各种符号中。反过来,只有当八经卦再能衍生出六十四个卦,并被赋予丰富的含义后,它才会被人口口相传。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是周文王创设的八经卦,然后两两相合接着完成了六十四卦体系。另外在旧石器时代,华夏人的文化智慧还没有达到创作八卦的水平,所以河图洛书的传说是大自然先给出图形,然后才由人依葫芦画瓢。我们将《系辞下传》中的“于是始作八卦”,改为“于是始作画”才更准确,这样所谓伏羲创作八卦之来源就消解掉了。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提出:“《周易》之作决不能在春秋中叶以前。由这个断定不用说是把文王重卦,文王演易之说更完全推翻了。”郭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一种卜筮方法与体系,如果没有很权威的出处,是很难流行的。春秋战国时已有大量史料记载六十四卦的占卜案例,西晋武帝时(约公元280年左右),盗墓贼在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了一大批竹简古书(即著名的“汲冢古文”)。官方得知后派出束皙等学者对这些古籍进行整理。由于这批古书都是用战国文字书写,西晋时人已经不易辨认,所以颇花了好些年功夫,据《晋书 束皙传》载,后来专家组整理出“《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如果在那时才由某个神秘的占卜师创设出这一种预测体系,是根本不可能四处流行的。
战国后期的《周易》除了它是用一种蝌蚪样的文字抄写下来的,不同版本的文字写法差异大外,在内容上已经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没有什么两样了。《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记载,公元前512年的秋天,晋国的大夫魏献子跟史墨发生了一段对话:史墨对曰:“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史墨在这番对话中,展示了自己渊博的知识,对《周易》经文极度熟悉。从史墨口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引用的“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龙战于野”等,全部来自于《周易》的《乾》卦爻辞。从史墨引用经文的熟练程度来看,正式的《周易》版本可能已经拟定多时。
所以认为《周易》只能是春秋战国时人撰述的这一结论,是没有任何接受的必要。
四、《周易》不是一本预测用的书吗?
前述介绍了《周易》为周文王父子所著,他们构造如此精密的一个体系目的为何?一定是要让其起某种作用的。周文王被纣王所拘而创制六十四卦时的第一层目的,是要发明一套供预测的工具,以供自己卜筮之用。自古及商,中国都流行算命,周文王也擅长此道,他被拘押劳动改造的苦闷日子里需要一种体系来填充他的精神生活,他也希望准确地测出自己的命运。殷、商时期卜筮所用的工具是骨头、龟甲,以钻破或烧裂后的图形来预测所测事的吉或凶。周文王被商纣王软禁后,失去了卜筮工具骨头、龟甲,周文王想到,借用骨头、龟甲也无非是想看到出现的图形、裂纹,再断吉凶,如果他以当年所看到的裂纹加上自然万物之理自创一套图形以代替骨头、龟甲的图形也无不可,所以就有了大史家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记:“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他首先从世间万物与社会关系的本源阴阳、男女中抽象出了乾坤等八经卦,然后又两两相重,组成六十四卦。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卜骨上,还发现了刻在一些数字边上的“贞吉”二字等,这是表示占问的结果吉利的话,在《周易》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专家们普遍认为,《周易》正是从这些占筮的文字记录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周文王借用了前人的卜筮成果,加上在完成六十四卦的创制后的千万次卜筮实践,他逐渐明了了卦义,便再推敲最合适的卦名。在他获得自由后的革命岁月里又与儿子周公旦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卦、爻辞。
试想,如果《周易》只是一段游戏之作,在当时只能靠刀功和骨头刻录的条件下,又有多少人有多大的动力反复讲述和传承这在当时看来堪称浩大的著述呢?因此只有当《周易》是预测每一件事的吉凶、成败的工具,巫史们愿反复永久地使用它们时,六十四卦图、名、爻辞才可能保存永久。所以我们认为《周易》首先它是一部预测书。 《周易》到底能否准确预测呢?周氏父子认为他们就是用这套工具实现了趋利避害,那么它当然就能准确预测了。如果说《周易》对周氏父子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成就了他们的一番伟业,后代的卜筮师接过《周易》后,他们认为用它来指导凡夫俗子,是稀松平常之事。
有人指既然《周易》能准确预测,为什么自西周至春秋那么长的时间段里很少看到关于它的史料,出土文物也很少呢?这里面的原因是,一者,那时从事卜筮的人是由国家征选的极少的一部分人,二者,《周易》那时是做为国宝藏于秘室,只有“太卜”即卜筮中的顶尖分子才能常年接触、把玩的,根本不是现在人所想象的,出版社已经大量印刷了《周易》,只要知道有《周易》这回事人就可以找本《周易》的书来看的情形。正是因为能接触到《周易》的人相当稀少,所以出土很少。如果现在找到很多西周至春秋间大量的周易的出土文物,那反而会说明周易没有受到王室的严密保护、不能称为国之利器了。所以如果想找到周时周易的出土文物,可能在周当时的国都处才会挖掘到。其它地方发现的机率会极小。
五、《周易》也是一本史书吗?
在汉代发明造纸术之前,古人写书的载体大都是竹简、布帛、兽骨或兽皮等,不仅珍贵稀缺,而且不易书写。书写尚算简便的竹简,还是自周之后才得以盛行。这就使得古人养成惜字如金的习惯,形之于书时总是异常简略,只要当时的人能够明白就行。更没有形成记录自己历史的自觉意识,夏商周三朝的人很少明确记录包含详尽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历史史实,所以在后人不知前朝史实的情况下,难懂前朝字句。直到《周易》,这种情形才得到改变,周文王时文字已经出现,但那时文字主要是象形文字,对同一物的描录也是各人写法不同,各地也有各地的写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写法。周氏父子在大致确定大部分六十四卦的卦义用于预测后,他们产生了另一个灵感,即要用六十四卦这一套系统来记录他们所了解的宇宙、社会及周文王的人生经历,以防止文字变异或当时文献散佚后的失传。于是他们便确定了六十四卦从乾到坤到屯等的全部卦次序,以这种最简便的方式来保存中华民族与周的历史,以最简短的符号来传承。他们最终将周易的型态固定了下来,并藏诸秘府。
正如周氏父子所料,周的历史由于后来的战争、自然灾害,被后人保存和知晓的只剩下只鳞片爪了,但他们创造的保存了华夏史和周史的六十四卦符号和文字因为其预测功能而被巫史之师顽强地保存了下来,流传千年,没有湮灭。可它也造成诸多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未解之谜。所喜《周易》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的华夏和周史,即便是图文分开了,只要理解了八经卦,聪慧的学者终究能从图形上推知六十四卦所要陈述的内容。所以,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推定:《周易》的“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只是他未能研究出真正的作者是周文王父子二人。经过我的层层抽剥分析,《周易》一书也是一本周文王父子二人合著的历史书的本来面目跃然而出。
周文王为何未将推翻商纣王建立周朝重任托付于长子伯邑考,却托付于次子武王发?这是史家们很感兴趣的一个历史问题。我们知道最终建立周朝的是武王发,武王并非长子。司马迁《史记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写着: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按司马迁的说法,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也就是说长子伯邑考是因为不如武王贤才没被立为太子的。文王死武王继位前长子伯邑考已死,“既已卒矣”。司马迁的说法是定案吗?其实伯邑考未能立为太子,并不是他不贤,而是他身有残疾。《周易》作为一部讲周文王家史与革命史的史书,它当然会对这一大事予以记载:史见《周易 下经》《大壮》卦,周公在这一卦里主要记录的是家里出的一件大事,周文王(乾父亲)让伯邑考(震长子)去放羊,伯邑考贪玩没有照看好羊,羊丢失了好多只,教子严格的周文王打折了伯邑考的一条腿,后来腿伤一直未治好,成了残疾。故受之以《大壮》。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大壮》卦其它各爻也反复讲述的这一内容。周文王革命后,伯邑考是因身残不能在第一线冲锋陷阵,在周文王立太子时,他的有病之躯早被多年的战争拖垮了,当然不适合立为太子。到武王继位前,伯邑考病逝。因此,我们说司马迁对伯邑考早逝的史实部分说的是对的,但对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伯邑考未能立为太子的原因推测则是错误的。不能用一个正常人如武王发、周公旦的能力要求身有残疾的伯邑考,并评说伯邑考不如武王、周公贤能。
由此一例我们也可知一旦正确理解六十四卦序的内容后,很多的历史事件、人物、古地名的来历等也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
六、《周易》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归藏》易、《伏羲八卦方位图》等的关系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与今本《周易》迥然有别。帛书在卦形上的排列井然有序,便于记忆,但从卦名上寻觅,就完全成了一盘散沙。这两部经是什么关系呢?至今人们也认为《周易》卦形、卦名在次序上是杂乱无章的,谁见了都头疼,需要有一些简化了的初及教材使他们尽早掌握,古人当然也有此需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来自于《周易》,只是将卦序为了从卦形上便于记忆而重新组合了一下。相当于初级起蒙教材。这种卦序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和查找。就好比英语字典里的单词都要按从A到Z的顺序排好,方便大家查阅。 至于有人推想:文王重卦时,可能只有卦形和卦爻辞,而并无卦名,文王当时排的六十四卦序即是帛书的序,帛书是文王六十四卦的记录。后来为了方便人们学习和记忆,一个筮官就给六十四卦加上了卦名,并重排了一个至今让人无法理解的次序。这无疑是一种没有任何根据、天马行空般的乱想象了。
《周礼 春官宗伯》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1993年3月,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与传世《归藏》佚文内容相符的秦代竹简394枚,约4000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家台秦简《归藏》。《归藏》基本上每一卦都有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让卜者对每一个卦有具体的感知。比如《归妹》这一卦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偷了西王母的不死药,打算逃到月球上躲起来,临上船前请有黄这个人算卦,看看此行是吉是凶。有黄一看得到的卦象是《归妹》,就说了一段很押韵的占辞:“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无恐无惊,后且大昌。”有黄说的这一段话很有讲究,它象是一首押韵的诗,古代叫做“繇”,全称“繇辞”,也可以叫做“谣”,还可以写作“爻”。单从《归妹》这一卦的内容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归藏》的繇辞是一段完整的意思连贯的四字句,而《周易》的爻辞却是看起来前言不搭后语的六句话。《归藏》只是《周易》的世俗版本。
归藏的另一个特点是以不变为占。王家台秦简版《归藏》每一卦都只有一段独立的爻辞,有别于《周易》的六句独立爻辞。这种情形也说明在春秋时期,“周易”筮法及断词曾被简化成《归藏》等样式。
随着完整版的正宗《周易》逐渐外传,简化版《归藏》预测的不准确性使得人们继续使用它的情况就越来越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公元前560年以后,《左传》和《国语》等史料中已经是“周易”筮法占据主流位置的现象。有专家称《归藏》的成书年代比《周易》早,从逻辑上无疑是站不住的,实际上是《归藏》的定型时间要比《周易》晚得多,只是为满足普通人对预测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是《周易》的世俗化的简化版。
在八卦的排列次序和代表的方位有两种情况,人们主要用它来表示预测的吉凶。一是伏羲八卦次序和方位,另一种是周文王次序和方位。伏羲八卦次序和方位是后出的,后人推测的。世传的《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等,都是伪作。宋代朱熹就在《周易本义》中指出:“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
八经卦并没有指明各自的方位,因此方位图是没有的,《文王八卦方位图》是后人为了与《伏羲八卦方位图》相对应弄出来的伪作。至于《文王八卦次序图》,倒是可以根据八经卦推导出来,可以画出文王八卦次序图。可以认可它的存在。
七、几个重要的卦或卦组合的说明:
《周易》卦名的内在意义我们前面已阐述过了,在爻辞方面,它主要服务于卜筮以指吉凶之用,但也是尽可能在其间记载着历史与人生经历的大事及得失。如丰卦。有些爻辞则并无太多深意。如临、观、剥卦等,它们只是在反复陈述所预测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些卦则值得特别重视。
如何理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离,它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它是从《周易上经》的第三十卦也是最后一卦《离》卦而来。离卦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人死了后亲朋纷纷来哀悼他,夜晚时要唱歌,如“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人死了,最终怎办呢?九四爻给出了处理方式: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也就是说把尸体在火上烧掉然后把骨灰丢掉。九五爻说,撒骨灰时人们难免悲伤落泪,但死者到了他应去处,也是一件好事,吉。所以《离》卦就是指人死后除了前一卦所讲的土葬外,还可以用火化的方式来处理。
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意思是繁盛的样子。在我们详解了《离》卦的含义后就能知道将“离离”翻译成繁盛的样子是错的。“离离原上草”是指在秋天原上的草已枯黄,好象在燃烧,它美丽又哀伤。这就是为什么后面有一句“野火烧不尽”的原因。所以白居易在这诗里用上“离离”一词,十分准确,由秋天野草的枯萎发黄联想到春天里“春风吹又生”,两相对照确有诗情画意。
再说《大过》卦,有人解释《大过》说介绍的是缓解老年症状的办法,那就是:老翁娶少女,老妇找猛男,通俗叫做“采补”之术,老翁采了少女之后,就会变回猛男,老妇把猛男吸成药渣后,就会变回青春美少女……
周氏父子是十分严谨地写卦的,他们当然不可能在卦里倡导这类房中术等低级趣味的东西。《大过》卦指人不幸死亡。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即人死了,穷困人家他(她)的亲人即使是用白茅铺地摆放祭品来的祭奠,也不算过失,不应指责为不尊重死者。人死后活着的人怎么过日子呢?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这一爻说,如果死去的是妻子,那么活着的丈夫可以找一个年轻的妻子,没有什么不利之处。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这一爻说,如果死去的是丈夫,活着的妻子即使找一个年轻的男子再嫁,对这女子来说虽然不值得称道,也不应该指责她的行为。可见周氏父子对女人婚姻的开放态度。他们并不要求女人树贞节牌坊。卦与爻辞与房中术没有一点关系。
《归妹》这一卦怎么解?顾颉刚先生在《周易卦爻辞里的故事》中的考证,《归妹》这一卦讲的是纣王他爹帝乙把女儿嫁给文王的故事。六五说“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帝乙,商朝第30代国王,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在位26年,死后由其子辛(即纣王)继位。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周易上经》的《泰》卦中也提到帝乙归妹一事,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为什么同一件事,周文王说帝乙将妹妹下嫁普通人家后,给国家带来了平安吉祥。周公则说那不是一段好婚姻。在《周易上经》与《周易下经》的两个卦中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评价落差呢?其实顾颉刚称《归妹》这一卦讲的是纣王他爹帝乙把女儿嫁给文王的故事的解释并不准确。《归妹》这一卦是借纣王他爹帝乙把女儿嫁给普通人家的故事来写商纣王想将女儿嫁给周文王之子来安抚周文王不要造反,这是商纣王的最后一次努力,但周文王摊牌拒绝了,不久双方即打了一场恶仗,即下一卦《丰》卦所讲的内容。结果以周的大胜来预告纣王的垮台和商朝的结束。所以周公在写《归妹》卦爻辞时对这段公主下嫁给了与父亲在《泰》卦中不同的价值评判。
有人认为将“帝乙归妹”理解成“帝乙嫁女儿”不符合语法。因为“归”字作为“出嫁”的意思使用时,后面是不加名词的。“归妹”不是嫁女儿的意思,他们认为,这里的“妹”字其实是一个错别字,学名通假字。它的另一个写法叫做“昧”或者“沬”,所以,“归妹”就是回到一个叫做“妹(沬)”的地方的意思。“帝乙归妹”这句话是说帝乙回到“妹”(沬)这个地方。帝乙曾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又有人认为,帝乙其实就是月亮。“帝乙归妹”是说月亮回到了西方的昧谷中。但《归妹》卦的爻辞大部分都是讲的女人之事,因此不可能是这类解释能解通的。
我们再举一组卦来说明卦序问题:第二十五卦《无妄》、第二十六卦《大畜》、第二十七卦《颐》、第二十八卦《大过》、第二十九卦《坎》、第三十卦《离》,这是紧密相连的一组卦,作者所要透露的意思是完全相衔接的,就是说当人类能抵御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无妄)后就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大量吃穿用的物品(大畜),这时老年人即使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可以得到晚辈的赡养,安享晚年(颐),直到死亡(大过)。老人死后人们会祭悼死者,将他的尸体起坟掩埋(坎0或用火化的方式(离)进行处理。每一个卦都是环环相扣,绝不是如当今主要《周易》研究者认为的六十四卦卦与卦之间没有关联性、卦序不是《周易》作者有意安排的。
总之,从原始的占卜记录到占卜解说,再到占卜教科书,最后发展成历史与哲学书籍,我们看到人类文化的发展到西周初年周文王父子时期已经很完美了。那时他们创作的《周易》已是集预测之书、周史书与人生社会哲学之书三位于一体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只能用博大精深来形容。
cyj8590@sina.com 联系电话:15602910606 陈生
作者简介:陈元阶(1968- ),湖南临澧人,分别学习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旁涉:计算机软件应用、影视剧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