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人论易 -> 正文

朱熹論同人卦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07-27     点击次数:

同人離下乾上
文章类型:学人论易 文章加入时间:2009年7月27日11:40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是兩象一義。“利見君子,貞”,是一象。(?淵録)

《易》雖抑隂,然有時把隂為主,如同人是也。然此一隂雖是一卦之主,又却柔弱,做主不得。(同上)

二、五本相同,却為三、四隔了,它以中直也言其理直而不得伸,所以“先號咷”。(同上)

問:“同人卦六二與九五,柔剛中正,上下相應,可謂盡善;却有‘同人于宗,吝’與‘先號咷’之象,如何?”先生曰:“以其太好,兩者時位相應,意趣相合,只知款密,却無至公大同之心,未免係於私,故有吝。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固是他好處;然於好處猶有失,以其係於私暱而不能同也。大凡悔者自凶而之吉,吝者自吉而趨凶。”又問:“‘伏戎于莽,升其髙陵’,如何?”先生曰:“只是伏于髙陵之草莽中,三嵗不敢出。與九四‘乗其墉’皆為剛盛而髙。三欲同於二,而懼九五之見攻,故升髙伏戎欲敵之,而五陽方剛不可奪,故‘三嵗不興’,而象曰不能行也。四欲同於二,而為三所隔,故乗墉攻之;而以居柔,遂自‘反而弗克’也。《程傳》謂升髙陵有升髙顧望之意,此説雖巧,恐非本意。《程傳》説得‘通天下之志’處極好,云:‘文明則能燭理,故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己,故能盡大同之道。’此説甚善。大凡説書只就眼前説出底便好,崎嶇尋出底便不好。”問:“‘大師克相遇’,《本義》無説,何也?”先生曰:“舊説只用大師克勝之,方得相遇。或云大師之克,見二陽之强,則非也。”銖曰:“二、五本自同心,而為三、四所隔,故‘先號咷’,先謂理直也。大師克而後相遇,則‘後笑’矣。蓋亦義理之同,物終不得而聞之,故‘相遇’也。”先生頷之。又問:“同人于郊。”先生曰:“‘郊’是荒寂無人之所,言不能如‘同人于野’曠逺無私,荒僻無與同。蓋居外無應,莫與同者,亦可以无悔也。”(董銖録)

問:“同人三、四皆有爭奪之義,何也?”曰:“只是爭六二一爻。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六二與九五相應。三以剛居剛,則便迷而不反;四以剛居柔,便有反側底道理;初、上則在事外,不相干涉,所以無爭。”(呉必大録)

問:“同人于郊。”先生曰:“‘同人于野’是廣大無我之意,‘同人于郊’是無可與同之人,取義不同,自不相悖。”(潘時舉録)

(《文公易説》卷三,王天宗标点)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周易研究中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