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人论易 -> 正文

朱熹論泰卦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07-23     点击次数:

泰乾下坤上
文章类型:学人论易 文章加入时间:2009年7月23日12:10

先生曰:“《易》最難看,須識聖人作《易》之意。且如泰之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謂其引賢類進也,却不正説引賢類進,而云‘拔茅茹’,何邪?如此之類,須要思量。某之《啓蒙》自説得分曉,且試去看。”因云:“某少時看文字時,凡見有説得合道理底,須旁搜逺取,必要看得它透。今之學者多不如是,如何?”時舉退看《啓蒙》,晚往侍坐。時舉曰:“向者看《程易》,只就注解上生議綸,却不曽靠得《易》看,所以不見聖人作《易》之本意。今日看《啓蒙》,方見得聖人一部《易》,皆是假借虚設之辭。蓋縁天下之理,若正説出,便只作得一件用;唯以象言,則當卜筮之時,看是甚事,都來應得。如泰之初九,若正作引賢類進説,則便只作得引賢類進用;唯以‘拔茅茹’之象言之,則其他事類皆可應也。《啓蒙·警學篇》云:‘理定既實,事來尚虚,用應始有,體該本無。’便見得《易》只是虚設之辭,看事如何應耳,未知如此看得否?”先生頷之。(潘時舉録)

泰初九云:“占者陽剛則其征吉矣。”當云:“占者陽剛,而得其類,則征吉矣。”“以其彚”亦占辭。曰:“‘以其彚’屬上文。嘗見郭璞《易林》亦如此做句,便是那時人已自恁地讀了。蓋拔茅茹者,物象也;以其彚者,人也。”(楊道夫録)

問:“《好學論》似多頭項。”曰:“伊川文字都如此多頭項,不恁纒去,其實只是一意。如《易傳》包荒便用馮河,不遐遺便朋亡,意只如此。他成四項起,了(不恁)纒説,此論須做一意纒看。”(蔡念成集録)

問:“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與‘城復于隍’”,因言:“否泰相乗如此,聖人因以垂戒。”先生曰:“此亦事勢之必然。治乆必亂,亂乆必治,天下無乆而不變之理。”子善遂言:“天下治亂皆生於人心。治久則人心放肆,故亂因此生;亂極即人心恐懼,故治由此起。”先生曰:“固是生於人心,然履其運者,必有變化持守之道可也。如明皇開元之治自是好了,若但能把捉,不至如天寳之放肆,則後來亦不應如此狼狽。”銖因言:“觀聖人立象繫辭,當好時便須有戒懼收斂底意,當不好時便須有艱難守正底意。徹首徹尾,不過敬而已。卦中無全好者,亦無全不好者,大率敬即好,不敬即不好。”先生頷之。(董銖録)

泰卦“勿恤其孚”只作一句讀。“孚”只是信,此言勿恤後來信與不信。(黄義剛録)

“于食有福”,(“食”)如“食舊徳”之“食”,東坡《赤壁賦》“吾與子所共食”之“食”。(劉砥録)

“帝乙歸妹”,今人只做道理譬諭推説。看來須是帝乙嫁妹時占得此爻。(?淵録)

“自邑告命”,是倒了。“邑”是私邑,却倒來命令自家。雖始做得正,人君到此也則羞吝。(同上)

且如“城復于隍”,須有這箇城底象、隍底象、邑底象。城、隍、邑皆土地,在坤爻中自有此象。(同上)

方泰之時,只得自治其邑。程先生説,民心離散,自其親近者而告命之,雖正(亦)吝。然此時只得如此,却未至於凶。(劉砥録)

 (《文公易説》卷三,王天宗标点)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周易研究中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