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来稿照登 -> 正文

[匡胜国]《周易》中的古代医药知识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06-23     点击次数:

                                            匡胜国
                             ( 厦门大学 哲学系, 福建 厦门  361005 )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发掘《周易》中所蕴含的古代医药知识──关于疾病、药物、养生、预
防、优生学、人工杂交技术、外科手术等方面的知识,来考察《周易》与祖国医学的深厚历史渊
源,论述《周易》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周易》; 古代医药
   [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它是根据占筮活动和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加工、整理而
成,因此,它不仅讲占筮,预测吉凶成败,而且其中蕴含着哲学、宗教、伦理、民俗乃至天文、
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的资料,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小序》中所说:“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在《周易》的两个组成部分《易经》和《易传》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医药知识,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对某些常见疾病的认识
   殷商之际,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一些常见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周易》中已有对某
些疾病名称的记载。
  《噬嗑》卦中有关于耳疾的记载。《噬嗑·象传》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唐明邦先生
在其《周易评注》(以下简称唐注本)中对此解释道:“聪不明:听觉不灵敏,比喻听不进忠告。
罪人之所以何校灭耳,是由于听不进忠言。”[1]由此可见,“聪不明”的本意就是指听觉不灵
敏、听力障碍等耳疾。
  《颐》卦中有关于积劳成疾的记载。《颐》卦上九爻辞曰:“由颐,吉,利涉大川。”唐注本
的注释为:“由颐:顺从养生之道,开荒种粮,虽然难免病苦,但终将得吉。”[2]在奴隶社会生
产力发展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生存所需,人们开荒种田,同自然界搏斗。由于长期繁重
的体力劳动,有些人最终积劳成疾,肌体受到严重损害。
  《渐》卦所描述的是一个女子婚后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命运逐渐好转的曲折过程,但其中却含
有不孕症的内容。该卦的九五爻辞曰:“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唐注本对此
解释道:“鸿雁进入山坡,妇女结婚多年没有生育小孩,困难终究没能将她压倒。吉。”[3]因
此,爻辞中的“不孕”就是指无生育能力,即不孕症。
   《归妹》卦中则反映出人们对眼疾的一些认识。该卦的九二爻辞曰:“眇能视,利幽人之
贞。”唐注本对此解释为:“眇:眼生疾。幽人:幽居深闺的少女。目盲而能视物有利于少女占
问。”[4]这里的“眇”字本意是视力低下而看不清东西,相当于近视弱视之类的眼科疾病,引
申为目光短浅,缺乏对事情的辨别能力。
    此外,《蛊》卦中的“蛊”字本身也是在指疾病。“蛊”的原意为: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
中,使之相互吞食,最后剩下的叫蛊,旧时传说可以用来毒害他人。历史学家金景芳先生则有更
详细的解释:“东西久不用而生了虫子,叫做蛊;人长期沉湎于宴乐当中而生了疾病,叫做蛊;
社会久安无为而生了弊端,叫做蛊。总之,蛊之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需要一个世代的时
间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蛊》卦诸爻都以父子为喻。”[5]“蛊就是坏的意思,苏轼讲:‘器久
不用虫生之谓之蛊。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谓之蛊。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之谓之蛊。蛊之灾难非一日
之效也,必世而后见,故爻皆以父子言之。’”[6]唐明邦先生对“蛊”字也有类似的解释:
“蛊:卦名。乱也,病也。卦象巽下艮上,巽为风,艮为山,《程氏传》曰:‘风在山下,遇山
而回则物乱,是为蛊象。蛊之义,坏乱也。’”[7]综上所述,“蛊”既可以指人体之病,也可
以指社会之病。在指人体之病时,意思为:沉溺酒食却缺乏运动,营养过剩、新陈代谢不畅所致
的疾病,类似于当今的“富贵病”(如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所以,从医学角度看,
《蛊》卦反映出一条哲理——生命在于运动!
二.关于药物方面的知识
    三千多年前,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界某些物质的药用性能也有了一定的了
解。《周易》的《需》卦、《噬嗑》卦、《无妄》卦中就涉及到一些药物知识。
   《需》卦的九五爻辞曰:“需于酒食,贞吉。”如何理解这里的“酒”呢?许慎在《说文解
字》中解释“醫”(医)字时说:“治病工也……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酒”的古文
作“酉”,从“醫”字看,说明医与酒有关。后来的《黄帝内经》中还有关于醪醴制作和药用的
讨论,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酒有活血通络、抵御严寒、健胃、防风祛湿等功效。因此,《需》
卦中的“酒”既作饮用又作药用。另外,由《震》卦可以对此进一步加以论证,《震》卦卦辞曰:
“亨,震来虩虩,笑颜哑哑;震惊百里,不丧鬯。”唐注本对这里的 “鬯”解释道:“鬯:用黍米
和郁金香草酿成的酒,用以祭祀神、帝,也用作盛鬯酒的器具。”[8]因此,有学者认为:“在
奴隶社会,医药有了相当的进步。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夏朝初期就出现了谷物酿酒。在商代墓
中,发掘了大量酒器。酒和医一开始就发生了关系……”[9]
    在《噬嗑》卦中还有“我国最早的食物中毒的记载”[10]。该卦的六三爻辞曰:“噬腊肉遇
毒,小吝,无咎。”唐注本对此注释为:“吃腊肉而中毒,毒性不烈,引起小麻烦,终于无灾。
(注:腊肉为兽肉制成,人们用毒箭射得野兽,故肉中有毒。)”[11]从这段话可知:当时人们对
某些物质的毒性已有所发现,并将之用于狩猎活动中以提高捕杀野兽的概率。
    另外,在《无妄》卦中则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用药物对付疾病。该卦的九五爻辞
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意思是说:“虽无妄行,仍可招致疾病。小病无妨,不必服药,
自会痊愈。”[12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已经懂得获取、制造一些药物以战胜疾病,医学开始登上历
史舞台,治病已不全靠巫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疾病的轻重缓急程度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
力。
三.关于养生和预防疾病的知识
    面对不利自然因素对人体的侵袭,人们还掌握了相关的防病和养生知识,《易经》和《易传》
对此有所涉及。
   《临》卦中有天气、时令对人体健康不利影响的记载。该卦卦辞曰:“元亨,利贞;至于八月
有凶。”为什么“至于八月有凶”呢?黄寿祺先生是这样解释的:“此句以时令为喻,说明‘监
临’盛极必有衰落的危险。《礼记·月令》仲秋之月云:‘是月也,杀气浸盛,阴气日
衰……’”[13] 到了八月仲秋之月,已不再象春夏季节那样属阳,相反,气温渐渐转凉,要防止
寒气对人的侵袭,以免生病。这里既体现了从人与天地自然的普遍联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立
场,也体现了古人驾御自然、预防疾病的智慧。
    上古时期,人们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风寒暑湿交加,直接威胁着人体健康,于是人们开始
主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系辞·下传》中对此有所描叙——“上古穴居而野外,后世圣人易之
以宫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面对风雨的侵袭,“圣人”开始建房使人们摆
脱了最初的“穴居野外”,从而大大增强了人类的生存能力。
    中国气功的历史渊远流长,它是一种身心修炼方法,主要通过调整呼吸、调整意念、调整体
态,从而达到益气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在《颐》卦和《艮》卦中就反映出气功已被作为一种
养生之道服务于人体健康。
   《颐》卦的初九爻辞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唐注本对此解释为:“灵龟:长寿神
物,善食气自养。颐:面颊。朵颐:下垂涎而动的口腮。《程传》云:‘朵颐,为朵动其颐颔,人
见食而欲之,则动颐垂涎,故以为象。’舍去食气自养之法,食我口中之物,是凶兆。(食气即
气功)”[14]由此可见,气功养生在《周易》问世之时就已经存在了。
   《艮》卦则从头到尾都在谈气功修炼,此卦对研究古人如何练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下面以
唐注本为依据,给出《艮》卦经文的全部解释,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练功的具体过程。
经文: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注释]:艮,卦名,意为安止,停留。艮其背:背指后丹田,即人背后的命门穴。《黄帝内
经素问校释》云:“背为脏俞所系,内悬五脏,故为五脏之腑。”“获”通护。不获其身:犹不
护其身,亦即处其身,置身于度外,忘形忘物。《老子·第七章》:“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处其
身而身存。”行其庭:练气功时,进入气功状态,不见其人,不觉得客体存在。集中意念于后丹
田,置身度外,全神练气,忘形忘物,可以消除病灾。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注释]:趾:足端。练功开始,端正姿势,以意引气,注入趾端,接地之限,巩固根基。可
获“无咎”,而永利于贞问。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注释]:腓:小腿肚。《说文》:“腓,胫端也。”拯同升。《广韵》、《淮南子·汜论
训》、《汉书·司马相如传》集注均作“升”。随:顺循。体内真元之气自趾端升至小腿而停
止,心中便会有不顺畅的感觉。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注释]:限:旧注均作腰部,宜为腰围之带脉,与任督二脉相交,为奈经二脉之一,列:裂。
《说文》:“列,分体也。”夤,即月寅,通胂。《说文》:“胂,夹脊肉也。”熏心:胸间如火
烧。真气继续上升至带脉而止,尚不易打通督脉,经悠二时未通,则有裂脊、熏心之苦。
    六四:艮其身,无咎。
    [注释]:督脉既被打通,身心舒适。故可免灾。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注释]:辅及酺。《说文》:“酺,颊也。”言气也。《国语·周语上》:“气在口为言。”
真气上升至面颊,完成一次深呼吸。如是反复,吐的有序,则可无悔。
    上九:敦,艮,吉。
    [注释]敦,厚也。有敦与屯同,聚也。真气厚聚,充盈于体内而不外佚,则可保终身无病,
是为吉利。
    纵观全卦,卦辞部分是讲气功的起势入静状况,用练功可以养生,象征行事无咎。爻辞自初
六至上九具体描写了真气自脚趾至腿肚部,再至腰身,至颊诸各经络,自上而下的运动变化过
程,反映了变化、发展的观念和当时人们养生强身的知识水平。
    四.关于优生学和人工杂交的知识
    殷商奴隶社会之际,人口的体质直接关系到种族的兴亡,战马的体质则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
负,因此,古人对男女择偶婚配的标准十分关注,并且还掌握了繁育良马的技术——在《大过·
象传》中有相关的优生学知识;在《晋》卦中有较成熟的人工杂交技术的记载。
   《大过·象传》曰:“老夫少妻,过以相与也。”唐注本对此解释道:“相与:结合。老夫娶
少妻,其结合不太合适。”[15]《大过�6�1象传》又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夫少夫,何可
丑也。”意思是说:“枯杨生华,好景不长。老妇嫁给少夫,实堪羞丑。”[16] 因此,《象传》
认为男女婚配应年龄相当,不可相差悬殊,既反对老夫少妻的结合方式,也反对老妇少夫的结合方
式。这一方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伦理观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优生学方面的知识——男女婚配只
有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才能保证后代的体质健壮。
    《晋》卦中则保存有人工杂交繁殖良马的内容。《晋》卦卦辞曰:“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
三接。”唐注本对此解释为:“康侯:顾颉刚以为周武王之弟康叔封,封于卫。锡:赏锡,赐
予。蕃庶:繁殖。接:交配。三接:多次交配。昼:通周。康侯用成王赏赐的良马来进行繁殖,
整天使其多次交配。”[17] 商代战事频繁,作为号称诸侯三千的大邦之殷,自然是征服和吞并外
族的强手,为了战备,良马必不可少。为了得到大量强健的战马,康侯用成王赏赐给的良马同本地
优势马杂交。生物学上,通过人工杂交可形成新品种,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的优良性能结合
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更高生产性能和更能抵抗不良环境的新的生物类型。今天,人们用马和驴杂交
得到的骡子,不仅具有马的优点(体大,力大,活泼),而且具有驴的优点(稳健,不易激动,
忍耐)。“康侯用锡马蕃庶”表明:我国人民在殷商之际就已掌握人工杂交技术。
五.医疗手术方面的知识
    在驯服家畜和惩罚奴隶的过程中,外科手术在当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大畜》卦六五爻辞曰:“豶豕之牙,吉。”唐注本对此解释道:“ 豶豕 :阉割了的猪。
阉割了的猪,其性驯,其牙不足惧,故“吉”。《程传》:‘若去豶其势,则牙虽存而刚躁自
止。’”[18] 古人为了驯养家畜,常对之进行阉割。目前我国农村一些地区仍采用这种办法:先
用刀划开家畜的生殖腺所在部位,再取出生殖腺,然后用针线缝合伤口,最后投上药粉(也有投
灰烬的),手术后的几天内家畜被禁止剧烈运动并防止伤口被水沾湿而感染。由此推测:在阉割
前,古人必须对手术的部位有所了解,这就涉及到简单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在缝合和投抹药粉
的过程中又涉及到相关的药物知识。因此,《大畜》卦对研究我国古代兽医学乃至人体医学在外科
手术方面的进展是很有价值的。
    《睽》卦中也涉及有手术方面的内容,该卦的六三爻辞曰:“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
无初,有终。”唐注本对此解释道:“舆:大车,曳:拉。掣:滞,喻吃力的样子。天,颠,刺
额的刑罚。劓:割鼻的刑罚。看见牛拖大车,牛吃力地前行着,驾车的人额上刺了字,割了鼻
子。开始看不太顺利,终究平安无事。”[19] 这既反映出奴隶主的凶残,也反映出一些手术方面
的知识。因为,奴隶主处罚奴隶和处死奴隶的目的有所不同:处死是为了从肉体上加以消灭,而处
罚则是使其肉体上遭受痛苦,使驯服,以利于继续对之实施剥削和压迫。所以在劓刑(割鼻
子)、天刑(刺额)、宫刑(割生殖器)等非处死性刑罚中,很可能会涉及到止血愈合等方面的
知识。
    总之,通过《周易》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四大科学之一的医学(其它为农学、天文学、算学)
在三千多年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周易》是研
究先秦医学水平的主要典籍,其中蕴藏的丰富的医学史料对研究中国医学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
值。
参考文献:
[1][2][3][4][7][8][11][12][14][15][16][17][18][19] 唐明邦.周易评论[M].北京:中华书
局,1995.57,72,140,143,48,134,55,66,71,75,75,91,69,99
[5] 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156
[6] 金景芳、吕绍刚.周易讲座[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193
[9] 湖南中医学院编.中国医学发展史[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1979.5
[10] 李良松、郭洪涛.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M]. 福建: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57
[13]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66
The Ancient Medicine in Zhouyi
Kuang  Sheng-guo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of Xia’men University,Fujian Xia’men,361005 
China )
   Abstract: In Zhouyi,there is much knowledge of ancient medicine such as disease,
medicament,regiment, precaution,eugenics,artificial hybridization and surgical 
operation etc. By discussing these subjects,the present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ouyi and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and to show the status 
of Zhouyi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Zhouyi;the ancient medicine 
[作者简介]:匡胜国(1975—), 男,河南人,厦门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科技史方向硕士研
究生。
联系方式:福建 厦门大学哲学系2001级(研)  邮编: 361005
电话:0592—2192735  E—mail:kuangshengguo@eyou.com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匡胜国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