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来稿照登 -> 正文

[张再兴]戡商统战策——释《解》《小过》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05-09     点击次数:

                                                          ——张再兴

内容提要: 当代革命词典上的“统战”,包涵两方面的策略。即对同盟的整合协调、对敌人的分化瓦解。姬周对于殷商所采用的同样是这两策。

《解》篇叙述对待同盟国的关系。在戡商这一大原则之下,对同盟诸侯之间必须采取宽解的政策。比之于“射隼于高墉之上”的宏伟目标来,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算得什么呢?《小过》篇则是讲对待敌人营垒中不同政治地位人的政策。与《解》篇一样,矛头要对准酋首(公弋取彼在穴),不可将人民也当成敌人。要知道,环境不利,鸟也飞逸,政策苛严,人民逃去,失去戡商致胜的呼应力量。

主题词 : 解 得黄矢 公用射隼于高墉 公弋取彼在穴 小过 过其祖 遇其妣 飞鸟以凶

 

1.0 关于西南、西郊的讨论

“西南”、“西郊”一词,在《周易》中出现多次。共有:

《坤》篇,“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蹇》篇,“利西南,不利东北”;

《解》篇,“利西南”;

《小畜》篇,“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小过 .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在解释“西南”一词时,《彖传》根据后天八卦图,将“西南”视为“后天八卦”的坤位。八卦符号以坤的卦画最多,总计六画,在社会中,民总是人数最多的一群人,两相类比,就将坤作为民众的代表符号。所以,《周易》中的“往西南得朋”,视为心往民众、得民众拥护的象意。《坤 . 彖》曰:“西南得朋,乃与类行”;《解 . 彖》曰:“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周易正义》云,坤居西南,往西南,必得民众拥护云云。

这样的解释是非常勉强的,是将后天八卦与《周易》卦辞柔和在一起,附会卦辞,以前就有人提出过怀疑。复旦大学蒋凡先生引胡朴安《周易古史观总说》曰: “《坤》之‘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言文王之国在西南,往西南必得朋;殷之都在东北,往东北必丧朋”。这是从政治疆域的观点看待“西南”、“东北”的,这就从一种哲学观念转变到实实在在的国际关系和政治疆域上来了。 这是正确的。如果“利西南得朋”还可以以后天八卦附会的话,《小畜》篇的“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小过 .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这个“西郊”,就完全不能以“后天八卦”来按座对号、加以附会了。因为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坤都不居正西方位。“西郊”,就绝对是文王对于殷商的自称。

所以,不论是《蹇》篇的“利西南,不利东北”还是《解》篇的“利西南”,它其实就是《坤》篇“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略写。在读《解》篇之“利西南”时,它的全文应该是“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2.0 《解》篇卦词本义

 

“西南”一词得到准确的解释以后,我们就可以将《解 . 卦辞》作出准确无误的翻译了。

 

原文】《解》: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这里,“解”应该是卦辞,作为卦名的“解”,它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仅仅是后来读者为方便记忆、索引,而将卦辞的“解”圈为卦名了,造成卦辞的缺损,也就造成了文意和逻辑上的缺损。我认为,叫卦名也不对,因为《周易》原本就不是“易”,它是六十四篇戡商策论,所谓的“一卦”应该是一篇,所以我们将称为“卦名”者打上书名号称为某篇,成为篇名,才符合《周易》作者原意。所以,《周易 . 解》的卦辞应该是:“《解》:解,利西南 …… ”云云。

“卦辞”也不应该叫卦辞,它实际上是一篇文章的主题词。将卦辞加上引号,是叫人们将其理解为主题词的意思,并不是卜筮意义上的卦辞。

 

【译文】《解》:行宽解政策,“利西南得朋,东北伤‘朋'”。不要征伐,让诸侯自己来“宁服”为吉;有所加诸,仇不过夜,宽解至于吉祥。

 

这一段卦辞中,除了“西南”一词外,恐怕就是“攸往”一词比较难于理解。因为“攸往”,无论是古文还是今文都很少用到这一语词。我们根据《周易》多篇文章文意,认为“攸往”就是“顺势而为,有所进取”的意思。在这里,当是“有些过头行为”的意思。原文在文意上多有模糊,这也应该是《周易》作者有意识的行文艺术之一。在翻译时,力求保持原味,因此用“加诸”来表意,很像日本右翼忌讳“侵略”而用“出入”一语一样。

文章的逻辑是,行“宽解政策”,其结果是“利于西南得朋,东北伤‘朋'”,利于结成以姬周为首的戡商同盟。“宽解”的具体政策是“不要征伐,要让诸侯自己来‘宁服'”为好。如果“有所行动,也不应该成永远的仇敌”才对,宽解至于吉祥。

“东北伤‘朋'”的“朋”字,它实际伤是殷商的代名词,为隐称,所以要加上引号。在东北的其实是敌人,那里有什么朋友呢 !

 

3.0 《解》篇爻辞翻译

 

原文】初六,无咎。

本爻之“无咎”,没有说什么事情无咎。以往注家溺于“《易》本筮书”的成见,认为卜到初六爻是无咎的。这是错误的解释。《左传》记录那么多筮占例,有以单爻卜吉凶的例子吗?而且,在《周易》中,一爻为阴爻的有三十二卦,如果卜到初六就占断吉凶,我们应该在这三十二卦中,选那一卦的初六爻辞来占断呢?我们认为,本爻中的“无咎”,应该结合卦辞来读才对。卦辞主要讲“宽解”,“卦辞 ” 构成初六爻“无咎”之主语。这里的“无咎”是宽解之结果,或者是“宽解”的具体做法,因为“咎”有“追究”之义。结合九二、六三爻辞,应该为后者,即宽解的具体做法是“不要搜求罹罪”。

【译文】初六,协和西南,宽以待之,勿搜求罹罪。

或者 “宽解!勿搜求罹罪!” 有命令、不可动摇意味。

 

原文】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本爻中,“黄矢”就是箭头,矢用黄铜制造的远距离流动武器;

“田”乃“田猎”之省。自然意义是古代在秋冬季节大规模的围猎野兽的行为,其目的一是练兵,二是清除田野兽害。在政治上,对不“宁服”诸侯的征伐,就像围猎野兽害虫一样,称之为“田猎”,再省为“田”。本爻中,显然不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田猎”,而是指惩罚敌人的军事行为;

“贞”,根据《说文今释》,“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古乃假鼎为贞,后益作鼑字,以鼎为声,金文复多假鼑为鼎。鼎贝形近,故鼑乃讹变为贞'”;又《说文》“籀文以‘鼎'为‘贞'字”。根据以上训义,说明贞、鼎之为一字,有很长的历史。我们认为,在《周易》成书时代,“贞”“鼎”就是一字。

鼎,在商周乃是以青铜铸造的镇国之器,取象重而稳、沉而定之意,以象国家的鼎定不移。《左传 . 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洛,观兵于周疆。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 '”。

贞鼎同字,因此“贞”就应该训“鼎也,定也,不移也;或者安静也”。现代汉语有“坚贞不屈”也就是“坚定不屈”的意思,保留了“贞”的鼎定不移义项。

经过对爻辞用语的梳理,可以将九二爻翻译如下。

【译文】九二,围剿凶顽,虽然合理,但得到的却是“回头箭”。不如宽解(镇静勿躁),至于吉祥。

 

原文】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译文】六三,既负锦囊,又乘金车,招摇过市,诲寇来盗。耀武扬威,其如亮富。恃武有灾,其当改之。

本爻中的“贞”,是对耀武扬威政策的肯定。“吝”则是对“坚持耀武扬威”政策的否定。所以将“贞吝”翻译为“恃武有灾,其当改之”。

 

原文】九四,解而姆,朋致斯孚。

“孚”,诚信之谓。“致”,给予之谓。“朋致斯孚”,朋友给予你以诚信的意思。

译文】九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稍解而姆,朋致斯孚。

 

原文】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原文】六五,君子崇尚宽容。宽容,使人民感我之德,诸侯也拥护,上上之吉啊!

这里的“小人”,不能以现代词典“没有德行的人”理解之。在古代,它是奴隶主对劳动人民的蔑称。

 

原文】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本爻中的“公”,当是文王之自谓,因为文王为“纣之三公”,故可以“公”自谓;

“墉”,城墙。这里暗指殷商之城墙;

“隼”,当是商纣之隐称,是蔑称。何以知之?隼为猛禽,常居于高树之上。城墙再高,也高不过乔木。况乎城墙之用乃军事屏障,来往人多,绝非隼所宜于居住者。站在城墙上所射的,当然是城中的人,而非猛禽之隼。居于城内、凶猛如隼的人,只能是豪酋之类。文章由文王所写,这个凶猛如隼的人除了商纣之外,还有谁可当之呢?

“无不利”,不需解释,乃极限之利、最大最高之利益之谓。

译文】上六,比之射隼获酋于高墉之上之无上大利来,与西南诸侯之间有什么事情不可宽而解之之呢?

 

4.0 《周易》中论述戡商统一战线的其他篇章

 

《周易》十分重视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维护。在《周易》中大量使用“有孚”、“敦”、“富以其邻”、“赍之涕洟”等语词。“有孚”、“敦”在《周易》中出现三十六次以上。这些相当于现代文章之“主题词”一样的词语,表明了姬周在国际关系上诚信敦厚的政治态度。诚信敦厚的结果,巩固了同盟关系,分化了商属诸侯,极其有利于建立戡商统一战线。

——《 坤》篇是建立统一战线的立论之篇 。文王要求姬周必须具有大地般广袤厚重的胸怀,涵容一切(括囊,无咎,无誉);对待诸侯不要以战争解决争端,两龙相战,血肉横飞;

——《蒙》篇说,“启迪蒙昧,以脱桎梏”,是王道义不容辞的义务。但不可过头,过则有灾(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不可采取“击蒙”方式推销政治理念。启迪蒙昧,须如求婚一样,彬彬有礼,最后达到两心相谐,融合一家的效果(乘马班如,求婚媾);

——对待诸侯,须诚信相待。《小畜》篇说,“有孚,血去惕出”,是说“只要心怀诚信,流血以后也会消除芥蒂”;

——盟誓须“纳约自牅”,讲究诚信。诚信所之,虽简单的盟誓,也可托付大事。《坎 . 六四》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牅,终无咎”;

——咸者感也。《咸》篇是说对待诸侯须如恋爱般真诚感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直至两心合一,不分彼此;

——对待诸侯,坚持“勿损之,反益之”的政策。《损》《益》两篇,正是谈损益之道。“益之以凶事,有孚惠我心”。如反其道而行之,“莫益之,或击之”,诸侯就会逃离,如鸟之避祸一样,“飞鸟离之,是谓灾眚”;

——对待“有孚不终”的诸侯,当握手言和(一握为笑)。给“不终”之诸侯以地位(萃有位,无咎),和好示善,“赍之以涕洟”。《萃》篇论述得非常明白;

——《中孚》曰:“鸣鹤在阴,其子和兮;我有美酒,吾与尔共靡之”,是多么信实、和谐、愉悦的场面呀!这种父领子和的鸣唱,乃是埋葬商纣王后的殡虞之歌。

等等。初步统计一下,《周易》中涉及统一战线的篇章大致有《坤》、《屯》、《蒙》、《需》、《比》、《小畜》、《泰》、《否》、《同人》、《谦》、《坎》、《咸》、《明夷》、《蹇》、《解》、《损》、《益》、《萃》、《升》、《中孚》、《小过》等二十多篇,约占六十四篇的三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

 

5.0 《小过》包含的统战策

 

“小过”,小其过之谓。在这里,“小”为形动词。不能用《彖传》所言“小者过而亨”来解释“小过”。

《小过》篇主要讲对待敌人营垒中,各种不同政治地位人员的政策问题。矛头须对准酋首,“罹罪其君,不究其臣;罹罪其祖,不罪其匹(妣)”;对臣民要小其过失。若将敌人营垒中的所有人都当成敌人而“过之罪之”,臣民则会如鸟之避祸一样逃亡,成为革命之灾难。

 

5 .1 《小过》“卦辞”翻译

 

【原文】《小过》:小过,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与《解》一样,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小过”应该是卦辞,作为卦名的“小过”,它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仅仅是后来读者为方便记忆、索引,而将卦辞的“小过”圈为卦名了,造成“卦辞”的缺损,也就造成了文意和逻辑上的缺损。我认为,叫“卦名”也不对,因为《周易》原本就不是“易”,它是六十四篇戡商策论,所谓的一卦就是一篇,所以我们将称为卦名者打上书名号称为某篇,成为篇名,才符合《周易》作者原意。所以,《周易 . 解》的卦辞应该是:“《小过》:小过,利贞 …… ”云云。

“卦辞”也不应该叫卦辞,它实际上是一篇文章的主题词。将卦辞加上引号,是叫人们将其理解为主题词的意思,并不是卜筮意义上的卦辞。

本卦辞中,“小过”之“小”,是形动词,上面已经讲过;

“利贞”,“贞”者,鼎也,定也,不移也。在本卦辞中,“利贞”,当是对“小责其过”政策的肯定,坚定不移地实行“小过”政策之意;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这是用“飞鸟避祸”的形象来象喻政治态势。环境不利,鸟也飞逸。飞得高就行得远,声音寂寥;飞得低就离得近,留声与人。乡民还有“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满天飞”的谚语来形容禽鸟对人的亲和程度与差别。“不宜上”,不要将人民打得像野鸡一样满天飞逃,需要将人民团拢如家鸡一样不离不弃,所以“卦辞”说“宜下”。

卦辞翻译如下。

【译文】《小过》:大事以小,小事以了,勿罹罪不止。小责其过,当为长久国策。家鸡不飞,遗音也妙。人离不远,归心有时。

 

5.2 《小过》爻辞翻译

 

【原文】初六,飞鸟以凶。

在卦辞中,对“飞鸟”一词的含义作过解释,本爻中“飞鸟”也如卦辞一样,是象喻,以飞鸟象喻人民。“飞鸟以凶”,是说环境不利时鸟会逃离。如果将环境比喻政治,在苛严的政治环境下,人民会如鸟一样离去。

【译文】初六,环境不利,鸟也飞逸;政策苛严,民亦逃亡。以鸟喻民,大可借鉴。

 

【原文】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译文】六二,政策当宽。罹罪其祖,善待其族;责罪其君,不罪其民;百姓安然,天下大吉。

本爻中的“遇”是善待之意;“无咎”,没有祸殃之谓。

 

【原文】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译文】九三,不数落其罪却有防之,抑或服后却有戕之,“立心勿恒”,大凶之道。

 

【原文】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本爻中“无咎”就是不要追究的意思,其与九三爻“弗过”的意思相同。“过”为名动词;

“戒”者“戒备”之意。“往厉”,为“过头有灾”的意思;

“勿用永贞”,不要死板拘泥的意思。

【译文】九四,勿穷究不止。不予罹罪,宽以待之,当有边际。迁就过头,往则之灾。政策恒定,亦有变通,不有麻烦。

 

【原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密云不雨”,直接的意思是光有含雨之云,并不真正下雨的意思。象喻的意思却是姬周积势以待,却并不急于真正向商纣动武的意思;

“弋”,箭上拴着绳子的射击,当是距离目标很近的射击;

“公”,文王之自谓;

“公弋取彼在穴”,直接所谓意思是将鸟兽射杀在它的窝里面。所要象意的政治含义是在酋首的巢穴里将其射杀,是战略战术上的枭首战策。这一战策在《周易》中明确指出的至少有三处。这就是《旅 . 六五》的“射雉,一矢亡”;《解 . 上六》的“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以及《小过 . 六五》的“公弋取彼在穴”。箭头都是对准酋首,不想伤及臣民。

《否》篇当为“枭首战策”的立论之篇。《否》篇卦辞曰:“否,否之非人,不利君子贞”。这里的“否”,当是否定之“否”。如果将“否”定义为革命,文王所要革命的对象肯定就是商纣。这样一来,《否》之卦辞的意思就是:“否即否定,乃是革命。革命须认准对象。革命找错了对象,则于王霸事业不利,费大力气而得到小的收获(大往小来)”。那么什么样的革命才是最好的革命呢?《否 . 九五》曰:“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如果将“其亡其亡”中第一个“其”字当成语词,那么这一爻辞的意思就是:“高妙的革命就是亡商之亡,使艺农桑”,招徕网络商之民众。

《旅 . 六五》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是说“鸟被焚巢,鸟也飞逸。人破其家,人亦逃亡。军事的胜利实际构成我们的失败,你会因此而号啕痛哭啊”!

明确提出了战争须保护民众的战争观念。

【译文】六五,蓄势以待,自我西郊。待敌之困,弋而射之。攻其巢穴,取彼在穴,这是我们最根本的战略目标。为了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实行“勿过,遇之”之策。

“攻其巢穴,取彼在穴”,有历史史实为证。文王去世后十一年,武王率诸侯戡商得胜,商纣王自焚而死。正是“取彼在穴”战策的原样展现。

 

【原文】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译文】上六,不予宽容,责罪不已。臣民避祸,如鸟飞逸。其为灾眚,不利我周。

 

《诗 . 商颂 . 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 ”说商的祖先是玄鸟。这仅仅是传说,并不真正是玄鸟所生,或许这仅仅是商部落的图腾。但并不影响姬周和商以外的其他方国部落,蔑称商为“鸟人”。有鉴于此,对上六爻辞“飞鸟离之,是谓灾眚”,尚可作出符合历史史实的解释。这就是,“鸟人(殷商)逃离,构成灾难”,这是一种忧虑。联想到周公封箕子朝鲜、封微子启为宋,率殷遗族,大约就是担心殷商逃离而作的“固鸟”、“拴鸟”政策措施吧。如果初六爻的“飞鸟以凶”是一种哲理叙述的话,上六爻则是对待殷商的实实在在的政策策略了。

 

6.0 《解》《小过》的《彖、象传》翻译

 

本文的题目是“戡商统战策”,是《周易》对殷商各种战策中的一策。翻译了《解》、《小过》原文,就算完成了文章的题目大义,就没有必要对那个“解释”《周易》的《彖传》《大象传》再翻译解释了。但是,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大传》乃解《易》之津梁”观念,是不会认同《解》《小过》的统战谋略思维的。因此,有必要对两篇的《彖传》《大象传》作分析讨论。

 

6.1 《解 . 彖》分析翻译

 

【原文】《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险以动”,是从卦象和它的象喻来论述问题。《解》卦的上卦是雷,雷之性就是变动不拘、不固执一形的,所以上卦象意“动”。“雷”在《解 . 彖》里还有盛大威严义,象喻君王的简单粗暴、固执不通、威权执事。《解 . 彖》作者在这里强调变动的一面,用以否定固执不通、威权用事的一面。

“险”呢,是下卦的象和象喻。下卦是坎,其卦符符号或许就是甲骨文的“水”字。其形是:中间是水,两侧是堤岸。水为什么是“险”呢?在发明文字的黄河一带,水高于两岸陆地,这在世代与黄河相依相处的古人,恐怕是早就发现了的。而且古代没有河防,黄河泛滥是常事,这才有以水象险的思维出现。

但是,在《解 . 彖》,并不是就自然论自然,或者就自然论哲理。我们知道,《彖传》是把上卦作为朝廷的代表符号、下卦作为民间的代表符号来看待的。这样一来,上卦的“动”就不单单是雷霆风雨的动,而是政治主宰者的政治之动;下卦的“险”也不单单是河水泛滥之险,而是民众在政治上与朝廷的对立之险。《虞夏书》就把诸侯的对立造反形势用“荡荡怀山襄陵”来描述的。

再进一步分析,春秋时代,朝廷的主宰是天子诸侯;民间的主宰是田地主。《解 . 彖》中的“险”,显然指田地主对天子诸侯的对立情绪。在爻相上,就是二爻与五爻之间的对立矛盾关系。二爻是阳爻,表意田地主过于豪强,比如鲁国的季氏,齐国的陈氏;五爻为阴爻,表意天子诸侯过分柔弱,比如鲁昭公、齐侯(多代)等。以齐侯、鲁侯之柔弱对陈氏季氏之刚强,所以有“险”。

“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中,第一个“解”是指解卦,第二个“解”指政治上的松动缓解。这与《周易》的“解”,词义是一样的。但是,《周易》之“解”,是对西南诸侯在政治外交上的宽解,《解 . 彖》之“解”,却是指对国内阶级矛盾的缓解。两者在具体政治内容和对象上是不同的。《彖传》中的“险以动”,因为政治上的紧张局势,所以要松动缓解;“动而免乎险”则是因松动缓解而免除“险”的意思。

“松动缓解而免除政治紧张局势”,基本上符合春秋时代齐鲁的时事政治,而且是孔子所经历的时事政治。我们在《释 < 旅> 》《释 < 渐> 》两篇文章中,多有叙述,本来不必累赘重述,然而在这里却不能不重述。“松动缓解免除政治紧张局势”这实际上是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

鲁《昭公二十五年》,因季氏强大,昭公谋除季氏。叔孙氏之司马鬷戾以叔孙的旗号救季孙,联合季孙打败公族。自此,昭公流亡在外六年,最后客死于乾侯。季氏成为实际上的国君执掌鲁国政权六年。定公立,季氏也是鲁国的实际掌权人。对于鲁昭公客死乾侯之事,赵简子问史墨,史墨评价曰:“ 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 ”正说明代表传统势力的天子与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是春秋时代的主要矛盾,且地主阶级政治经济政策是时代的主流,深入人心。

鲁国如此,齐国呢?陈氏在齐国以家量(大斗)放贷,公量(小斗)收贷,齐人“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昭公三年》)”?孔子逝世前两年,“陈恒弑君壬于舒州”。又传了几代到田和执政,干脆废除姜齐自任诸侯,是为齐威王,为田齐。

“西南”,在后天八卦中是“坤”的方位。以卦画之多(六画)类人民之多,所以“坤”是民众的代表符号。“解利西南,往得众也”,是对统治者所提出的政治谋略和号召。在国家政治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希望统治者在政治上争取民众的支持拥护,度过政治危机。得民众得拥护支持,其实就是鲁国的季氏、齐国的陈氏的实际政治作为。不需要对他们再作什么号召、出什么策谋了。人民“ 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 ”。如果是号召,肯定是对在位的天子诸侯的号召,如果是建言就一定是对他们的政治建言。这也许就是他们所不愿意的。鲁昭公宁愿流亡、齐侯宁愿掉脑袋,也不愿意作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与民众同欲。就是史墨评价的“鲁君世从其失”。但是,这并不代表春秋时代所有的诸侯都不愿意在政治经济上实行改革、与民众同欲的。鲁《昭公四年》:“郑子产作丘赋”,这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与郑子产同时代的楚国也都前后不同地地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晋国似乎也如此。因此,《解 . 彖》就是春秋时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主张。

“乃得中”是对“其来复吉”的解释,但它实际上并没有对“其来复吉”作任何解释,而是一种新概念代替“其来复吉”而已。“中”,是以爻位来象喻政治。上卦的中位是天子诸侯,下卦的中位是田地主。以爻位之中象喻政治之中,是法权上的合法。政治上的中心,必须具有“正”的政治态度,所以“中”又有“正”的性质。“乃得中”,应该是对天子诸侯而言,因为整个《彖》辞就是对他们的出谋划策。“乃得中”,可以理解为“政策适中,从而达到政权的巩固——得中”这样一种结果。

“往有功也”是对 有攸往,夙吉”的解释,这也是“王顾左右而言它”,实际上是对“实行宽解政治”的结果描述。

“天地解而雷雨作 …… ”,以自然界的宽解而产生雷雨,因雷雨而百果草木生生不息、欣欣向荣。从自然哲理上论述“实行宽解政治”的合理。

经过对《解 . 彖》所用语词的解释,我们就不难对《解 . 彖》作出翻译了。

 

【译文】《彖传》说:上卦为雷,以象君威;下卦为坎,以象臣怨。君威臣怨,国家政治形势紧张。当松动缓解以免乎险,这就是《解》卦的含义。在此紧张的政治形势下,当寻求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其来复吉”,乃政策适中之故;有事须及早解决,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开坼发芽,万物欣欣向荣;君王实行宽解政治,则危机解化,社会祥和。《解》的现实政治意义是何等地大啊!

 

6.2 《小过 . 彖》翻译

 

【原文】《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小者过而亨”,直接的意思就是“人小路阔”,所要比喻的意思就是行事不要过于张扬,“收敛少麻烦,旗小路阔”的意思。在哲学上有老聃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过以利贞”,路宽利于正道之行;“与时行”,不妨就是“与时俱进”的翻版。

所谓“柔得中”,是就六五与六二两爻而言,它们分别居于上下两卦的中位,所要象喻的意思就是在上(朝廷)的天子诸侯、在下的田地主,行事柔和适中。因此,你也要如爻象所示,行事低调收敛,这就是“小者过而亨”,“收敛”至于吉祥的意思。这里的“小”为形动词。

“刚失位不中”,是从卦象论述政治哲理。从小过卦的六爻分析,两个阳爻是九三和九四,既不在上卦的中位,也不在下卦的中位,所以就叫“刚失位不中”。所要象喻的意思是:在上的天子诸侯、在下的田地主,在政治上都不具阳刚正气,所以“不可为大事”。

“有飞鸟之象”,却是从爻象引出政治哲理。小过卦的六爻是:中间两爻为阳,下两爻(初六、六二)和上两爻(六五、上六)为阴爻。因卦辞中有“飞鸟”字样,就对卦的整个爻象作出“蔴皮贴构杆”的附会:以中两爻象鸟之躯干,上两爻和下两爻一起像鸟之两翼,以此附会卦辞中的“飞鸟”。然后对“飞鸟遗之音,宜下不宜上”,作出符合春秋时代的政治谋略解释。是说,飞鸟虽然可以上强飞,但也受到体力的限制,所以不要勉强奋飞,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是以自然哲理对“收敛少麻烦,旗小路阔”作出的哲理解释。

鉴此,对《小过 . 彖》翻译如下。

 

【译文】《彖传》说:所谓小过,就是“低调少麻烦、旗小路阔”的意思。路阔,利于正道之行。卦象显示,在上的天子诸侯、在下的田地主都柔和宽容。宜效卦象所示,柔和行事,至于吉祥;卦象又示,阳刚失位不中,象喻在上的天子诸侯、在下的田地主都不具有阳刚正气,所以都不可以有大作为。

本卦像一羽飞鸟,两侧为翅,中象躯干,是鸟可飞。虽可奋力向上,还宜向下求息。勉力向上,背时乖理,安分向下,顺势得逸,何乐而不为哉?

 

6.3 《解 . 大象》翻译

 

所有《大象传》都是以卦象和它们的组合卦象引出政治和生活哲理。他们的行文规则是:上卦象为 X ,象 X ;下卦为 X ,象 X 。两卦相组,象 X 。感此象意,君王当如何行政或君子当如何修身。基本成为一种行文程式,没有例外的。

 

【原文】《大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译文】《大象传》说:上卦为雷,下卦为水。两卦相组,象春雷动而春雨发,这就是解的象意。感此象意,君王当赦过宥罪,化成天下。

 

显然,《解 . 大象》在论述政治。

 

6.4 《小过 . 大象》翻译

 

【原文】《大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译文】《大象传》说:下卦为山,上卦为雷。山象君重,雷象君威。稍有不肖,谨防雷殛。这就是小过卦的象意。感此象意,君子的德行须超过外表的恭谦;内心的悲伤超过外表的礼仪;日用消费不及外表的节俭。

 

《小过 . 大象》在论述君子的道德休养。

 

结束语

戡商统战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营垒的,《坤》篇作了理论上的立论。然后以《解》篇为代表,总计二十多篇论述戡商同盟建设,分量之重是仅见的。二是对敌人营垒里面不同政治地位的人的政策,以《小过》篇为代表,总计有《否》《旅》《明夷》《井》等数篇,论述“过其祖,遇其匹(妣);罪其君,遇其臣”的政策,是“枭首战策”的另一种表述。

虽然是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论述“统战策”,但却如人之两条腿一样,是缺一不可的。正是这些政策的实行,姬周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前者构成胜商的位势力量,后者构成革命的呼应力量 。这些是否对我们相处世界民族之林成有益的借鉴呢?我想,虽然国际形势与三千年前大不一样了,但其哲理还是相通的。

至于《彖传》《大象传》,显然是借解释《周易》之名,论述春秋时事政治。显然不是《周易》之正解,我们不能将《大传》当着解释《周易》的标准答案。

《大象传》与《彖传》相比较,也不在同一层面上论述哲理。《大象传》比《彖传》在政治哲理上要浅显一些。而且《大象传》有很多的关于士子的道德修养的论述,并不都是谈政治,例如《小过 . 大象》者。《大象传》也不能当成解释《周易》的标准答案。

 

敬请各位同仁发帖批评。

2007/3/31 于新泽西

主要参考书目:略。

 

作者简介:张再兴, 1943 年生,毕业于贵州工学院,土木工程教授级工程师。挖深坑,种高楼,尚属有方。周易研究是其业余爱好,但难说有所进步。

电子信箱:

zaixingzhang43@yahoo.com.cn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张再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