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来稿照登 -> 正文

[张再兴]不王而王的战略——释《无妄》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6-18     点击次数:

    内容提要: 妄是王的事实上的同音假借字。无妄就是不王,不要称王,但并不是永远地不王。如果永远地不王,就像拴在木桩上的牛一样,成为别人的盘中之餐,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不王之病,要赶快自我醒悟才好。

    主题词: 无妄 不王 正(征) 不(丕)耕 勿药

    1.0 《无妄 . 卦辞》翻译

    1.1 几个重要名词讨论

    A )无妄

    无通不,这是古今《周易》注家的一致解释。所以无妄就是不妄。

    妄,《说文》曰:“乱也。从女,亡声”。其实应该是“从女、从亡,亡亦声”的形声兼会意字。金文为亡下加女,象女奴逃亡。女奴逃亡是悖谬的、狂妄的,捉住是要被杀的。故“妄”有悖谬、狂妄之义。

    不妄是妄的反义,就是不悖谬、不轻举妄动、不胆大妄为。

    《周易 . 无妄》的“无妄”,不轻举妄动什么?显然要从《周易》的其他篇章来推测。

    我们一直主张《周易》是一部戡商策书,是如何打败商纣王的政治谋略,是谟书。但文王并不主张鱼死网破的戡商(见《夬》);《履》篇对帝乙二年的戡商败绩,定 性为是既跛又瞎的残疾人所为;《震》篇对商纣王以雷霆之威大蒐于渭、最后索索而归的事实,作了无情的批判,并以此为鉴,叫姬周不要崇尚武力。而希望殷商要 像陨星一样自己陨落。就如杞树长大了,原来与杞树同园的瓜就会自己死亡一样(见《遘》)。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文王所指之“无妄”,就是不要武力戡 商、胜而为王。

    无 妄,《周易集解》引崔憬曰:“无妄,谓无所希望也”,朱熹又解释为“无所期望”。他们是将“妄”视为“望”的同音假借字了。虽然是虚妄、臆测的解释。但给 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妄”可以是“望”的同音假借字,理所当然也可以是“王”的同音假借字。对照“文王戡商不以武为”的一贯政策,这里的“无妄”,实乃 “不王”、不以武力称王的隐语。 “妄”即“王”的事实上的同音假借字 。所以“无妄”就是“不王”。

    “妄” 之为“王”,不排除文王在有意避讳。《周易》中,将“商”写为“章”,“戡商”写为“含章”;“姬周”之谓“西南”、“西郊”、谓“杞”;“殷商”之谓 “东北”、谓“瓜”、谓“夷”;商纣王为大首、隼、雉;“东征”为“南狩”;不动武叫“密云不雨”等,将极为敏感的政治术语化为“内夥子”一见就明白的 “黑话”,是《周易》的重要行文艺术之一。称王与不称王,显然也是最为敏感的政治话题,用谐音字,势在情理之中。《周易》作于羑里,为避嫌疑,用谐音字就 更为必然了。

    帝 辛二十二年“大蒐于渭”,二十三年,商纣王囚西伯于羑里,岐下实际由姬发(后来的周武王)、姜子牙等鹰派执政,急于武力称王是显然的,却急坏了囚于羑里的 周文王。于是用《无妄》论述“不王而王”的政治策略,同时也是“不要轻举妄动、胆大妄为”的告诫。“不王”、“无妄”一语双关。“无妄”的含义广,不以武 力戡商、不称王等,都是不轻举妄动的具体内容;而不称王,则是“无妄”的至关紧要的义项。

    但是,是不是真正地不王呢?事实上,自文丁囚杀王季之后,周人无时不刻都在梦想推翻商朝,胜而为王。《竹书纪年 . 帝乙》:“二年,周人伐商”,虽然以败绩投降告终,但并没有失去王的意志。

    1976 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其铭文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閒师。锡有吏利金(一钧),用作檀公宝尊彝(见《利簋》网页)”。说明西伯发,在克商之前已经称王。

    文王呢?《史记 . 周本纪》:“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 ……. 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说明西伯昌在八十七岁时已经称王。是叫“西伯王”还是叫“西南王”,或许其他什么名号的王,不清楚。而“文王”,则是后人之谥。

    都能说明,“不王”是策略,“王”是既定目标。《周易》作于羑里,那时没有称王的条件,所以不王。而得到商纣王“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专征伐”后,称王的机会到了,西伯昌是毫不谦让,称王了。

    《无妄》正是讲不王而王的辩证法。

    B )正

    对于正,《周易》只用了一个,这就是《无妄》的卦辞“匪正有眚”之“正”。历来对正的解释是正义、正派、端正。一本《彖传》《大象传》《小象传》用了 142 个“正” 字,都用的是正义、正派义。有时也将正与中联合为“中正”,指位置之中,德性之正。历代《周易》注家视《十翼》为圭臬,是解释《周易》的权威著作,谁也不 敢偏离半步。会怀疑“匪正有眚”的“正”字不是正义、端正的“正”吗?我也曾经被俘虏过,而将“匪正有眚”改为“非有正眚”,没有正眚,不妨碍有“偏 眚”。当然是主观臆断。

    正,甲骨文为“口”下加“止”,口象城围,止是脚趾,全文取象于人向敌方城围挺进,就是征伐之“征”字。“征”是“正”的原始义。

    《甲金字典》列举正有十五义。一征伐;二祭名;三月名;四读为充足之足;五地名;六通政;七定、考定;八考察;九匡正;十善、美好;十一正直、不偏;十二官长、君长;十三正卿;十四正吏;十五政(治)人。除去那些偏僻义项,其主要义项是征、政、正和月份之正。

    第一义为征,征伐;第二义为政。征伐就是以刀枪说话的政治,所以通政;第三义通正。征伐就是以武力匡正,所以是正,但是义项已是征之引伸了。

    还 可以说,“正月”就是“征月”,征伐之月。《左传》二百四十二年,以正月伐国、或以伐国为目的的盟会外交活动达九十多次(不是精确统计),充满血火阴谋、 繁忙而危惧之月啊!时令符合《说卦传》“战乎乾”所指之月。后天八卦的乾位对应于立冬前后的三个月,周历的正月是夏历冬月(《僖公五年》:“王正月辛亥, 朔,日南至”,按:就是冬至),重合于后天八卦的乾位。

    但是,《左传》中也大量地将“正”视力为正直、正义之正。据此,可以认为,征伐之“正”变为正义之“正”,大约应该是在春秋时代。而文王写《周易》时的“正”,其主要义项为征伐之“正(征)”。至少在《无妄》篇应为征伐之“正(征)”。

    C )关于卦名

    好久没有讲卦名与卦辞的关系了,可能很多读者已经忘记了,所以要格外加以提示。

    我 们历来认为卦名是卦辞的一部分,只是后人为了方便记忆、提示、引用,才在卦辞中选取单词作为篇名的。正如《诗经》《论语》等古籍原本也是没有篇名、也是后 人选取文章中单词作为篇名一样。所以“无妄”就不能简单地一言以蔽之曰“卦名”,而是卦辞这一完整逻辑文章的一部分,承担文章内涵的逻辑传递。

    卦辞与爻辞的关系是:卦辞是文章的主题,爻辞则是逐层逐次的铺陈叙述,逻辑连贯,互为表里。

    经过这样的梳理,《无妄 . 卦辞》翻译如下。

    1.2 卦辞翻译

    【原文】《无妄》: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攸往。

    【译文】《无妄》:不王,乃大为亨通之道。理当长期坚持这一政策,不可犹疑。

    之所以反对征伐,并非征伐有灾,而是不利于长远目标(戡商的彻底胜利)。

    无妄就是不王,不要称王;同时也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告诫,一语双关。武力戡商就是轻举妄动;

    元亨,大为亨通顺利;

    贞,鼎也,定也,不移也。利贞,当长期坚持“不王”政策之意。

    匪,非;正,征;眚,麻烦、灾难。“匪正有眚”,并不是征伐有眚之谓。

    攸往,乘势而为,有所进取之谓。不利攸往,不利于长远目标之意。长远目标是什么?历史证明就是“王天下”、夺取戡商的全面胜利。

    2.0 《无妄 . 爻辞》翻译

    【原文】初九,无妄,往吉。

    【译文】初九,不王而往,至于吉祥。

    【原文】六二,不耕获,不菑( zi )畬( yu ),则利有攸往。

    【译文】六二,不要慌称什么王了,种你的地吧!努力开垦,至有熟田;努力耕种,自有收获。

    不,当为丕。丕,《说文》曰:“大也”。《段注》:“丕与不古音同。故古多用不为丕。如‘不显'即‘丕显'之类。于六书为假借”。

    “不耕”就应该是“丕耕”,大耕,努力耕作之意。“不耕获”,丕耕而获、努力耕作致有收获之谓。

    但是,这样的组词方法,除了“不显”而外,似乎没有可比之例。查阅《诗经》,用了近八百个“不”字,都是“非是”之不。再仔细查阅,《大雅 . 大明》“天位殷適( shi ,嗣殷天位 ) ,使不挟四方”的“不(丕)挟”;《大雅 . 生民》“上帝不宁,不康禋祀”的不(丕)宁、不(丕)康;《大雅 . 卷阿》“矢诗不多,维以遂歌”的“不(丕)多”;《大雅 . 云汉》“旱既大盛,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的“不(丕)殄”;《大雅 . 召旻》“浦斯害矣,职兄斯弘,不灾我躬”的“不(丕)灾”;《颂 . 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的“不(丕)显不(丕)承”等七八处,比起八百余处的“非是”之不,显得少了些,但也能证明“丕耕”的组词方法并不孤立。“不”之为“丕”,都集中在《大雅》,可能是官方之雅语吧?

    《天亡簋》(亦称《大豐(豊、禮)簋》,见《天亡簋网页》)有“不(丕)克天(气)衣(殷)王祀”,意思是“大获天殷王祀”也能证明“丕耕”之组词合理。

    菑、畬,张善文《周易译注》曰:“《尔雅 . 释地》:‘田一岁曰菑',指初垦的瘠田。此处用如动词,犹言开垦,与前句的耕互文。畬,《尔雅 . 释地》曰:‘三岁曰畬',指耕作多年的良田”。的当。

    “不菑畬”,丕垦而畬,大力开垦致有熟田之谓。

    力耕而获、力垦而畬,符合文王“做大姬周为戡商之本”的一贯原则。

    这里同时也是一种比喻。以努力耕作自有收获,比喻“不急不躁、做实在事就会成王”,王号要自然而然得到。

    对 此,复旦大学蒋凡先生《周易演说》曰:“陈梦雷《周易述说》说:‘始耕终获,先种后畬,此自然之常。今皆曰不,统付之无心也'。所谓无心,并不是不去思考 问题,而是循自然之理的意思……爻辞是说,耕种以时,无心而作,不必计较而自然收获;因地垦荒,任其自然,无心而自得良田”。解释是迂曲的,而结论却符合 文王之本意,不失为本爻辞的另一种最好解释。

    攸往,乘势而为,有所进取之谓。“利有攸往”就是利在将来的意思。就是“只要努力的搞好经济建设,将来自有王号落在头上”的暗语。

    【原文】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译文】六三,虽是不王,却不是教你永远地不王。不王之灾,就像拴在木桩上的牛一样,成为别人的盘中之餐,构成国家和人民的灾难。

    无妄,不王,不要称王;

    或,语词,无义。或为“就像”之意;

    牛,愚笨,任人驱使。拴在木桩上的牛,只存在被人牵走、屠杀的命运,无法脱逃。这里比喻无远大志向的国家和民族,就像拴在木桩上的牛一样,等待他的就是灭亡;

    行人,过路的人,这里暗指商纣王。

    最近听说有“灾难转移说”行世,虽是老调,也具新意。民族精英(从国家领导集团到学者)的顢顸无为、而或胆大妄为,就是人民的灾难。颇有黄狗犯过、黑狗遭殃的意味,不就是灾难转移么?惟不是筮占术而已。

    【原文】九四,可贞,无咎。

    【译文】九四,遵循前述三则行事,其无灾难。

    贞,鼎也、定也、不移也,坚定不移的意思。但这里没有说所要坚定不移的是什么?如果将爻辞当成逻辑文章看待,将前面三段联系起来阅读,你就会知道,可贞(坚持)的就是前述三项政治原则。

    【原文】九五,无妄之灾,勿药有喜。

    【译文】九五,不王之疾,不待用药而自己醒悟,则是喜事。

    

    无妄,就是不王,不称王。暗指懒惰堕落,失去王天下的雄心壮志;

    勿药,不用药。不待用药而自己醒悟之意。

        【原文】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译文】上九,不王之弊,“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惰农自安,一无所利。

    3.0 《彖传》翻译

    【原文】《彖》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非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也?天命不佑,行矣哉!

    【译文】《彖传》说:外卦为乾,象正气外入;内卦为震,象在朝为君。君自外来而为国家主宰,积极而刚健,又得人民拥护,中正而亨通,真正体现了上天的意志和愿望啊!

    所谓“不正就会招祸、不利有所作为”,无作为之行,能到哪里去?天命不佑,只好流亡矣!

    内,朝廷。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是以卦象比喻政治。本卦的上卦为乾,上卦也叫外卦,故曰外来;下卦为震,下卦也叫内卦,象君王在朝内主事。外来的君积极而稳健,得民拥护。这一卦象与春秋时代田陈代姜姓而霸齐国的历史相符。《左传 . 哀公十四年》:“甲午,陈恒弑君壬于舒州”,其后一百零五年,田陈废姜而王齐。正是“刚自外来,为主于内,居中而正,又得齐人和应”之象。《彖》辞不无感慨地说:“真是苍天有眼啊!”以这一历史史实教导君王要正,否则流亡都没有路了(何之也)。

    匪正有眚……等句,很像人们对姜姓失齐的评价。因不守正而天命不佑,能有什么好结果呢?

    4.0 《大象传》翻译

    【原文】《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译文】《大象传》说:上卦为天,下卦为雷。两卦相组,象天上云行雨施,地上万物茂发。天之于地,殆无私欲。这就是无妄卦的含义。感此象意,君王当如天之润地一样,惠泽人民。

    

    天下雷行,是说无妄卦的上卦为天,下卦为雷,两卦相组,就是天下雷行。自然界绝大多数时间是雷雨同施的,有雷就有雨。所以天下雷行就是云行雨施的代名词。是对卦符符号附会应用。

    与,繁写为與。中间的“与”字为牙齿,外象四手相合。“與”象四手相合如牙之相扣,两者相互比拟,表意同心同德的相与关系。

    物,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这里指生物。

    “天下雷行,物与”,天上云行雨施,地上万物茂发,天地和谐无间,欣欣向荣。

    无妄,殆无私欲的意思。

    以茂对时,如天之润物一样及时的意思。

    “育万物”中的“物”就是人。“育万物”就是养育人民。

    《无妄 . 大象传》带有赞颂陈家在齐为政的意味,同时对齐景公的妄为也不乏批判之意。

    《左传 . 昭 公三年》:“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 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齐景公)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 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这段话是说,陈家 在齐国以大斗借粮食与民,而以小斗收贷,如天之润物一样惠泽人民,所以得到人们拥护。借以教育君王要惠泽人民。《无妄 . 大象传》也是对《无妄 . 彖》的补充。

    结束。敬请批评。

2010/02/25/ 于贵阳甲秀楼

参考书目:略。

作者简介:张再兴, 1943 年生,毕业于贵州工学院,土木工程教授级工程师。挖深坑,种高楼,尚属有方。周易研究是其业余闲事,难说有所进步。

电子信箱:

zaixingzhang43@yahoo.com.cn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张再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