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地球是一个细胞
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地、整体地看待和认识地球,那我们就不难发现,包括天地与世界或说生物与旷物两种生命在内的整个地球其实就是一个细胞的存在形势。在这个细胞中所谓的“地球”就是它的细胞核,而天空即包括大气层和地球引力范围在内的一个广阔而辽远的空域就是它的细胞液,世界或说生物层则是这个细胞的活性效应面,它们共同地构成了一个整体生态——细胞。
任何生命的出现与形成,都必须具备一个特定的环境,没有特定的环境生命就无法形成和保持,这个特定的、必须的环境就是细胞。
细胞就是用生命组成的团体和集体,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生活在细胞中的所有生命分子们都是相呼连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他们无形中的协调一致、相应配合、集合统一、构成了一个整体自然生态,她就是客观状态下集合的产物——细胞。
离开了细胞,没有了细胞整体,原来生活在细胞里面的所有份子们的生命也必消失。也就是说份子们生命的出现和形成,是由于生活在细胞之中的缘故,细胞里面的各种生存条件和环境状态以及气象形势等都是由于细胞的形成而形成的,这是构成份子们生命的自然、客观,也是份子们生命的共同和与做。所谓客观(或说地球生态)就是生存在细胞之中的所有份子们的生命及其相互间构成的维持力和制约力,它是一个范围内所有生命愿望和状态的总和,或说客观就是自然中存在着的万物及其构成的整体。
这些对于份子本身来说是不无知觉的,但却是很难想像得到的,因为这些都是无形、无影、无像的东西,而每个份子又都是处于比整体要低一层次的位置上。
我们都生活在细胞之中,是细胞和所有生命的力量扶持了我们,造就了我们,我们只有放眼细胞,并发挥我们在细胞中应起的作用,我们才能生存下来,才能使我们和整个地球生命都不断地得以升华和提高。
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细胞就是地球,它包括天地与世界或说生物与旷物这两种生命形势,当然我们地球细胞的存在还有赖于更大范围和层次上的客观整体,如太阳系胞和银河系胞的存在等。
细胞是分不同层次的,我们就生活在细胞之中,我们对自己和其它生物体内小细胞的钻研,其实是一种放弃真里和现实,而对其它别种层次细胞的探索和进入,这样做只能使我们对生命和细胞更加脱节和远离,其实所有的细胞都是大同小异的,而地球细胞则是我们真里和现实之中的细胞,也是我们必须和应该把握住的细胞。
我们说地球是一个细胞,并不只是由于它的外表和整体形态上的相象,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其中所存在和进行着的一系列生命和生态现象以及自然、气象、光合、转化等诸多方面的客观效应,才使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判定,这是客观的总结,是所有生命感情和愿望的凝聚。
(地球细胞观念的产生,对于提高我们人类的整体生态观念来说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细胞是对客观中一个比较完整生态形势的认识和发现、概括和总结,也是使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能从散杂的、各别的、扑捉似的感性体系中,进入到统一的、整体的、理性的认识高度和层次上来的必需和必备。地球上存在着的各种生命和生态现象以及各种气象变化和自然形势等,正是由于细胞的存在,才相应产生和存在的,没有细胞便没有这一切,而没有细胞观念的产生,也就不会有人们对地球整体生态形势及其无形中生命效应的真正认识和理解,乃至今后的进入和发展。)
六 什么是宇宙? — 1
宇宙是一个整体生命的内部,这个整体生命可以视为是一种“细胞”的存在形势,因此也可以说宇宙就是一个细胞内的结构,是我们站在诸如地球这样微小、而深层的粒子细胞上,对我们外部更广大生命整体和积体的观望时所呈现的一种状态。
由于宇宙是一个细胞生命的内部,所以它就必然地会出现细胞内的一些基本结构和组织形态,如象卫星、行星、恒星,以及太阳系和太阳系以外的星聚、星协、星团、星带、星系团的等等,这些类似粒子、原子、分子、分子链、分子团样的结构体系和星像其实就是更大层次上生命和生态整体内的一系列微观组织现象及其在我们面前的相应显示,而且在这其中还必然地会出现一些生命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新陈代谢的产物,如星际间的气体、尘埃、星云、慧体等等形态物质,这些所谓星像和星际物质都客观地集合在银河系这个大细胞(或说活性整体)中,所有星像、星系和星球的运动、转行就是这个细胞生命活力的显示。当然出于生命的需要和创造,在银河系胞之外、全宇宙这个整体生命中,还可能会有其它功能和作用,其它形式和形态的细胞,这就象是我们的生命系列一样,因此在银河系胞之外还可能会有椭圆形、棒旋形或是不规则形的其它种类和形态细胞或说“河外星系”,所有这一切又都客观地集合在一个更大的生命整体或说更大的“细胞”内,宇宙就是这个生命整体或说更大细胞的组体,而生命则是宇宙的主体。在这个整体生命中,我们的太阳系,我们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子、粒子罢了。
如果我们变成一个无限小的人,钻进一个整体生命或是细胞的里面,站在单个、微小的粒子核上,放眼透过使你生存的细胞条件和细胞形态,只去漫无边际地观望这个生命内的所有可见形态和出现形势,那么在你眼前出现的就是一幅暗淡的、宇宙的真实形像。
我们站在地球上去观望宇宙,实际上就等于我们站在一个粒子核上去观望一个整体生命,可想而知这时的你是多么地无限微小和无限深沉,当你抬头遥望外部天空的时候,你是绝对看不着超你之外的那个分子,也看不着超分子之外的那个细胞和更高一层次的整体生命的形像,更看不着它们之时的整体关联和无形中的生命效应,因为你在它们中间实在太微小、太深层了,站据的空间太有限了,相比之下就等于它们的无限放大,所以在你眼前就自然地呈现出一派散漫、迷离的宇宙状态和宇宙尺度。
宇宙是一个整体生命的产物和所属,是生命深层次里的表现形态,在全宇宙这个整体生命中,孕育着无限层次、无限个的活性分子(或说不同层次的生态积体)。是这些具有活性的分子构成了宇宙中的一切形像和生态系列。分子是相对细胞而言的,其实一个分子就是一个细胞,小细胞存在于大细胞之中,大细胞是无数小细胞的客观集合,它们之间即有连带又各自独立。地球是一个细胞、太阳系是一个细胞,银河系也是一个细胞,全宇宙还是一个细胞,我们即是不同层次的细胞,我们又共同地包括在一个大细胞之内。我们站在地球上用同一个眼光和标准去看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罗积细胞时,可能会出现相应的不一致或似是而非的错觉,这其实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地球在不同层次和范围的细胞中担当的是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
从分子上看细胞是一个无限的宇宙(宏观),从细胞上看分子也是一个无限的宇宙(微观),所谓宇宙不过是从分子到细胞或说从一个细胞到更大细胞的过渡。那么这个过渡是为了什么呢?
象我们地球这样的小分子或说星子、粒子,如果单独存在本来是不可能,也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是客观整体和生命的力量给了我们出现和存在的机会,并使我们与周围的许多同类星子共同地集合在太阳系这个活性分子内,使我们有了依托。太阳系星托或说活性分子的形成,也决不是孤立无援、偶然凑成的,它也象我们地球一样是受到了整体的关怀和关照,是整体生命的产物和创造,在无形中生命效应的关联与作用下,它又与周围许多同类星托或说分子共同地构成了星聚、星协、星团、星河等一系列星像组织和有机链带,直到银河系胞的形成,这其间整个复杂机制的建立和形成,就是为了要过渡成一个细胞。
为什么要过渡和形成细胞呢?
很简单,就是因为只有细胞才具有活力,只有细胞才能形成生命,只有细胞才能保证和维护自身内无数分子细胞的存在,整体生命的形成正是为了所有分子们的共同利益,细胞就是生命,所以说非要形成细胞不可。
不形成细胞行不行呢?不行,不形成细胞,没有生态效应和整体结构与关联就是无生命的物质状态,就是单独一个分子或一个星球状态。
单独一个分子、一个星球或说物质不是也照样可以存在吗,管它有没有生命的?
不能存在,单独一个分子、一个星球的状态,或是无限个单个与自我的形势都是绝对不能存在的,因为所有的分子和星球包括我们地球,都是整体生命的产物和创造,都是细胞效应的结果,在没有整体生命和细胞效应的情况下,是决不会生成和出现所谓分子或星球的,更谈不上什么存在的问题了,无中生有的一想是决不会实现的。
假设它们即便存在了,在没有整体关联与效应,没有细胞生态对它们的把握与限控地情况下,它们也会毫无规律和节制地乱冲乱撞,或干脆就静止不动,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所有的星球细胞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按部就班地、有节律地运动和转行。很显然,在它们之间,在它们之上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因素在把握和控制着它们,在调理和维护着它们,这种无形中的客观力量就是生命的力量,就是细胞生态的作用和整体生命的意志,而所有星球和星像的运动转行和斗移则正是这个生命内部活力的显示,可见整个宇宙决不是无限个单个或什么物质,而是有机的生命一体。
单个分子或说星球是无法生成,也是不能存在的,是客观整体生命给了我们出现和存在的机会,并使我们集合成一个细胞的存在形势,在细胞的作用下,在全宇宙整体生命间的关联与带动下,才使得我们的银河系,我们的太阳系,我们的地球得以生存和运动,才使得我们共同地走进了生态和生命。(当然,生命将会根据不同的发展规律和动向,不同的客观条件等原因而走向和进入不同的形态和结果。)
生命是一个整体,整体是决不容许拆开来进行分解和钻研的,拆开来只能使我们跌入低层次,分解只能使我们进入单一片面和个别之中,钻研也只能使我们距离客观真理和真像越来越远,生命就是在不断地依存和集合中形成的一个整体,生命就是相互间的扶持与和做,因此可以说整体最大,细胞最大。
整体就是无数分子互相依存、相互关联后,以新的概念出现的具有生命的一体。
而所谓“宇宙”则决不是这样的整体,它是整体里面无限个和无限层次的混称,是散漫、虚无、飘渺和茫目的所见,是超越层次、超越时空的混为一谈,是毫无意义、毫无内容的漫无边际,它的代名词是全包括、都有了,然而它却就是没有包括住细胞,反而叫细胞给包括了。它同物质观、粒子论是反方向的两个极端,是同理不同向的两个无限。实则宇宙最小,因为单个(每个)分子的里面又是(都是)一层宇宙,而且是无限可分的。宇宙是无限个的混称,而单个分子则是由无限个组合后形成的具有生命的一体,任何事物只有当以一体或生命的面目出现时才有意义,才能被人所承认,因此说宇宙最小。
从全宇宙这个整体生命形态到我们所属的银河系胞,从银河系胞再到太阳系胞这个活性分子,从太阳系胞这个活性分子再到我们地球细胞这个小分子,这是一种在天体细胞内的纵向深度表示,或说是层次时空方面的透视。在全宇宙这个整体生命中,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太阳系不过是整体罗积和连续中的一个小小质点。
是生命将宇宙组合并造就宇宙,生命是客观的本质,生命就是细胞,就是整体。世界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可以说都是生命的产物和创造,除此而外你决找不出另外一种可能。
七 什么是宇宙? — 2
宇宙的深层次的生态和细胞属性或说与物质观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简单地得以明鉴。
一、从宇宙的运动现象或说活力上:
我们知道物质具有沉默、静止、毫无动机的特点,单纯的物质是没有活力,也是构不成运动现象的,而事实上整个宇宙乃至所有的星球(和粒子)都是在运动着的,它为什么会运动呢,物质观无从解答,其实它很简单,产生星球(和粒子)运动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一个生命的所属,运动是生命内部的必然现象,也是一个生命活力和效应的显示,没有生命决不会有运动,也不会产生物质,只有细胞,只有生命才能构成这一切。
二、从宇宙间星球和分子的运动形势上:
假设如果真的由于某种爆炸现象和意外之力造成和造就了物质与物质运动现象,那这种物质属性的运动,在没有生命和组织的空间里,也只能是一种沉沦的、堕性的运动,或是毫无节制和节律的乱冲乱撞行为乃至朝着一个方向的永往直前,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宇宙间的所有星球和分子都是在它们自己的位置上,按部就班地、有条理 、有节制和节律地运动转行乃至周期性的出现,可见整个宇宙决不是什么物质运动,而是受到了某种整体形态的影响和调动而产生的一种组织运动,这种整体形态下的组织运动,也就是细胞内的运动或说只有细胞和生命才能调动和组织起来的运动。
三、从宇宙间出现的有机连带星像和有系统的组织形态上:
单纯的物质状态即不发生任何生命效应的状态,是不会产生有机链带现象和有系统的组织结构的,它们的出现往往是散漫和茫目的形势,而事实上我们的宇宙间却是充满了各种有机连带关系和有系统的组织结构的,如星与星之间构成的星聚、星协、星团、星带(星河)以及行星、卫星、太阳系、银河系和其它众多的什么河内与河外星系的等等,这一切其实也就是只有在细胞和生命内才能发现和具有的有机链带现象和一些基本组织结构,如果没有生命还有谁能创造出这些特殊的工程奇迹呢。
我们说宇宙是一个整体生命的内部或说是一个生态的所属,其根本也就在于指明它的非物质性现象和本质,而所谓“细胞”不过是我们对客观中具有整体形态和组织结构以及活力的宇宙天体的一种借用的称呼,当然这种称呼也可能是正好说中和揭示出了它的本质和真谛。
现代天文学界普遍认同宇宙爆炸学说即宇宙是由爆炸产生的,宇宙间存在的各种现象和物质(包括所有星球和太阳)都是爆炸后的产物和结果,至于是什么东西爆炸、因何爆炸,那谁也说不清楚,产生这种爆炸产生宇宙的根据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只是猜测,或说假想。
与爆炸产生宇宙的学说相比,本文阐述的观点(即生命和生态所属论)则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事实和依据的基础之上的,或说是对客观的一种较为真实的写照,在这种写照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客观的本原和属性——生命与生态,或说整体。
八 对“太阳系胞”的认识和发现
如果有人问:比地球更大一层次的完整天体是什么?有的人可能会马上回答说:是太阳系。然而我却要说:错了,不是太阳系,而是太阳系(细)胞。
所谓太阳系不过是由几个行星和一些垃圾等构成的一个松散体系,它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天体,而只能说是一种枯燥、索味的物质结构式,太阳系内的几大行星,无论你怎样筹划,也只能说都是我们这一层次的存在。而太阳系(細)胞则不同,太阳系(細)胞是指我们对地球以外、也是九大行星以外更大层次上一个完整天体积体和生态环境体的认识,是我们站在诸如“质子”或“中子”上对原子或分子细胞的发现和窥见。当然所谓“系胞”,也就是说除了系的内容(即各种星与星的体系)之外还包含有胞的内容,即包裹和蕴含着这些星与系的一个形体空间,以及由它们所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形态。
在客观中可能有这更大一层次上完整天体即太阳系(細)胞的存在吗?
应该有的。因为宇宙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形势构成的生命和生态整体或说积体,在这个硕大的整体或说积体中,我们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的粒子级细胞,在地球粒子之外还存在着某种更大层次上的完整天体,这就好比在质子或中子之外还存在着原子或分子体一样,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和必然的现象。当然这上一层次的存在现象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隐匿的,或说处于一种虚视和负视效应状态,但这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存在,相对之间已超越了时空,请想一想如果我们站在诸如质子或中子这样微小而深沉的粒子层次中,你能看见超你之外的原子体魄,分子体魄或细胞体魄吗,你能看见在这些不同层次的生态积体中或其体制层面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和效应变化吗,很显然不能,你只能看见和你同一层次的那些无限散漫而茫目的粒子,而对于更大层次上的存在体制和体魄及其相应不同的质量形势,你则是根本无缘能见的,因为它们对于你来说是一种相对的超时空。
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就永远也无法窥探和发现它的存在了呢?这也未必,如果我们把一张太阳系星云图摆放在面前,用细胞和整体观念去看待和认识它,也许我们就会一眼发现——所谓小行星带这种特殊的出现形势,多么象是更大层次上所属的一种体制形态,如果我们把小行星带看做是“太阳系(細)胞”内細胞核表面的部位和显示,那一切似呼也就迎刃而解了,或说“太阳系(細)胞”的大概模式也就出来了。
把小行星带看做是上一层次细胞核表面的部位和显示,也就是地壳或说世界的部位和显示,而在这世界的两侧也就是他们那个体制层次中的天空和地下。
我们之所以认定小行星带可能是“太阳系(細)胞”内細胞核表面的部位和显示,是因为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小行星带出现的形势与九大行星迥然不同,它恰是一种地壳或说細胞核表面的出现形态即周天形,而小行星带出现的位置又恰是細胞核表面在細胞中所应出现和占据的位置,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必然的所现。
当然小行星带在有些人眼里和想像之中可能还够不上细胞核表面的形像,更不用说什么世界了。但不要忘了,我们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存在,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态组体,相互之间结构形式上的不同那是正常的、必然的。当然我们或许也可以这样认为,即所谓小行星带以及九大行星等都不过是我们这一层次的存在,是属同一质量范围内的所现,但小行星带所处的位置,可能正是“太阳系(細)胞”的地壳效应范围内,所以它就相应地形成了一个周天的形势,或可能算是他们地壳下的一些质量较重的特殊形态物质或是骨架,而在他们那个世界和层面上真正存在的东西和现象以及一些效应变化等,我们则是根本无缘能见的,因为即是层次上的差别,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存在已经完全超过了我们的视力所能认定的范围,超过了我们这一层次所能表现和接受的全部思想内容,他们所显示的质量程度恐怕比我们的空气和空间还要“空”,所以我们是根本无缘能见的,但小行星带出现的形势和位置决非偶然地为我们提供了“太阳系(細)胞”内細胞核表面这样一种可能,形像和证据。
另外,从小行星带两侧所谓内行星与外行星的不同与区别上,我们似乎还可以看出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即证明小行星带的临界性及其两侧确属两个不同的存在区域,我们知道内行星即小行星带内侧的行星,都属质性行星或说密度形的存在,它们都很重,都有岩石样的外表 ;而外行星即小行星带外侧的行星则正相反,它们都很轻,不属岩石样,科学上也曾做过描述说:“如果把它们(指外行星)放在海水里,它们可能都不会沉没,而是浮在水面上”,可见这内行星与外行星确是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很显然,也很可能它们正是分别处于两个有差别的,或说不同的形势领域内,因而才相应地造成了它们的现状和现态。那么这是两个什么样不同的形势和领域呢,大概也就是天与地这两种环境内,或说是細胞核内与細胞核外的不同与区别吧。如果我们用微观的术语把系(細)胞核比做一个原子核的话,那内行星也就相当于质子或中子类,而外行星也就相当于电子类,这是在两个不同区间领域内的分别产物,而“太阳系(細)胞”也就相当于包裹和蕴含着这些粒子以及原子核的客观母体,即一个分子体、一个使它们能够保持相对平恒与稳定存在的客观环境体。没有这个客观环境体即“太阳系(細)胞”,也可能就不会有这一切,打破了这个客观环境体,即“太阳系(細)胞”也就打破了这一切,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上来说“太阳系(細)胞”天体的存在,是行星和粒子体系即太阳系存在的一个客观和必要条件。单纯把眼睛盯在行星和粒子上,而忘记了它们周围的客观环境,那也许是一种偏见。
另外我们从所谓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和第四宇宙速度及其对不同层次宇宙天体的摆脱和超出上,还可以看出“太阳系(細)胞”这一完整天体现象的存在。我们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离开地面环绕地球的速度,但是它还不能摆脱和超出地球,第二宇宙速度则是可以完全摆脱和超出地球势力范围的速度,如果在地球之外没有“太阳系(細)胞”这一层次天体的存在,那这第二宇宙速度就应直接飞向银河的深处,可是事实上却不行,它还脱离不了所谓的太阳系,更谈不上进入银河宇宙。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地球之外还有“太阳系(細)胞”这一层次天体的存在及其对我们的把握和限控,若想脱离和超出它,还必须要进入相应的第三宇宙速度或第四宇宙速度,可见“太阳系(細)胞”天体的真实存在。
“太阳系(細)胞”在客观中即是行星细胞的系列集合体,同时又具有它本身的生命和细胞属性,是更大层次上的一种生命组织形态。相对来说行星细胞是属于这个更大层次客观积体中深层次里存在的系列产物或是其偏旁性的所属,而在它之外的“太阳系(細)胞”世界及其所属层面,才是“太阳系(細)胞”内的主体。在“太阳系(細)胞”这个更大一层次的天体组体和积体中,所谓的太阳系即行星系列及其运行轨迹的平面可能也就是正处于它,即“太阳系(細)胞”的所谓“赤道”部位的剖面上及其狭隘、有限的范围内,这可以从其它众多的卫星和光环的出现形势上得到启迪和联想。而在这太阳系之外和之上并包含和孕育太阳系的“太阳系(細)胞”应该说是一个饱满的、充满了内含的生态机体和积体。
“太阳系(細)胞”是包含和孕育太阳系即行星系列的客观母体,没有“太阳系(細)胞”的存在,也可能就不会有太阳系。能够使行星细胞得以生成、存在、保持和运行的客观环境体,也属于是一种生命和生态现象,当然这是另一种形势和层次上的生命和生态现象。
“太阳系(細)胞”是上一层次的存在现象,或说是针对其世界上的生命而言的,而对于我们来说它则是处于一种隐匿的,超编的状态,是我们的视力所无法接受的,这样,它在我们面前,也就相应地应变为“太阳系胞”这样的概念和形势了。太阳系胞即太阳系与其周围一个非常广阔范围内形体空间的合称,它是对“太阳系(細)胞”的所属范围及其下层次存在现象的笼统归纳和概括,或说是太阳系与孕含它的“太阳系(細)胞”及其相应在我们面前的显示,离开了“太阳系(細)胞”,离开了生命和生态现象,单纯看待太阳系这样的物质结构式那也许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太阳系胞”这样的具有生态属性的客观环境体,我们即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细胞,即一个更大层次上的、具有个性的生命和生态积体,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系胞,即一个包含有众多行星系列及其周围和以外一个非常广泛形空在内的客观生态环境体。这是我们站在不同的层次和立场上对同一个也是更大一层次上的生命组织形体或说天体的一种启迪和启发式认识,但不管是“细胞”,还是“系胞”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胞”字,即一个具有规矩的、包含了“星”与“空”在内的一个全新的客观和宇宙天体概念。)
“太阳系(細)胞”世界上的一天,正好等于我们地球的一年,因为“太阳系(細)胞”自转一周正好带动我们地球围绕其核心(太阳)运行一圈,它们自转一周是一天,而我们绕行一圈就是一年,这是同步完成的。
我国道教仙话中就曾传说,上界的一天等于我们的一年,可能指的就是那个地方或那种存在形势吧。象什么“玉皇大帝”、“凌霄宝殿”之类可能就是指在上一层次世界上的存在现象或是想象吧。还有什么“九天玄女”之类也很显然是指在九层天上或说是在最高一层次世界上出现或存在的人物吧。当然这都是道教仙话中留传的一些看法或属其对外层次纵深方面存在的发现和认识吧。这种往大里和上层次扩展的认识和追求与现代科学的物质观即往小里、下层次的分解钻研式认识观念可谓正相反,无疑这也是人类在对客观世界认识中的一个方向和内容,这种认识和存在形势丝毫不比现代科学逊色。当然人们最终将会认识到无论是道教还是物质教,他们都是对生命和世界的远离,都是对客观和整体的偏知,而所谓上界的一天正好等于我们一年的说法也是不确切的,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一句留传的中国古语却是可能的。
(道教不同于道家,道教是道家的偏支,也是对道家思想的极端进入和脱出,它往往是一些具有偏袒意识倾向的人对道家思想的偏见所至,乃至对仙、神思想的崇拜和对现实的脱出。而道家则是对更高层次上生命规律和共性及至生态思想和天道伦理的进入,属对现实中更高层次思想境界的探索。)
九 “太阳系胞”内的空间应变现象
“太阳系胞”内的空间由于受到细胞积体和细胞生态现象的束缚和限控,便相应地造成了一种应变和制辐现象。
同等范围的空间,在太阳系胞内越是靠近“系胞”核心部位其尺度(即范围)被聚拢和压缩得越小,而其密度相应越大;反之,同等范围的空间越是靠近系胞外围边缘,其尺度被散漫得越大,而其密度就相应越小。这就形成了空间在“太阳系胞”内由核心向外围的连续,逐渐地散射性变应,或说由外围边缘向系胞核心处的连续、逐渐地收拢性变应,这就使得太阳系胞内半径上不同位置的空间其尺度与密度及其比例关系呈现各不相同状态,或说在太阳系胞内不同半径位置上的空间质量和存在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从太阳系胞内的整体空间着眼,相对来说越是靠近“系胞”核心部位的空间其尺度越小,而其密度越大;越是靠近“系胞”外围边缘部位的空间其尺度越大,而其密度越小;而在这两者之间,整体范围内比较而言尺度与密度的比例正相当、相适中的那一圆围部位就是太阳系胞内的世界或说系胞内的零态位置(它们往往是生命的所在地或以生命的形势出现的)。而在这世界或说零位两侧的空间则逐渐产生向单一偏差方面的应变,应变后两侧的空间其尺度与密度的比例关系正相反,形成了一个剪刀差似的反比,即往核心方面的一侧是密度大于尺度,形成实性或说正性空间,并随着向核心的靠拢空间更是至密;而往外围方面的一侧则是尺度大于密度,形成虚性或说负性空间,并随着向外围边缘的偏移和靠拢,空间更显空扩。当然这两种不同的显示和相对之下的区别,都是针对太阳系胞内的世界部位或说零位而言的,而对于我们则不同,由于我们的层次、地位和质量上的原因,这种情形对于我们只能呈现出一种连续性的空间应变模式。
可以这样想像,小行星带处空间的一尺位置,放在太阳系胞核心处,便被聚拢成一点位置,其密度相应至大;同样是这一尺位置,放在太阳系胞外围边缘处,便被扩散成几尺的位置,其密度相应至小,对照之下就形成了太阳系胞内的世界在尺度上相应地往“系胞”核心方面的靠拢和位移,或说从太阳系胞的整体形态上来看,显得它的细胞核好象小了一点,而没在它的中圆位置上,显然世界并不是中圆,也不在中圆。
由于这种系胞内空间的应变现象,便同步地造成了九大行星间距在太阳系胞内由核心向外围逐渐拉大和递增的现象和实例以及九大行星的不同环境、压力、形态和质量差等,这也算是对太阳系胞内空间应变现象的一种证明吧。当然九大行星的不同形态、环境、压力和质量差等不单是由这种空间应变现象所造成的,而是由客观中的多种原因包括它们自身的生命性质和程度所决定的。而所谓“提丢斯——波得定测”现象的产生也只是单看空间的尺度而没看密度的单测距离,或说是以我们地球人的眼光和尺度去丈量整个太阳系胞空间的结果,这就势必会产生九大行星间距在大范围内的相应应变与不同。
空间就是系胞内的位置,系胞外的空间就属别个系胞的范围,那里的空间已经脱离和失去了一个系胞内空间应变的连续性,而且这其中还潜藏着一个更大层次和时空上的所属和归范问题。
- - - - -
(对于太阳系胞内的“世界”或说零位来说看空间应变现象分别显示为往内侧的密度大于尺度的实性显示,往外侧尺度大于密度的虚性显示。所谓实性与虚性或说正性与负性都是相对于其零位或说“世界部位”而言的。
而对于地球上的我们则呈现出一种连续性的空间应变形势。
太阳系胞内的这种空间应变现象和存在事实,我们是看不出、也测不了的,因为这种超层次的存在形势及其应变后的不同质量比,都完全处于我们这一层次的质量范围和存在体系之外,也超出了我们所能认识,鉴别和想像的界限。对于这种系胞内的空间应变现象,我们只能从它的作用结果上,如九大行星的不同质量、压力、间距,和太阳的形成以及它们在太阳系胞内的整体结构模式上看出。)
|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
文章作者:
孙贵平
|
『我来说两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