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来稿照登 -> 正文

[孙贵平]太极思维的生态与整体伦理(4)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8-11-02     点击次数:

十五 太阳中心的“压力”和质量程度是不是比太阳外围更大、更密一些呢?如果是,那它有没有可能成为和达到象“坍缩星”一类的程度呢?

 

答:由于系胞积体的聚缩效应,太阳中心所受到的“压力”及其达到的质量程度是比太阳外围更大、更密。然而,虽然太阳中心所受到的聚缩压力及其形成的质量形势比其外围更大、更密,但“压力”越大,形势越紧迫的部位(如太阳中心),其产生的爆发力和反抗力也就越大,它所转变、辐射和释放出来的东西及其形势也就越强、越猛,太阳外围的质量和所受到的聚缩压力似乎比太阳中心要小一些,但它的转变和释放程度也就相应小些,但不管多大多小,只要达到了转变和释放程度,它就会随时随地进行相应的转变和释放,而决不会有任何保留,真可谓大有大的释放,小有小的释放,这就使得太阳中心和外围的实际质量形势或说紧破程度都基本上保持和浮现在一个充许的极限转换值上,但其温度,变化和爆发的形势可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太阳中心部位虽然压力大,聚拢强、但其转化、释放乃至爆发的程度,也相应越强、越猛、越势不可挡。这也就相应地改变和减轻了它极端处的极端现象,而使事物保持在一个存在的水平上,而决不可能出现象“坍缩星”那样的存在形势和向一个方面的无限压倒,这也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所现。(真可谓大有大的平衡,小有小的平衡,整体有整体的平衡,个体有个体的平衡,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基础,没有平衡一切都将丧失。)

当然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太阳外表,其实并不属于真正的太阳部位,它只不过是太阳所发出的“烈焰”,或说释放效应场,真正的太阳部位其质量和形势都远比我们看到的太阳外表要大和密得多多。

 

附:“超新星”是怎么回事?

 

“超新星”是怎么回事? 用生态和系(细)胞观念来说:当一个天体系(细)胞内空间压力突然和极剧加重、加大时可导致其核心部位即太阳的极度爆发和闪耀,而形成超新星现象。造成系(细)胞内空间压力突然和急剧加重、加大的原因有多种,如 :一,突然受到外界或更高一层次上势力的挤压和逼迫(破)。二,系(细)胞本身的肿胀现象,即非正常的生理因素和现象。三,系(细)胞内部突发事件的产生,如极强形势的爆破和突变等。但不管何种原因一旦解除根由超新星现象即可结束,因为所谓的超新星决不是客观中的正常和普遍现象,而是一种意外的、突发的、短暂的和个别的形式和现象。

系(细)胞内极大压力现实的形成及其所造成的超新星现象,似乎也从另一个方面、又一次地向我们说明不管多重、多大的天体压力,也不会形成象坍缩星那样的形势和向一个方面的无限压倒,而使客观变成无、变成空、变成黑,客观永远是平衡的,不平衡的是我们狭隘、单调的思维和思想。

 

十六 细(系)胞观的集成

 

从一个细(系)胞的形势观念上,我们合理地解说了宇宙、太阳、黑洞等现象(当然还有前面和后面的一切),这是巧合吗?是巧合,是巧夺天公的巧合,是与客观相一致的巧合。如果没有和不存在细(系)胞现象,那又怎么能产生和解释得了这一切呢,可见细(系)胞现象和细(系)胞天体的真实存在及其作用和意义。

可以说凡是能用“引力说”和“爆炸说”解说的一切天文现象,用细(系)胞说和生态属性说都能解说,而且更具客观性、平恒性、完整性和鲜明性。

一些用“引力说”和“爆炸说”无法解释的天文现象,如太阳是怎样形成的、对黑洞的发现、宇宙空白区是怎么回事、“提丢斯——波得定测”产生的原因、宇宙间的运动现象和组织系统为什么能够形成乃至宇宙的产生等等等等都能够得到统一的、可行的解答。

本文所阐述的细(系)胞及宇宙观念是中国太极思维及其整体观念的产物,也是中国哲学对现代哲学与现代科学所无法解决和认识问题的一次尝试。阴阳观的认识方法即平衡性与对称性地发现和认识世界则是中国哲学的思维基础,也是使我们能从单一片面的唯物或唯心式思想观念中,从科学与神学对物质或意识的不断深入和钻研式思维中解脱出来的有效方法。

 

 

太极神图

 

十七 宇宙的边缘

 

宇宙有边吗?

许多人都好这样问或想,现代科学也在寻找和形像宇宙的边缘,尽管他们动用了极高倍数的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光子望远镜,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发现和找到宇宙的边缘。

茫茫的宇宙、无限的天体似乎是无穷无尽的,不假,这种散漫的形势,茫目的所见,再加上一望无际的遐想,确实给人一种无限遥远、无限庞大的印象,但这也正说明了现代宇宙观的不着边际。大和远,并不等于高和真,也不等于完和全,按照现代科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永远也找不到宇宙的边缘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宇宙到底有没有边呢?可以肯定地说宇宙有边。

宇宙有边,那它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可不可以看看宇宙的边缘呢?好,我们就来说说和看看宇宙的边缘。

现代科学或说现代人们头脑中的宇宙概念实际上只是针对外宇宙部分而言的,外宇宙即宏观宇宙,在这个方面,科学已经做了长足努力,即把对宇宙的观测和视线扩展到几万、几十万,乃至几亿、几十亿光年的遥远距离,但是遗憾的是人们还是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而是在银河系之外又发现了许多所谓河外星系和河外星云,这就等于他们又发现了一个层次,而把宇宙的边缘推向了更加遥远的无望。

是的,用科学的方式,往这个方面的钻研和探讨只能是永远的无望,有朝一日他们终会发现,所谓的银河系和那众多的河外星系它们仍属一个整体或说一个层次,在这个整体和层次之外还有更大的整体和层次在那里潜伏和等待着他们,他们是永远也看不见宇宙的边缘的,因为外宇宙同内宇宙一样,在理论和层次上可以被认为是无限的。

按照相对论的观点来看,我们站在地球上放开眼界去观望和想像外部宇宙,去深入和探讨不同层次天体时空,这不但是对自己真里和现实的出逃,而且也是相应将自己的无限抵毁和缩小,你对宇宙深入得越远,探讨得越广,也就等于你把自己变得越小、毁得越微。

客观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势生命和生态整体所构成的集合,它是以细胞和生命的形势出现的,而所谓宇宙不过是一个整体生命的内部或说是一个细胞内的结构,任一层次和任一个细胞整体对于它们各自体内深层次里的微粒子来说都是一个无限的宇宙。现代科学对外部宇宙天体的深入、钻研和探讨,实际上也就等于他们主动地将自己置于粒子类上去看外层次细胞,去看别的生态整体。粒子是最小的单位和存在体制,是无限可分到最后的状态,以粒子为基准或站在粒子上去看外部和整体,你都能看见些什么呢,你能看见超你之外的原子或分子体魄吗,你能看见更大层次上的细胞和整体生命形象吗,很显然不能,你只能看见一片茫然的宇宙。

粒子是最小单位,也是混沌单位,我们人是由粒子“构成的”,细胞是由粒子“构成的”,各种生命乃至我们周围的空气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可以说任何一种存在都包含有粒子,你以粒子为基准或站在粒子上去看这一切,去看这不同,你能看着吗,很显然也不能,在你眼前出现的只能是一片茫然的宇宙和无形无像的粒子世界。同样我们站在地球这个粒子上,去看外部不同层次天体积体或说生命整体及其结构形像,我们也照样是什么也看不出、什么也看不见的。在以粒子为基准和对粒子的索见中,在茫然一片的粒子迷蒙中,一切都将消失和涣散,一切都将混为一片,混为一谈。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消隐现象,是将客观和生命的消隐,是将真理和真像的消匿,是将不同和相互的混淆,是将整体和一体的消散,一句话是将一切地混沌。

现代科学的宇宙观就是站在这样一个微小,自我和混沌的立场上,同时拌随着对一些极端,意外等现象的猎奇心理,对客观世界和不同层次生命整体的认识与见解。什么一切都是物质的、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什么几万光年、几亿光年的遥远距离等等等等,真象着了魔似的,进入了一片茫然和迷离之中,并正在努力和企求往更大、更远的方向探视和蛙解。这是物质科学及其宇宙观、方法论所得出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们在单一片面领域里和主观自我意识下不断钻研的必然所见,照此下去他们是永远也看不见、发现不了宇宙的边缘的。

是的,以物质观念为准,用自我的小思想,小意识对客观整体的钻研只能是永远的无望,永远的没有和不着边际,它就象是一个陷井,掉进去永无出路。

与外宇宙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内宇宙,即微观粒子宇宙,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宇宙的概念,这是不对的,内宇宙丝毫不比外宇宙逊色,它们是互相对应的,只是方向的不同,任何一个星球或细胞都有自己内部的微观世界即内宇宙,同时,也又都包含在外部宇宙这个更大的生命和生态整体之中,没有内宇宙,也决不会有外宇宙,这是物质世界相对在我们面前的两种显示。这内宇宙有没有边呢?科学对它早已做了结论即“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无限可分就是说它可以不断地、多层次地存在和分解下去而永无头绪,也就是说对内宇宙的深入和探望也是看不到宇宙的边缘的。

内、外宇宙都是无限,那哪里才是宇宙的边缘呢?

“——哦,即然宇宙是细胞生态的内部,那细胞的边缘一定就是宇宙的边缘了。那这个细胞究竟有多大,它的边缘或说界限在哪里呢,或是我们应该把它划定在哪一层次上呢?”

错了,我们不应该再进行这样的探讨,这是毫无意义、永无止境的。因为所谓细胞的边缘,也就是太阴的表现形势,而太阴在事实上恰是负性宇宙的纵深和内里,是单纯细胞液方面(或说片面)不断向负性体制形态的一种加伸和迈进,它是几个或无数细胞的共有,合作与网络,及其逐渐向更大一层次存在体制和形势上的深入与融合,它决不是宇宙的边缘,而是负性宇宙的纵深和集中表现,而且天体细胞可以被认为是分不同和无限层次的。所以,人们往这个方面对宇宙边缘的想像和探索是人们思想上可能进入的另一个误区。

那么哪里才是宇宙的边缘呢?既然说细胞的“最外围”不是宇宙的边缘,那难道是细胞的另一端、与太阴相反的太阳吗?又错了,太阳是正性宇宙的核心与密集,是物质教及其宇宙观的主公和主攻方向,所谓正性宇宙就是细胞核的方面及其显示。不同层次的细胞核内都有一个太阳即所谓核心,这些不同层次的太阳或说核心相对于我们来说将是不同的存在事实,它们有的是密集的星团、有的是恒星、有的是地核、有的是粒子、向这一方面的寻求与探望、正是物质论、宇宙观产生迷离现象的根源,也正是我们所要扭转的方向,它决不是宇宙的边缘,而是正性宇宙的核心与密集。

用平衡和对称性的观点来看,太阴与太阳只不过是天体细胞内对应两个片面上不断向偏里和极端处的延伸与迈进,属程度上的两个无限。

细胞的两侧又都不是宇宙的边缘,那么哪里才是宇宙的边缘呢?

是啊,哪里才是宇宙的边缘呢!?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宇宙的边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就是世界,它就在我们的脚下,在任一层次、任一个的天体细胞中都有它们自己的世界,即正负宇宙的边缘和界限,内外宇宙的区分和划别之处。

我们知道所谓宇宙不过是一个整体生命的内部,任意一个细胞或生命整体对于它们各自体内深层次里粒子核上的微小活性物来说都是一个无限的宇宙,它们对外部不同层次宇宙天体的观望和想象很显然是将自己和生命的无限抵毁和缩小,也是对自己真里和现实的脱逃。事实是我们站在不同的层次和层面上,以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去看待和审视宇宙时,宇宙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存在事实。我们钻进细胞内站在深层次的微粒子上,以最小单位观望细胞时,细胞便成了宇宙,成了一个巨大的星系团,如果我们跳出这个细胞和宇宙之外,以最大单位和层次上的眼光去看待和审视它,那它可能也就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质点,小小粒子(这就象是我们看一个小细胞,小粒子一样),显然这是两个对峙的叵测,也是两个超越了现实,超越了可能后对细胞生态的事外和无济之谈。小与大是两个脱离,两个望想,小的将整体和生命分化消视为无数的单个、散漫的一片;大的凌驾于整体和生命之上、现出一副轻蔑和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恰是物质宇宙观与天外神灵的对视和遥相呼应,这两种倾向和宇宙观都是对生命现实和真里的脱逃,以及对客观中的生命整体——细胞生态的无视和无知。除了这两种宇宙观即无限大的迷茫宇宙观和无限小的质点宇宙观之外,还有一种宇宙观,那就是生命和生态宇宙观。

当我们回过神来,转过念来,站在我们应该站的位置即细胞内的世界上,以主人和生命的面目面对现实,进入真里之中,再去看细胞内的宇宙,那所谓宇宙也就变成了天地的内容。

宇宙在细胞内针对世界上的生命来说也就是指天地的内部,即正负粒子或原子的分布形势,天地是正负宇宙在细胞内的概括和归拢,是宇宙以整体面目的展现及其外形,在任一层次和任一个天体细胞中都有其相应的天地或说细胞液与细胞核这对称的两个方面及其更深层次里的宇宙概念,而世界就迄立在它们之间、它们之外、它们之上。

天地是我们进入现实当中以后的宇宙,当然这个宇宙是被缩小了几个层次,是一种收缩了的宇宙。这样的收缩合不合适呢?完全合适,这是使宇宙更进一步地真实、贴切,让宇宙更完整地出现,幅员,也是让我们人类之魂从茫然中归来,从粒子上升高。

细胞是一个完整的天体和生态整体,不同层次、不同形势的细胞之间即有连带,又各自独立,即有差别,又大同小异,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客观,而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势的宇宙,就包含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势的细胞及其天地内,决没有超出细胞的宇宙,也没有不属于细胞而单独存在的宇宙,因为客观中的一切都是生命的产物和创造,都是整体的所属,没有细胞,没有生命决不会产生一切。那种所谓超越层次、超越时空、包含一切、概括一切、无边无际、无垠无限、甚至超出生命和生态之外的宇宙观念,那其实是人们的一种混沌和茫然思想以及对不可想象、不可理喻、不可规范、不可法度等恶劣理论形势的进入。细胞是个完整的天体和生态整体,在任一层次和任一个细胞中都包含有天地和宇宙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就是:天地是正负宇宙在细胞内的概括和归拢,是宇宙以整体面目的展现及其外形,而宇宙则是指天地内部的微观结构及其粒子或原子的分布形势,相对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完整的客观天体中或说细胞积体中,天地比宇宙大、比宇宙高、比宇宙完整,也比宇宙更真实、贴切,而细胞则比天地大。我们对外部宇宙星空的观望,其实也就是对其它层次天地内部(或说客观生命体内)微观景象的一种张仰。应该说这属对低层次存在现象和份外宇宙观的进入,也是对客观中的真理即生命和细胞的突破与脱离。

由无限的宇宙一跃变成了天地,这是将宇宙的缩小、归纳呢,还是复合、提高?都有了,这是还宇宙的本来面目,是让宇宙的现形和复原,这同时也是让我们人类和生命相对在宇宙和物质面前的提高与升华,这也是还人类和生命的本来面目和地位。

宇宙是天地的内部,世界是宇宙的边缘,这是人类站在高层次上的认识,也是用整体观念和相对论的认识方法对宇宙观的超出和看破。在任一和所有的世界上都一边是正宇宙、一边是负宇宙;一边是内宇宙(微观),一边是外宇宙(宏观);一边是地、一边是天;一边是细胞核、一边是细胞液;一边可见、一边不可见;一边是实性、一边是空性;一边有“太阳”、一边有“太阴”;而世界就迄立在它们之间、它们之外、它们之上,世界是宇宙的边缘,是正负和内外宇宙的界限,宇宙在这里终了。

我们说细胞是一个完整的天体和生态整体,不仅因为在细胞中包含有宇宙和天地等这样的形势和内容,而且在任一层次和任一个细胞中还都有可能产生和包含有生命、世界、自然、气象、光合、高等生命所具有的感情和爱、乃至对各种生命规律的演示、生命和生态不断优化发展和组合的方式与方向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因此我们说细胞是一个完整的天体和生态整体,细胞最大。而所谓宇宙则全无这些内容,它只不过是对不同层次生命积体内部物质结构式的发现,是往生命深层次里微观景象的张仰,是无知、无望、茫然、瞟渺的所见。

任一层次和世面上的生命,只有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上,才最有意义,最能发挥作用,离开了自己的世界,离开了生命和生活的园地,离开了培养和造就他们的细胞生态,那就等于对生命的放弃,对真里和现实的出逃,那他们的生命也就不可能再有新的升华,这是生命的一种坠落和偏移现象,也是没有认识和掌握到客观真理而产生的可悲下场。

人类能否认清宇宙的边缘,并从宇宙和物质中钻出,这是关系到我们人类能否重归客观,向生命领域升华,并得到生命和生态的永恒与辉煌的关键。

欢迎人类从迷茫的宇宙中钻出,从战胜宇宙的奇迹中归来。

 

十八 天地的形成?

 

天地——我们生活的基础和基地,我们世界的两则与实空,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是谁开辟了天地呢?

在中国有个神话说是盘古开辟了天地,真的是盘古吗?当我看完了那篇神话后,我坚信了是盘古,确实是盘古开辟了天地。

那么盘古是谁呢?请看书上是这样写的: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你看出来了吗,盘古是谁呢?

很显然盘古是个整体生命形像,而所谓鸡子(即鸡蛋)也正是细胞的结构形势。

文中的意思如果译成现代话就是:天与地这两种混沌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鸡蛋(细胞形状,是一种有生命活性的存在),“盘古生其中”意即在这个巨大的细胞形体中蕴含着一种生命之灵或说生命效应,我们不妨叫它做盘古、盘古意即盘踞恒古,具有至始至终和客观本原的意思,由于盘古的力量或说客观本原、生命效应的作用,在漫长的岁月中(万八千岁),天地才得以出现和形成。“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意思就是说在这个细胞形体中具有一种清升浊降的作用和功能,即清的、轻的、负的部分上升归天,浊的、沉的、重的部分 下降归地,或说所谓天不过就是蛋清部分、所谓地不过就是沉浊的蛋核部分,这是不可分割的一阴一阳。盘古在这个整体中,每日都在变化、孕育、生动,或说生命的活力在这其中,每日都在显示变化。天是它的神运(或说是意识方面的表现形势),地是它的圣体(或说是物质方面的显示),神圣的整体、无上的生命就是盘古的形像和天地得以开辟和存在的原因。盘古也可以看做是全宇宙整体生命形态的化身,而且这个整体生命还在不断地生长和变大(或说澎涨)。

这就是古人对天地开辟的认识。对于古人的认识我们没有必要去生说硬教,信不信由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生命开辟了天地。

现代人类对于生命在稳定和开辟天地的作用上还没有认识,还没有领会,因为我们还没有进入客观真理,没有进入对生命和生态的发现,这就使得我们很难对一些客观事实得以清楚和明了,但起码我们也应该看到以下几点生命在地球天地的形成上所起到的作用和事实:

一、全宇宙整体生命形态对地球的关怀和孕育。客观是一个生命的形势,全宇宙是一个硕大的生命和生态整体,我们地球不过是这个生命和生态整体或说细胞中的一个小小质点,地球细胞的出现与产生,很显然是与全宇宙这个巨大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整体分不开的,没有客观中的生命效应和生命现象,没有全宇宙这个生命整体对地球的影响和蕴含,地球细胞及其天地是决不会出现和形成的。

二、地球的细胞现象及其对天地的制辐。地球的细胞现象对天地的形成具有一种制辐作用,即对正性领域及其存在形势的聚拢现象与对负性领域及其存在形势的扩散现象,它使天地在细胞内的相应位置上相形而成,同时细胞生态内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清升浊降作用、即以世界为基准的,清的、轻的、氢的部分上升、归天,浊的、沉的、重的部分下降、归地,这是细胞生态内的一种特有功效,它可以使一些对天地的破坏和混沌现象如爆炸、烟雾、尘埃、火山喷发等得到及时地消除和解决,即将其清升浊降,分解和分离掉,各自归位,保持了天地的自然形貌和原有大概,使天地相形,如果没有细胞生态的这些功能和作用,那天地也是不会形成的,当然细胞生态的功能和作用并不只是这一点,而是表现在一切方面,所谓清升浊降使天地分明不过是细胞生态内的一种自然和必然现象。

三、天地本身的生命性质。天地在细胞内其本身也是以生命的形式出现的,我们管这种生命形式叫旷物生命。旷物生命的存在使可能造成弥漫和混沌现象的松散结构和弥沙形势得到溶解,消化和有机组合,而使其以整体结构和组织结缔的形势出现,如岩石、矿藏、地壳等,这些形势的存在很显然是对混沌和弥漫天地现象的一种抵制和反抗。

四、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对天地旷物的把握与扶殖。世界上的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对天地和旷物生命的形成起着绝对的作用,如果没有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及其在天地间的把握与围护、作用与效应,天地间必将进行直接地、无休止地互相渗透和侵袭现象,造成旷物生命的风化、水蚀、糜漫和涣散、直至沙漠的形成、潰野的出现、大气层也会随之消失和改变、水份也会不断地向外消散等,一句话失去了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天地旷物也就失去了向清欣、美好方面的发展,而走向生命的衰变和溃败。由于生物生命的消失,天地间混合效应的发生,细胞的平和与稳定将被打破,天地内部也会同步地引起涌动和冲突,造成火山、地震、狂风、海啸、暴雨、雷电等,这就好比把电的正负两极直接短路一样,势必会造成旷物生命的大量耗损和剧烈惨变,形成各种自然灾象,直至生态能量和效应的耗尽,而使天地从原来高层次的活性和生机状态转而进入低层次的溃疡和休眠状态乃至朦胧之中。可以说世界、生物层(包括海洋里的生物)被破坏和丧失多少,就会出现多少自然灾害,就引起天地旷物的多少忧伤和烦燥及其相应的天地变态。

生物与旷物是对称并存的关系,单纯的旷物生命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或说只能算是半个生命,蒙笼中的生命,它就好比一个“卵子”,必须要有生物生命这样的“精子”来配合与扶殖,才能不断地得以完善和提高,才能进入另一种生命和活性状态,生造出更新、更美、更优良的天地来。如果没有生物生命的配合与扶殖,及其对旷物生命的新陈代谢作用,单纯的旷物生命必然走向生命的破产与潰败。

地球上的沙漠是一种没有生物层的现象,天地间进行了直接的渗透、侵袭和风化,形成了一片混沌和松散的形势,如果不是地球整体生态和细胞现象对它的影响和把握,它必将是暴土飞沙、昏天暗地。象沙漠这样混沌和糜散的形势,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天生就有的吗,是没有进入生命之前的混沌初起吗,显然不是。闻名世界的撒哈拉大沙漠不是已经被证明曾是一个繁茂的绿洲吗,在那里还发现了大量的壁画。那么沙漠——混沌现象的出现是怎样形成的呢,很显然是由于绿洲和生物的消失,是由于生命现象的消亡,如果始终有生物生命对它的把握与扶殖,它是决不会发展到象今天这个样子的。可见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对稳定天地,对优化旷物生命组合起着一种多么直接、多么重要的作用。

生物与旷物根脉相连、息息相通,相互之间已构成了一种对生命活力的促进与促成及其生命的连带关系,生物生命的功能和作用与旷物生命的功能和作用互补、互用、互生。人类的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整改山河、爱抚自然和动物等等也都是对天地的一种扶殖和安定,是对混沌、糜烂现象的修复和医治,或干脆说就是一种开天辟地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没有生命就没有天地。

没有生命就没有天地,这是不容置疑的,这么说不只是因为没有了人类和其它生命就没有必要和没有谁能分清和认识天地的问题,也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没有了你,没有了我,没有了我们对天地的认识和承认,天地不是照样存在吗的论调。而是我们应该看到没有了客观和全宇宙这个生态整体,没有了所有生命和生命现象,没有了细胞和细胞结构,天地根本就不能生成和出现,也根本没有形成天地的条件与可能,因此可以说是生命开辟和造就了天地。

可能有的人会想在没有形成生命和世界以前,天地一定是一片混沌了,或是象什么宇宙爆炸学说中爆炸前的那样一种存在形势等,这其实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癔造,没有生命,没有细胞决不会产生一切。所谓天地、宇宙一片黑暗和混沌,或是处于极端之外无可想像或等待爆炸的那样一种存在形势是决不会发生的,那是一种比现实情形更为苛刻,更为难以形成的现象和局面。这种印象和意识的产生完全是人们主观上的产物,是一些人在脱离了现实和真里后所进入的一种对极端和虚无境界的追求。

“天地始者今日也”这是中国儒家学派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说客观事物每天都是在变化、孕育、生动的,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和因素的产生,因此也可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开端。我们只有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住现在,把眼前的一切做好,才能使我们和整个地球生态都不断地得以完善和提高。

地球细胞与其它所有的行星细胞一样,在客观中既有它们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所谓共性,就是说所有的星球细胞都是客观整体生命的产物和创造,都是生命和生态效应的结果和所属,没有整体、没有生命与生态决不会有一切。而特性则是指由于各个星球细胞在客观中所处的位置、被孕育的环境和条件等自身境遇性因素的不同,以及细胞内部生命们的所为和动向、观念和理想、对客观世界的领悟程度和发展趋向等因素的不同而相应造成的不同特色,我们称之为特性。共性属客观性因素和功能,特性属自主性因素和功能,客观性因素和功能即共性是客观本质和本原的具体表现,而特性即自主性因素和功能及其可能会把细胞生态带进的不同境界则是与细胞内生命份子们尤其是人类的思想行为和世界观分不开的,不同的理想和世界观将把人们和细胞生态引向不同的归宿。

十九 客观的本原

在全宇宙之中,在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生命的,是生命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是生命将宇宙组合并造就宇宙,是生命制辐了太阳与太阴(或说太空)以及物质和意识等不同形式,也是生命使我们领受一切并带领我们走向未来,生命是最原始的也是最高级的出现形式,客观中的一切变化都是生命的变化,客观中的一切存在都是生命的产物和创造,没有生命便没有一切。生命就是客观,就是整体,就是不同层次,不同形式间的相互扶持与和做。细(系)胞则是客观和整体的具体显现,是生命的至高层次和完整概念——生态的代名词,也是我们对自身以外更大层次和形势上生命组织形态的一种认识和领会。

不管是天地、还是宇宙,不管是太阳、还是太空,不管是物质、还是意识,它们都是客观整体生态所包含和创造的内容,也是客观整体生命形态的必需和必备,我们决不可以把这些内容与生命和生态相分割,也不可以用非生态的思想来看待和理解它们。客观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它是由不同层次和形式内容的组合而成,是一个平衡,完整,和谐,相承的一体,这个一体就是使我们以及所有星球和星系都能够生存和运动的客观生态环境体,我们都应该认识、理解和领会的客观本原。

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说整个宇宙自然其实就是一种生命过程,是更大层次上生命整体内部的一种活性表现,这也是使宇宙之所以能够生成、存在和保持的根本原因,即生命和生态的作用与产物。

 

对客观世界整体性和生态本原的认识和阐述是太极所要表达的两个根本性内容,也是中国哲学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对于中国哲学的这一基本观点和立场,在后来的儒家学说中根据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被形象地称之为“天命观”。“天”即客观整体,“命”即一种生命和生态形式,观即观点、观念、世界观,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本质和原理认识上的一种基本看法。“天命观”用现代人的说法也就是整体生态思想观,这是儒家的世界观,也是儒家在太极思想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本质和原理的一种最形象化的称谓。 “制天命而用之”即制造出更新、更美的客观环境和生态形势来为人类和生命服务,这是儒家思想、也是中国哲学和太极思想所包含和创立的内容之一。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孙贵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