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报刊索引易类总目(1992年)
李烁 整理
题名 |
作者 |
期刊 |
年 |
卷 |
页 |
河图、洛书源流考辨 |
刘操南 |
北方论丛 |
1992 |
1 |
46-49 |
易占散论 |
邓二为 |
渤海学刊 |
1992 |
1 |
23-31 |
周易外传镜诠·贲 |
陈宪猷 |
船山学刊 |
1992 |
1 |
70-87 |
《周易》西行 |
凡木 |
读书 |
1992 |
1 |
137-143 |
《易传》与楚学齐学 |
陈鼓应 |
管子学刊 |
1992 |
1 |
38-44 |
忧患意识与乐观情怀:《周易》思想与21世纪 |
唐明邦 |
贵州社会科学 |
1992 |
1 |
11-14 |
《周易》的自然哲学模型化结构的衍变 |
祁洞之 |
华东工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2 |
1 |
36-48 |
熵哲学与周易哲学的联系 |
傅寿宗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2 |
1 |
115-116 |
孔子"五十以学易"浅探 |
马玉山 |
黄淮学刊:社科版 |
1992 |
1 |
42-46 |
论秦人宗教思维特征:云梦秦简《日书》的宗教学研究 |
吴小强 |
江汉考古 |
1992 |
1 |
92-97 |
卜辞"勿"释义 |
汤余惠 |
考古与文物 |
1992 |
1 |
40-46 |
释辽宁省博物馆藏的五版牛胛骨卜辞 |
李海荣 |
辽海文物学刊 |
1992 |
1 |
118-124 |
《坤》、《同人》爻辞新解 |
王连城 |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
1992 |
1 |
73-76 |
河图、洛书时代再考 |
韩永贤 |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
1992 |
1 |
69-72 |
《八卦图》《太极图》别解:《阴阳八卦图》新探 |
常光明 |
青岛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2 |
1 |
38-45 |
谶纬与象数 |
王步贵 |
青海社会科学 |
1992 |
1 |
52-55 |
太极图辨与阴阳合抱图 |
周伟民 |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2 |
1 |
107-111 |
《易传》所表达的中国古代哲学解释理论 |
卢振芳 |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 |
1992 |
1 |
46-50 |
易庸学合论 |
杨国荣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
1992 |
1 |
79-89 |
试析《易经》谦卦的理论 |
朱森溥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1 |
38-42 |
秦简《日书》校补 |
林剑鸣 |
文博 |
1992 |
1 |
63-68 |
论《周易》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
周继旨 |
文史哲 |
1992 |
1 |
17-24 |
"《周易》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
艾平 |
哲学研究 |
1992 |
1 |
81 |
把《周易》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
任继愈 |
哲学研究 |
1992 |
1 |
56-57 |
宾组卜辞的分期 |
刘学顺 |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1 |
55-60 |
关心《周易》研究,促进健康发展 |
任继愈 |
周易研究 |
1992 |
1 |
1-3 |
评宋人陆秉对《周易》“大衍之数”的解说 |
郭鸿林 |
周易研究 |
1992 |
1 |
5-8 |
《周易》经纶治国论 |
徐志锐 |
周易研究 |
1992 |
1 |
12-19 |
刚为《易》之魂:论《周易》崇阳抑阴的哲学倾向 |
朱良志 |
周易研究 |
1992 |
1 |
20-28 |
《周易》史观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 |
施炎平 |
周易研究 |
1992 |
1 |
29-38 |
周易理念与管理之道 |
刘大伟 |
周易研究 |
1992 |
1 |
39-46 |
易卦的科学的本质续 |
(新加)田新亚 |
周易研究 |
1992 |
1 |
47-56 |
忆章太炎论《周易》 |
沈延发 |
周易研究 |
1992 |
1 |
71-73 |
《左传》《国语》中卜例之二 |
刘玉建 |
周易研究 |
1992 |
1 |
74-79 |
《封神演义》·《易》·汉文化 |
林为进 |
北方文学 |
1992 |
2 |
76-78 |
一份遗失的占星术著作:敦煌残卷占云气书 |
何丙郁台建群 |
敦煌研究 |
1992 |
2 |
85-88 |
《易传》注释订误 |
李炳海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1992 |
2 |
4-7 |
《归藏》篇目考 |
王宁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1992 |
2 |
32-36 |
“象”:《周易》美学思想的建构原则 |
朱岚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2 |
48-51 |
汉唐以来算命术之误人歧途 |
李廉 |
江苏社会科学 |
1992 |
2 |
72-76 |
屯南2384卜骨与历组卜辞的时代 |
彭裕商 |
考古与文物 |
1992 |
2 |
68-71 |
《周易》的忧患意识与自强精神 |
唐明邦 |
孔子研究 |
1992 |
2 |
102-105 |
河图、洛书的开放体系及宇宙演化模式 |
林方直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2 |
27-39 |
河图新探 |
吕齐 |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
1992 |
2 |
17-20 |
周易算卦在大学校园 |
胡守钧 |
社会 |
1992 |
2 |
4-7 |
太极图:人类文化之谜的破译 |
束景南 |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2 |
1-10 |
春秋诸国所用筮书筮法考 |
王青 |
文献 |
1992 |
2 |
75-80 |
从《易》到荀子看"文"之观念的初化 |
黄君良 |
学术月刊 |
1992 |
2 |
11-16 |
周易的古典预测学 |
李廉 |
殷都学刊 |
1992 |
2 |
15-20 |
爻群变易论新探 |
王俊龙 |
殷都学刊 |
1992 |
2 |
21-31 |
进一步推动《周易》研究的健康发展;《周易》学术讨论会记略 |
俞学明 |
哲学动态 |
1992 |
2 |
19-22 |
《周易·贲卦》对中国美学的沾溉 |
(香港)王煜 |
浙江学刊 |
1992 |
2 |
65-68 |
《周易》的忧患意识与自强精神 |
唐明邦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1992 |
2 |
10-16 |
试论《易大传》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 |
张文修 |
中国史研究 |
1992 |
2 |
60-68 |
论《系辞传》是稷下道家之作:五论《易传》非儒家典籍 |
陈鼓应 |
周易研究 |
1992 |
2 |
3-9 |
京房易学的象数模式与义理内涵 |
余敦康 |
周易研究 |
1992 |
2 |
10-22 |
益与《周易禅解》 |
夏金华 |
周易研究 |
1992 |
2 |
23-32 |
《周易》热与“科学易“ |
李申 |
周易研究 |
1992 |
2 |
52-58 |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远景蔚然可观:兼与某些研究此问题的同志讨论几个问题 |
李树菁 |
周易研究 |
1992 |
2 |
59-62 |
《周易》中的理论评价标准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 |
乐爱国 |
周易研究 |
1992 |
2 |
63-66 |
谈易录 |
刘正 |
周易研究 |
1992 |
2 |
67-70 |
《汉语大字典》与甲骨卜辞 |
何金松 |
辞书研究 |
1992 |
3 |
72-78 |
《左传》记梦的梦象类型及占梦特点 |
杨健民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1992 |
3 |
34-40 |
宋代《易》学中的“援史正易”派 |
张善文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3 |
40-47 |
《周易》与中医之道新说 |
蒋凡 |
复旦学报:社科版 |
1992 |
3 |
50-56 |
卦爻与卦仙辞制作编纂的重新释义 |
李耀爻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1992 |
3 |
1-12 |
周易 |
陈村 |
江南 |
1992 |
3 |
78-86 |
卜辞所见羌人的反压迫斗争 |
王慎行 |
考古与文物 |
1992 |
3 |
91-94 |
朱熹与《太极图说》 |
孙以楷 |
孔子研究 |
1992 |
3 |
32-36 |
周敦颐《太极图》考辨观点论析:驳“非自作论” |
任俊华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2 |
3 |
64-67 |
《周易》探源 |
徐锡台 |
人文杂志 |
1992 |
3 |
83-86 |
周易象数和中国术数学:中国哲学的文化背景剖析 |
胡孚琛 |
社会科学战线 |
1992 |
3 |
45-53 |
起源与目标:易学问题的界定 |
杨宏声 |
探索与争鸣 |
1992 |
3 |
51-58 |
《周易》的“无平不陂”观及其应用思想 |
曲日一 |
学术研究丛刊 |
1992 |
3 |
34-39 |
对《周易预测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失误》一文的献疑 |
李一尘 |
殷都学刊 |
1992 |
3 |
26-28 |
卜辞“受葛年”新解 |
朱桢 |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3 |
44-50 |
《易传》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
舒默 |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
1992 |
3 |
121-124 |
《二程集》中《易序》作者考辨 |
庞万里 |
中州学刊 |
1992 |
3 |
69-71 |
《周易》的本来面目 |
刘知渐 |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 |
1992 |
3 |
1-8 |
略论《易传》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 |
王德裕 |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 |
1992 |
3 |
9-17 |
《周易表解》自序 |
潘雨庭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1-8 |
宋易在元代的发展 |
梁起炫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22-27 |
《焦氏易林》作者考辨:兼与黎子耀先生商榷 |
陈良运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28-32 |
《周易参同契》作者考 |
方春阳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33-36 |
《周易》、武术与灵感思维 |
燕子杰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37-43 |
诗性智慧的结晶:从《周易》看中国古典美学 |
杨岚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44-52 |
《周易》哲学精神的新诠释:读《周易阐释》 |
李景林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53-54 |
《周易》古经词汇琐议 |
牛占珩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55-58 |
易群研究 |
欧阳维诚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69-77 |
卜筮起源及筮法 |
乾元亨 |
周易研究 |
1992 |
3 |
78-80 |
从云梦秦简《日书》看秦国的农业水利等有关状况 |
贺润坤 |
江汉考古 |
1992 |
4 |
50-53 |
说卜辞中的“至日”、“即日”、“日” |
张玉金 |
考古与文物 |
1992 |
4 |
82-83 |
试论商周的重卜轻筮 |
刘玉建 |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4 |
84-88 |
河图洛书考释 |
苏洪济 |
史学集刊 |
1992 |
4 |
68-72 |
再谈河图、洛书的时代问题 |
陈恩林 |
史学集刊 |
1992 |
4 |
73-77 |
蓍草之卜 |
刘继明 |
收获 |
1992 |
4 |
181-193 |
秦简中的楚国《日书》试析 |
刘信芳 |
文博 |
1992 |
4 |
49-52 |
论秦人的多神崇拜特点:云梦秦简《日书》的宗教学研究 |
吴小强 |
文博 |
1992 |
4 |
53-57 |
《周易》阳刚的美学精神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
朱良志 |
文艺研究 |
1992 |
4 |
30-36 |
《周易》美学谈 |
茅原 |
艺苑:音乐版 |
1992 |
4 |
10-19 |
试论帝乙,帝辛卜辞 |
方述鑫 |
殷都学刊 |
1992 |
4 |
1-6 |
马王堆帛书《系辞传》校读 |
黄沛荣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1-9 |
李光地与《易》学 |
詹石窗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12-18 |
《周易》丹道思想初论 |
刘国梁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19-26 |
象数易与义理易之流变:从易学发展的角度看象数、义理、卜筮三者的关系 |
刘光本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27-35 |
《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序 |
方克立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36-41 |
《周易》与具象思维 |
朱锋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42-49 |
《周易》与脑科学:试论脑功能形态构筑的太极、八卦模式 |
姚志彬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59-65 |
试探“法於阴阳,和於术数”的《易》学思想 |
林中慈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66-68 |
纳甲筮法讲座之一 |
乾元亨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69-77 |
《周易》:国外研究者点滴信息简介 |
沈延发 |
周易研究 |
1992 |
4 |
78-80 |
论格非、苏童、余华与术数文化 |
胡河清 |
当代作家评论 |
1992 |
5 |
36-42 |
《周易》的类推思维方法 |
朱志凯 |
河北学刊 |
1992 |
5 |
21-26 |
郭沫若与易文化 |
王本朝 |
河北学刊 |
1992 |
5 |
55-60 |
论太极图是原始天文图 |
田合禄 |
晋阳学刊 |
1992 |
5 |
23-28 |
简论《易》之诗化与《诗》之哲理化 |
陈元锋 |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
1992 |
5 |
55-59 |
思维内反馈操作的太极图方式 |
尚乐林 |
甘肃社会科学 |
1992 |
6 |
15-20 |
简论《周易》的管理思想 |
李佩琴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6 |
137-138 |
太极图及八卦探源 |
赵忠文 |
晋阳学刊 |
1992 |
6 |
55-60 |
“筮起于数”之探索 |
黄石声 |
开发研究 |
1992 |
6 |
59-62 |
《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序 |
李学勤 |
考古与文物 |
1992 |
6 |
49-50 |
易象的表达方式及其美学意义 |
吴廷玉 |
人文杂志 |
1992 |
6 |
115-121 |
对算命的理性剖析 |
何鸣鸿 |
社会 |
1992 |
6 |
42-44 |
易理三论 |
陈望衡 |
社会科学家 |
1992 |
6 |
78-85 |
《周易》中假言命题及其逻辑表达式 |
王极 |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
1992 |
6 |
28-32 |
从《周易》看西周时代的华夏民族精神 |
翁银陶 |
中州学刊 |
1992 |
6 |
121-125 |
医易同源简论 |
王德敏 |
贵州社会科学 |
1992 |
7 |
30-32 |
漫话“相思卦” |
刘桂秋 |
文史知识 |
1992 |
7 |
46-49 |
刺戈铭与术数崇拜 |
蔡运章 |
中国文物报 |
1992 |
8.16 |
3 |
卜筮决婚 |
曹定军 |
文史知识 |
1992 |
9 |
70-73 |
乾卦狮形桩功修持要领 |
解佩启 |
武魂 |
1992 |
9 |
23-24 |
易象与意象:超象表达形式及美学意义 |
吴廷玉 |
学术月刊 |
1992 |
10 |
46-52 |
论封爻符号的起源及《周易》的意义层面 |
陈道德 |
哲学研究 |
1992 |
11 |
60-67 |
徜佯于《易》与不易之间:读《象数与义理》有感 |
俞晓群 |
博览群书 |
1992 |
12 |
16-17 |
算命市场探访 |
贺晓林 |
了望:新闻周刊 |
1992 |
35 |
31-35 |
《周易》变易之道与企业管理治变求活之理续 |
吴铁铸 |
思维科学通讯 |
1992 |
1/2 |
82-89 |
科学·周易·科学易 |
陈__明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
1992 |
13(6) |
18-23 |
《周易》的历史观简论 |
王子耀 |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2 |
14(1) |
28-35 |
《周易》命名义辨析:“周而复始的阴阳学说” |
徐向洋 |
淮阴师专学报 |
1992 |
14(3) |
48-49 |
论司马光《易》学思想的两个支点 |
赵瑞民 |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15(4) |
38-41 |
谈《周易的智慧》 |
戚文 |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2 |
16(2) |
120-121 |
论连环卦 |
王俊龙 |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2 |
16(2) |
25-28 |
《周易》的“中“与“变“ |
周文玖 |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
1992 |
19(2) |
69-72 |
河图,洛书与八卦 |
张今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1992 |
19(3) |
1-9 |
扫除迷雾,廓清天宇:评宋祚胤《周易经传异同》 |
游唤民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92 |
21(2) |
124-126 |
《横渠易说》与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 |
刘学智 |
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
1992 |
21(2) |
30-35 |
周易的哲学要义:华夏文明剖视系列 |
李丕显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
1992 |
29(6) |
3-9 |
浅论《周易》尊卑等级观念对我国古建筑的影响 |
刘天华 |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1992 |
3(2) |
20-26 |
《周易》中的领导学思想初探 |
尹邵安 |
湖湘论坛 |
1992 |
5(2) |
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