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报刊索引易类总目(1998年)
王天宗 整理
题名 |
作者 |
刊物 |
年代 |
页码 |
从天坛、故宫、北京城的建筑设计看《周易》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
易明; 赵晓燕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1998,12(2) |
1-8 |
论《周易》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时代与原因 |
金景芳 |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1998,(2) |
38-42 |
为《周易·乾卦》作点诠释 |
金开诚; 舒年 |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1998,(2) |
43-45 |
读悟“天书”还《周易》本相 |
欧阳晓东 |
船山学刊 |
1998,(2) |
78-82. |
一源两溪:《周易》《老子》《易传》关系新探 |
刘延刚 |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
1998,12(2) |
11-15 |
周易·现代化·美育 |
哈斯朝鲁 |
东疆学刊 |
1998,15(2) |
37-39 |
圣哲垂范:道德智慧的启示:《周易》“君子”“大人”“圣人”析 |
黄黎星 |
东南学术 |
1998,(5) |
36-41 |
论《周易》的整体观 |
孙国华 |
东岳论丛 |
1998,(1) |
62-67 |
《周易》卦爻辞“利涉大川”析 |
黄黎星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1998,(4) |
78-79 |
《文镜秘府论》与《周易》 |
黄高宪 |
福建学刊 |
1998,(2) |
74-77 |
《周易》的人生智慧 |
林晓平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
1998,(5) |
72-75 |
中国兵学源头活水的探寻:读《〈周易〉与兵法》 |
丁文宏 |
管子学刊 |
1998,(1) |
90-91 |
再论先齐文化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周易》中的萨满文化因素 |
于嘉芳 |
管子学刊 |
1998,(3) |
72-76 |
《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 |
翁银陶 |
贵州社会科学 |
1998,(6) |
50-55 |
《周易》“七日来复”与大衍之数 |
束景南; 刘金明 |
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28(3) |
74-79 |
《周易》中“机论”思想的现代意义 |
纪晓红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25(4) |
27-29 |
《周易》“易简”原则与科技发展 |
安道玉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25(4) |
30-32 |
《周易》的位势论与现代管理 |
张鹏飞 |
湖湘论坛 |
1998,(5) |
57-58 |
论《周易》的“意、象、言” |
叶海平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
1998,(2) |
55-59 |
子夏与《周易》的传授 |
孔祥骅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3) |
61-64 |
从《周易》《黄帝内经》看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观 |
王燕平 |
黄冈师专学报 |
1998,18(1) |
41-45 |
从《周易》《黄帝内经》看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观(续) |
王燕平 |
黄冈师专学报 |
1998,18(3) |
16-23 |
《周易》:先秦的一部诗集 |
张应斌 |
嘉应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8,16(1) |
37-43 |
扬州“大小徐”与《周易》三题 |
刘建臻 |
江苏文史研究 |
1998,(1) |
52-55 |
《周易》研究新尝试:读《周易通读》暨《周易哲学和古代社会思想》 |
孙敏 |
江西社会科学 |
1998,(11) |
53-56 |
《周易》与上古文学之关系:兼谈一些文学史对《周易》的引用 |
陈义烈 |
九江师专学报 |
1998,17(4) |
-57-60 |
论帛书《周易》的篇名与结构 |
邢文 |
考古 |
1998,(2) |
64-66 |
论《周易》卦爻辞歌谣的艺术特色 |
张剑 |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8,26(2) |
117-121 |
《周易》中可资借鉴的的民族精神 |
孙秀艳; 晁乐红 |
理论探讨 |
1998,(2) |
110-111 |
福建周易研究述略 |
张善文 |
龙岩师专学报 |
1998,16(2) |
24-29 |
论《周易》的全息思维与认识 |
李廉 |
南京社会科学 |
1998,(10) |
26-29 |
《周易》与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生成和发展 |
高建立 |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8,(1) |
1-3 |
《周易时论合编》的作者问题 |
彭迎喜 |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13(4) |
66-73 |
跋清正谊堂刻本《周易订疑》 |
杜泽逊 |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3) |
63 |
《周易》教育思想浅议 |
谭德贵 |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
1998,(增刊) |
103-104 |
《周易》卦辞“元亨利贞”读解研究 |
辛介夫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27(4) |
91-92 |
易学思维与生命探幽:中华文化源周易 |
方象 |
少林与太极 |
1998,(2) |
46-48 |
生命结构与和合精神:周易哲学论 |
黄玉顺 |
社会科学研究 |
1998,(1) |
91-93 |
谈谈《周易》辩证法问题 |
金景芳 |
社会科学战线 |
1998,(3) |
107-111 |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序 |
高清海 |
史学集刊 |
1998,(4) |
1-3 |
金景芳《〈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序 |
吕绍纲 |
史学集刊 |
1998,(4) |
4-6 |
瑕多掩瑜:评岳麓本《船山全书·周易内传》编者校记 |
梁绍辉 |
书屋 |
1998,(4) |
33-35 |
论《周易》的和合思想及其价值 |
陈德述 |
天府新论 |
1998,(3) |
40-45 |
四库全书之“原本《周易本义》”勘误 |
彭忠德 |
文献 |
1998,(4) |
277-280 |
《周易》与现代汉语渊源关系例说 |
黄树生 |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
1998,18(2) |
24-26 |
《周易》中的“一”、“二”和“几” |
戴立勇 |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
1998,17(2) |
46-53 |
《周易》军事思想略论 |
李民;撝謙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8,(4) |
85-90 |
从《周易》看中国文化的系统智慧 |
邢媛 |
学术论丛 |
1998,(1) |
44-47 |
考古学与《周易》若干问题 |
江林昌 |
台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1) |
91-92 |
试析《周易》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
高岩岘 |
殷都学刊 |
1998,(4) |
23-25 |
《周易》原始婚恋诗歌初探 |
李子广 |
语文学刊 |
1998,(3) |
4-7 |
六十四卦方图和周易卦序分析 |
张清宇 |
哲学研究 |
1998,(7) |
62-68 |
《周易参同契》的教育思想 |
瀚青 |
中国道教 |
1998,(2) |
19-23 |
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华周 |
中国哲学史 |
1998,(1) |
127-128 |
关于《周易》“大衍之数”的问题 |
陈恩林; 郭守信 |
中国哲学史 |
1998,(3) |
42-47 |
周易之制作 |
刘瑞符 |
中原文献(台湾省) |
1998,30(2) |
1-19 |
周易的学术思想 |
刘瑞符 |
中原文献(台湾省) |
1998,30(3) |
1 |
《周易》的“象思维”及其现代意义 |
王树人; 喻柏林 |
周易研究 |
1998,(1) |
1-8 |
哲学问题在当代和《周易》哲学观诠释:形而上学与形而中论 |
鞠曦 |
周易研究 |
1998,(2) |
15-26 |
《左传》筮例与文王演《周易》 |
李纯仁; 耿志勇 |
周易研究 |
1998,(3) |
3-10 |
安东尼及其《周易》心理学研究 |
赵继明 |
周易研究 |
1998,(3) |
40-46 |
《周易》人格理论元剖析 |
翁银陶 |
周易研究 |
1998,(3) |
47-52 |
悔字求缺诗盈:曾国藩运用《周易》的一个实例 |
杨建祥 |
周易研究 |
1998,(3) |
53-58 |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一”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 |
刘金明 |
周易研究 |
1998,(3) |
59-68 |
《周易》精蕴初探 |
李太生 |
周易研究 |
1998,(3) |
69-79 |
寻微探幽,古树重华:喜读《周易述论》 |
崔波 |
周易研究 |
1998,(3) |
94-96 |
在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成立暨《周易研究》创刊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
刘大钧 |
周易研究 |
1998,(4) |
1-3 |
以佛解易,佛易一家:读智旭《周易禅解》 |
陈坚 |
周易研究 |
1998,(4) |
15-20 |
黄寿祺《周易尚氏学札记》评述 |
黄高宪 |
周易研究 |
1998,(4) |
21-26 |
《周易·系辞传》“象”概念初探 |
李玮如 |
周易研究 |
1998,(4) |
37-46 |
论《周易》的生命哲学 |
施忠连; 李廷祐 |
周易研究 |
1998,(4) |
58-61 |
《周易》中“君子”之特质初探 |
侯婉如 |
周易研究 |
1998,(4) |
77-84 |
论王勃的周易美学思想 |
王木青 |
周易研究 |
1998,(4) |
85-87 |
周易与经济 |
林国雄 |
周易研究 |
1998,(4) |
88-96 |
易学、理学和欧阳修的史学 |
吴怀祺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22(1) |
86-93 |
宋代四川《易》学成就略述 |
粟品孝 |
巴蜀史志 |
1998,(2) |
23-25 |
《易》学在蜀试探 |
杨鸿儒 |
巴蜀史志 |
1998,(4) |
19-25 |
从《易学哲学史》看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 |
李存山 |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6) |
63-70 |
略论“易象”对戏曲形式的浸润 |
刘治 |
长沙大学学报 |
1998,12(1) |
23-27 |
红山文化与易学探源 |
朱成杰 |
朝阳师专学报:社科版 |
1998,17(2) |
17-25 |
数与宋明医易学 |
徐仪明 |
复旦学报:社科版 |
1998,(6) |
62-66 |
秦汉易学思想的发展 |
张涛 |
管子学刊 |
1998,(2) |
46-53 |
易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黎远方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8,18(1) |
12-17 |
读陈祖念《易用》随笔 |
李之鉴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3) |
14-19 |
易学文献的学术流别及其当代价值 |
崔波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25(1) |
62-66 |
论《通书》的两个学术问题:[周敦颐] |
朱汉民 |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8,12(2) |
24-28 |
从开辟与橐__再论易与老子之道兼及儒道会通 |
张扬明 |
湖南文献(台湾省) |
1998,26(4) |
9-15 |
欧阳修《易》理散论 |
刘仁衍 |
吉安师专学报:哲社版 |
1998,19(3) |
8-14 |
周敦颐易学解析 |
杨柱才 |
江西社会科学 |
1998,(10) |
43-47 |
《易》学理念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谢增虎 |
开发研究 |
1998,(5) |
62-63 |
王夫之释《易》的务实学风 |
汪学群 |
开封大学学报:综合版 |
1998,12(4) |
59-64 |
易学与现代管理的几个问题 |
郑万耕 |
孔子研究 |
1998,(4) |
120-125 |
试论现代易学的特点及意义 |
林忠军 |
理论学刊 |
1998,(2) |
36-41 |
“宇宙代数学”代数法创论 |
何振川 |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1998,(4) |
76-86 |
论易学思维特征 |
宏轩; 吉鹏; 先登 |
临沂师专学报 |
1998,20(5) |
21-23 |
《易·爻》“匪寇婚媾”的民俗文化读解 |
廖群 |
民俗研究 |
1998,(4) |
68-70 |
读“易”随笔 |
邢文 |
民族艺术 |
1998,(2) |
57-70 |
易学中自然界地位及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
王金祥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8,(1) |
47-50 |
易学与秦汉思想文化形态的演变 |
田昌五 |
求是学刊 |
1998,(5) |
96-98 |
当代易学与文化保守主义 |
王振复 |
人民政协报 |
1998,7.3 |
4 |
论顾颉刚的易学研究 |
杨庆中 |
人文杂志 |
1998,(1) |
32-37 |
简论《太玄》外易内道的结构特色 |
王世达 |
人文杂志 |
1998,(6) |
38-41 |
董仲舒与汉代易学 |
张涛 |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1) |
24-32 |
释乾坤卦 |
刘坤生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 |
1998,14(5) |
22-29 |
合美之象,登岸之筏:象形文字、易象之象与审美对象之关系 |
陈伟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8,27(3) |
124-131 |
易学思维与生命探幽:中华文化源周易 |
方象 |
少林与太极 |
1998,(2) |
46-48 |
易学思维与生命探幽(二):天地妙理存阴阳 |
方象 |
少林与太极 |
1998,(3) |
44-47 |
易学思维与生命探幽(三):生命不息五行理 |
方象 |
少林与太极 |
1998,(4) |
34-36 |
易学思维与生命探幽(四):八卦相荡万物生 |
方象 |
少林与太极 |
1998,(5) |
33-35 |
易学思维与生命探幽(五):信息符号说干支 |
方象 |
少林与太极 |
1998,(6) |
40-42 |
关于“思维科学研究的算法探索” |
郭俊义 |
思维科学通讯 |
1998,(3) |
36-43 |
从卜筮之书至众经之首:易学渊源流派考 |
萧建春 |
文史杂志 |
1998,(6) |
38-41 |
汉初易学的发展 |
张涛 |
文史哲 |
1998,(2) |
67-74 |
朱伯崑先生与易学研究 |
王煜 |
文史哲 |
1998,(2) |
75-79 |
略论刘向刘歆父子的易学思想与成就 |
张涛 |
文献 |
1998,(2) |
79-92 |
略论易学与企业管理 |
解丽霞 |
现代哲学 |
1998,(3) |
82-85 |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 |
苏开华 |
学海 |
1998,(2) |
67-74 |
简论中国古代易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
傅荣贤 |
盐城师专学报:哲社版 |
1998,18(1) |
63-66 |
20世纪易学研究的新成果:阴阳二爻起源综述 |
刘建臻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1998,(6) |
28-33 |
易学学术流派思想的当代文化价值 |
崔波; 何宏波 |
殷都学刊 |
1998,(4) |
26-28 |
东汉易学与《文心雕龙》 |
黄高宪 |
漳州师院学报 |
1998,12(4) |
26-31 |
中国易学研究 |
瑜力涛 |
哲学动态 |
1998,(5) |
42-45 |
朱伯崑先生的易学观 |
郑万耕 |
中国哲学史 |
1998,(3) |
113-118 |
王船山占学观试探:[王夫之] |
汪学群 |
中国哲学史 |
1998,(3) |
92-97 |
汉代《易》学与《焦氏易林》 |
陈良运 |
中州学刊 |
1998,(4) |
63-69 |
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上):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综论 |
黄黎星 |
周易研究 |
1998,(1) |
34-45 |
重视经济问题的易学名著:《焦氏易林》 |
牛占珩 |
周易研究 |
1998,(1) |
65-79 |
易理中道与中值定理 |
丁润生 |
周易研究 |
1998,(1) |
80-82 |
易学的哲思:人类理性的导引 |
高怀民 |
周易研究 |
1998,(2) |
1-7 |
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下):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综论 |
黄黎星 |
周易研究 |
1998,(2) |
64-75 |
谈《三坟易》的校误与正文 |
王兴业 |
周易研究 |
1998,(2) |
76-82 |
易卦与趣味数学 |
欧阳维诚 |
周易研究 |
1998,(2) |
83-87 |
用易之乾卦来表达的奇素数集 |
傅熙如 |
周易研究 |
1998,(2) |
88-93 |
关于《易学集成》“选目”的复函 |
|
周易研究 |
1998,(2) |
94-96 |
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 |
田永胜 |
周易研究 |
1998,(3) |
11-22 |
王阳明易学略论 |
温海明 |
周易研究 |
1998,(3) |
23-32 |
王船山易学渊源试探:[王夫之] |
汪学群 |
周易研究 |
1998,(3) |
33-39 |
大易深处是科学:易卦与区组设计研究 |
王俊龙 |
周易研究 |
1998,(3) |
80-85 |
旧学邃密,新知深沉:评林忠军同志《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 |
刘大钧 |
周易研究 |
1998,(3) |
91-93 |
象数范畴论 |
张其成 |
周易研究 |
1998,(4) |
27-36 |
退溪易学初论:[李退溪] |
吕绍纲 |
周易研究 |
1998,(4) |
4-14 |
西汉后期象数易学兴起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政治根源 |
张涛 |
周易研究 |
1998,(4) |
47-51 |
象数思维管窥 |
唐明邦 |
周易研究 |
1998,(4) |
52-57 |
元亨利贞考:兼论《易经》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视角 |
司马朝军 |
船山学刊 |
1998,(1) |
105-107 |
《易经》:中华文明的源头 |
吕嘉戈 |
当代思潮 |
1998,(1) |
48-58 |
本世纪《易经》来源问题研究的若干考辨 |
谢金良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1998,(3) |
74-75 |
《易经》的基本理念与现代经济学阐释 |
谢增虎 |
甘肃社会科学 |
1998,(6) |
38-41 |
《易经》的表达形式及其所谓“灵验”效应 |
罗仲祥 |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
1998,(2) |
62-66 |
《易经》的阴阳八卦与性文化 |
潘慎 |
河东学刊:社科版 |
1998,16(2) |
23-26 |
《易经》教育观试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探源 |
毕天璋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8,17(4) |
1-3 |
《易经》与中西方科学思维方式的融合 |
王又青; 殷正坤 |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8,(3) |
21-25 |
荣格释《易经》 |
陆扬 |
中国比较文学 |
1998,(3) |
93-102 |
《易经》在西方早期的传播 |
张西平 |
中国文化研究 |
1998,(4) |
123-127 |
《易经》爻多辞断句规律分析 |
谭大__ |
重庆社会科学 |
1998,(2) |
73-75 |
《易经》与《老子》的辩证思维 |
艾新强 |
周易研究 |
1998,(1) |
46-49 |
《易经》解秘 |
康中乾 |
周易研究 |
1998,(4) |
62-76 |
由易而出的中国哲学整体观方法论 |
吕嘉戈 |
当代思潮 |
1998,(3) |
53-64 |
读《易》蠡测之一:说《无妄》 |
黄天骥 |
东方文化 |
1998,(1) |
59-63 |
《易传》易理结构系统的逻辑得失 |
胡祥云 |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
1998,17(2) |
95-98 |
试析《易传·系辞》对道家自然观的继承 |
陈利; 张喜荣 |
丹东师专学报 |
1998,20(3) |
5-7 |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易传》道德哲学 |
罗炽 |
湖湘论坛 |
1998,(1) |
59-61 |
《易传》成书与性质若干观点平议 |
郭沂 |
齐鲁学刊 |
1998,(1) |
34-42 |
《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 |
陈书翔 |
社会科学研究 |
1998,(2) |
141-142 |
老子与《易传》 |
孙以楷 |
学术界 |
1998,(1) |
35-40 |
《易传》的道德哲学与现时代 |
罗炽 |
周易研究 |
1998,(2) |
27-34 |
论《易传》的政道观与治道观 |
朱岚 |
周易研究 |
1998,(2) |
35-39 |
试论《易传》的基本哲学范畴 |
黄宝先 |
周易研究 |
1998,(2) |
8-14 |
八卦源流与汉字起源 |
萧甫春 |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8,18(1) |
79-91 |
二进制与八卦 |
王忠华 |
海南师院学报 |
1998,11(4) |
81-85 |
《系辞》中一段文字的解读与后天八卦图正解 |
李尚信 |
江汉论坛 |
1998,(2) |
28-30 |
太昊八卦 |
韶华宝忠双 |
寻根 |
1998,(1) |
43-45 |
元素周期八卦表 |
栾任之; 王景祜 |
周易研究 |
1998,(1) |
83-96 |
三天八卦图与布尔代数 |
侯维民 |
周易研究 |
1998,(3) |
86-90 |
中国古代地理方位标志法探索 |
周汝英 |
史学月刊 |
1998,(3) |
16-20 |
出入占考 |
连劭名 |
周易研究 |
1998,(1) |
21-33 |
卦变说探微 |
郭彧 |
周易研究 |
1998,(1) |
9-20 |
易卦与趣味数学 |
欧阳维诚 |
周易研究 |
1998,(2) |
83-87 |
大易深处是科学:易卦与区组设计研究 |
王俊龙 |
周易研究 |
1998,(3) |
8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