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18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的“中国哲学起源问题的新探索国际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沈顺福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天统人到人统天:中国古代天人学研究”系列研讨会之一。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台北大学中文系、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中央大学中文系、武汉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深圳大学哲学系、河北大学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价值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山东社科院、天津社科院、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的3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共收到会议论文32篇。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先生出席并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刘大钧先生指出自2000年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来,易学中心在周易经传研究、出土易学文献研究、象数易学研究、易学思想史研究、易学与宋明理学关系研究、易学古籍整理、近现代易学文献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推动当代易学研究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次“中国哲学起源问题的新探索国际论坛”,就是依托于沈顺福教授主持的基地重大项目“从天统人到人统天:中国古代天人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活动。易学哲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天人学,天人关系问题是易学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哲学起源的核心问题。探讨中国哲学的起源问题,一定离不开易学。《周易》虽然成书于西周,但其卦爻符号及卦爻辞的形成却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是直接与中国远古文明相连通的,同时成书于战国的《易传》又代表了中国先秦哲学的理论高峰。所以,探索中国哲学起源问题,易学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或者说易学是进入这一问题的重要门径。因此,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潮流下,组织召开关于“中国哲学起源问题”的学术研讨会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并表示期待这次研讨会能够产出一批关于中国哲学起源问题的优秀成果,从而推动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层次交流与发展。
本次研讨会从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中国哲学的起源问题。关于中国哲学的起源问题,已有成果或溯之于殷周之际,或归本于巫史文化,或返求于原始神话与宗教,或瞩目于孔老之说等等,众说纷纭,哪种说法更有说服力?是否还有更恰当的说法和更深入的论证?如何认识和描绘中国哲学原初形态?中国哲学原初形态与早期中国哲学中的宇宙观、世界观、天地观、天人观、道论、气论、生生哲学等具有怎样的关系?与会学者们各自结合自身专业研究,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出了较为深刻的反思与解读。本次讨论的主题涉及中国哲学起源的标准问题、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向度、中国哲学的诠释学问题、中国哲学起源的思维转向问题、中国哲学史的书写问题、周易卦爻符号与文辞及生生哲学起源和发展问题等众多方面。围绕以上话题,与会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交锋,很大程度上深化和拓展了关于中国哲学起源问题的相关研究。
在两天的时间内,会议共举办了8场讨论。此次讨论会进一步增进了学者们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各院校、科研机构间的沟通与了解,扩大了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影响。正如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先生在大会闭幕致辞中所言,一代学者有一代学者所面对的问题与研究进路,随着蔡仁厚、汤一介、李学勤、余敦康等前辈学者的故去,作为年轻一代学者更应当在接续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源反思”,从而确立之后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