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林忠军教授参加韩国“第十届茶山学”学术会议

发布人:易学中心     发布时间:2015-04-21     点击次数: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林忠军教授应邀于2015年4月3日参加由韩国茶山学术文化财团(Tasan Cultural Foundation)于韩国首尔举办的第十届茶山学学术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茶山丁若镛以《周易》问天命”。

林忠军教授于会议上发表题为《论茶山对于汉代象数易学的反思与检讨》的论文。重点论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韩国易学家丁若镛(字茶山)如何在继承与反思汉易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独具特色的象数易学体系。丁若镛以易学史家的眼光重新审视象数与义理之争,纠王弼“以私意小智,扫荡百家”之偏,将研究重点转向汉代易学,尊汉易为“拱璧”。同时,丁氏坚持“择善而固执之”的原则,以文本或圣人之意为尺度,深刻反思和检讨汉易。对汉易中“世魂”、“卦气”、“卦变”、“互体”、“爻变”、“筮数”等象数思想进行剖析,指出其中存在牵强附会、前后抵触等弊病。林教授评价丁氏对于汉易的批评有理有据,对于深入探讨汉易,推进象数易学发展乃至整个东亚易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丁氏秉承清初反思和检讨传统学术之风,实现了由清初反思和检讨宋易图书之学到反思和检讨汉易象数之学的转向,这迎合了易学发展大趋势,与我国清代乾嘉学派殊途同归。丁氏在反思和检讨汉代象数之学基础上,所建构的以爻变为核心、内涵卦变、物象、互体、并融筮法为一体的象数易学体系,独具特色,可与王引之、焦循汉学易相提并论。但是,由于丁若镛只看到了象数易学在解经中的作用,未揭示汉易疏于义理之误,也未看到汉易以象数解《易》之所以出现弊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对《易传》“观象系辞”的误读,因而对于汉易的许多评价仍然缺乏深度和高度。他的象数易学虽然不同于汉儒,但实质上只是用一种象数易学取代另一种象数易学,总体上仍然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和超越汉代易学。

 



丁若镛,字美镛,号茶山、舆犹堂、三眉、俟庵。祖籍全罗道罗州。朝鲜京畿道广州(今扬州)人,朝鲜李朝哲学家,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韩国“汉字出现以来留下最多著作”的大学者,共留下五百余部著作,在宗教典籍、政治、经济、法律、医学、农事、筑城等方面都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