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张文智、王玉彬教授在《哲学研究》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发布人:秦洁     发布时间:2024-04-25     点击次数: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张文智教授在《哲学研究》2023年第12期上发表题为《〈周易〉中的性命哲学发微——以会通〈大学〉〈中庸〉〈周易〉为视角》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文章认为,《易》教的目的是让人们“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人只有做到尽己之天性,才可能圆满天命之分量,此乃一积德累善之过程。后天世界虽有善恶之分,但人们只有通过积德累善才能上达“至善”之境即道之本体,而“至善”之境又可以通过“定、静、安、虑、得”等次第工夫证得,并据此以“外明明德”以彰显道之发用。这就是“继之者善”之意。“成性”即是“成诚”,即是“成己、成物”,即是成道而无所不成,这就是“成之者性”之意。“继善成性”说旨在劝勉人们由人道上合天道。天道变而不失其常,而人道变而易失其常,故人必须通过返修才能上合天道,必须通过“利贞”才能上达“元亨”,如此才能“正性命”而“保太和”。每一卦皆有太极之理,每一爻皆具性情之真。如能在实践中见此太极之理、性情之真,即可由情复性,即可尽人道而返天道。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玉彬教授在《哲学研究》2024年第2期上发表题为《作为“因是”的齐物——以〈齐物论〉之“是”为中心的阐释》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文章认为,《齐物论》中的“是”是解读庄子齐物思想的关键词。“是”有三种含义:“尽然之是”阐述了万物的一体共在,“彼是之是”体现了万物的个体自在,“自是之是”彰显了人的主体存在。以此为基础,庄子提出了作为“因是”的齐物观念,意在通过“因彼是之是”而尊重多元之他者,通过“因尽然之是”而守护一体之万物,以期开出一种万物在其中均可“因自是之是”的逍遥之境。庄子的齐物思想并非带有神秘化倾向的相对主义认识论,而是体现了以成就自我、尊重他者、通达外物为旨归的观物视域与应物精神。

《哲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文化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该刊严控学术质量,努力吸引高质量论文,为该行业领域发展建设与科研成果传播做贡献。该刊主要栏目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