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来稿照登 -> 正文

[郭胜坡]论《火珠林》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06-28     点击次数:

                                                     郭胜坡
                               (清华大学 哲学系,北京,100084)
                        
   摘要:《火珠林》纳甲筮法上承汉易,下寄宋明,影响至今。其文化内涵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
部分,其人文精神的归属点也随着多元的凸显而归于今人的生命起点。本文初步分析了《火珠
林》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及内涵中人文精神的最终归属。
   关键词: 《火珠林》  纳甲筮法     阴阳   生存    自我
  Cultural Connotations on Na-jia-shi-fa of “Huo-zhu-lin”
Abstract:  With its history dating back to the I ching of Han Dynasty, passing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y, the na-jia-shi-fa of "Huo-zhu-lin"(火珠林)is still 
influential today.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have been a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wake of multi-facets, the terminal point of its humanistic spirit 
begins to become the starting of man date toda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na-jia-shi-fa of" Huo-zhu-lin " and the terminal points of it 
humanity.

Keywords:   Huo-zhu-lin(火珠林) Na-jia-shi-fa  Yin -yang  existence  ego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卜筮之法作为“天文”与
“人文”的结合物在中国源远流长。西汉后期的《京房易传》创立纳甲筮法,从而创立了《周
易》占筮的新局面。至唐末《火珠林》问世,此法已大体定型。后代《通玄论》《奥妙歌》《黄
金策》等书的出现致使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火珠林》纳甲筮法虽存有京氏纳甲筮法遗风,但毕竟冲破了汉代浓重的天人感应的氛围,最终建立了以模拟现实生活诸种矛盾错综交织为主要特征的人文体系。后世的纳甲筮法也最终未
能超越这个体系。从现存资料来看,《京氏易传》纳甲筮法的积算方法并没能系统的建立起来,

    《火珠林》纳甲筮法的积算方法却影响甚远。《火珠林》筮法的成就就在于发展丰富了《京
氏易传》的纳甲法,并在现实中把筮法的人文精神同中国原始文化所传承下来的性命之理、生存
之道进一步联接起来,使筮法有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一、 起卦之法的传承和断卦的“易道逐心”
    “以钱代蓍”之法,学者多以为始于《京氏易传》,萧汉明先生说[1]
项安世的《项氏家法》云:以京氏《易》考之,今世所传《火株林》者,即其法也。今占者以三
钱掷之,两被一面为“拆”,此即两少一多,为少阴爻也;两面一背为“单”,此即两多一少,
为少阳爻也;俱面者为“交”,交者拆之,此即三多,为老阴爻也;俱背者为“重”,重者单
之,此即三少,为老阳爻也。盖以钱代蓍,一钱当一揲,此自后人务为捷径,以趋卜肆之便,而
其本意尚可考也。又说:
    尚秉和《周易古筮考》云:揲蓍为占,其法太繁,有不能用于仓卒之时者,故古人以金钱代
之,盖自京、郭而已然矣。萧汉明先生认为:

    尚先生谓‘自京、郭而已然矣’,恐为误信项安世之言所致。”其根据是《京氏易传》:
奇藕之数,取之于乾坤。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也;坎离者,阴阳之性命。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
而成卦。卦象定吉凶明得失,降五行,分四象,顺则吉,逆则凶。夫《易》者,象也;爻者,效
也。圣人所以仰观俯察,象天地日月星辰草木。万物顺之则和,逆之则乱。夫细不可穷,深不可
极,故揲蓍布爻,用之于下。筮分六十四卦,配三百八十四爻,序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定天地
万物之情状。故吉凶之气,顺六爻上下次之,八九六七之数,内外承成之象。

  其判断应该是正确的。卢央先生在《京房评传》[2]中亦说:
  京氏亦在其建构过程中,大约尚未论定一个有效的占法,京房即投入卦气的学习和研究……他
后来没有来得及再回到这方面来,因而京易卜筮之法并没有确立,只是其框架大体已建构起来。故后世在此基础上建立火珠林法以进行占卜。

从《火珠林》本身来看,它只提到:

    四营成易,八卦为体;三才变化,六爻为义。
    可见“以钱代蓍”之法应是在汉唐之间逐渐形成的。实际上,清人皮锡瑞在《经学通论·易
经·论筮易之法今人以钱代蓍亦古法之道》[3]中已说的很清楚:“……是则齐隋唐初,皆已用
钱……”不论怎样,“以钱代蓍”实是以简代繁,方便多了,抗辛斋认为:

    揲蓍之四营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事既繁重,而需时甚久,欲意志不纷,终此六爻,殊非
易易。乃易之以钱,则一钱代四营之用,三钱得一爻之象,减十有八而为六,缩短时间三分之
二,庶心志不繁,精神易贯,而阴阳变动,仍有合于大衍之数,而得乾元统天之义。是以后世习用不废。[4]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火珠林》起卦之法是由最初得蓍草,根据现实需要一步一步演变而成
的,而占卜所最终的依据仍是“大衍之数”。这也说明自《京氏易传》至《火珠林》的卜筮之法
并非讖緯之流。《火珠林》云:

    易道逐心,出于混元;大道逐性,出于神仙。易本逐心,天地合体,阴阳假神,出于混元。
一得一失,皆在日月盈亏,一离一合,皆从无而立有,故易本逐心,人灵神辅,显明在乎信,吉
凶在乎人。
   以阴阳变易解释人道吉凶,显然是《系辞》的哲学观点。又说:
凡占卜,存心道性,不可一毫私念于中。取用象在乎果决,不要狐疑,妙处当以心会神颂,有不
可言传者也。如此则神灵辅助,随吾取舍而用之,自然灵验矣。故曰易道逐心。

    可见除了各种力量综合比较之外,还要“存心道性”不起私念,否则“神灵”不助,“诚信”则“随吾取舍而用之”。这与《中庸》“诚”“明”“尽性”进而“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与天地参矣”是一致的,与宋明理学“存天理,去人欲”也具有一致性,或许这是宋明之
人加上去的。然而卜筮之“存心道性”是《火珠林》纳甲的总体要求却是一直存在的。“易本逐
心”与以阴阳变易来解释人道吉凶,说明“吉凶在乎人”,也进一步与卜筮的本源目地“命由天
定”从而“求助于神灵”发生了矛盾。这对矛盾也是人们心中对“天”与“人”关系的困惑,从
根本上说是对生存问题的困惑。对这种困惑的追问同时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解答方式。这种特
殊接待方式的特殊性就在于不把这对矛盾看作水火不容,而是视为对待的一体,视为一个生生不
息的运转过程,在此运转过程中一切看似有限的东西统统转向了无限,从而自己的生存观念也就
没了问题。这种生存观念就是中国人的性命之理,也体现了中国人特殊的人文情怀。《火珠林》
作为流传千年有余的“算命”之书,其存在除了经济基础、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外,也与这种
特殊的人文情怀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说,《火珠林》的人文精神能满足中国人特殊的民族心理的需
要,《火珠林》最基本的思维路向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基本的思维路向是一致的。
    《火珠林》法不同于《京氏易传》之法,不同之处最主要的就在于其大大削减了汉代的天人
感应色彩,进一步贴近现实生活,与“人”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吉凶不但是天的意志,最重要的
是人的各种因素组合的结果。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起卦之法的以简代繁、断卦的“易道逐心”,
更主要的还体现在由八宫、纳甲、六亲等所组成的网状结构的组合上。八宫与纳甲是网状结构的
基本框架,六亲取用则完成了对现实生活的模拟,而这种网状结构中所贯穿的阴阳变易思想和对
于现实中自我实现的不断觉醒最终使卜筮走向了吉凶不定,易道的“生生”也随之成了《火珠
林》人文精神的最终归属。
二、 八宫与纳甲的网状结构
    京房八宫卦序与帛本《周易》经文的卦序很相似。按刘大均先生所说,八宫卦序来源更早。
杨庆中《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5]中道:

    刘大均先生则比较了帛书《六十四卦》与京房卦序的异同,认为帛书以八卦相重而成的六十
四卦,可能由《归藏》系统演化二来……刘大均将帛本卦序与京氏卦序画图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说:“京房八宫卦次,两千多年对人们一直是一个谜。马王堆帛本《易经》的出土,终于帮我们
揭开了这个谜:原来京氏八宫横向的八组卦(由本宫八个卦至归魂八个卦),都是由四对互
‘变’的卦组成,而这些互‘变’的卦在帛本卦序中有着完全相同的卦序差数。这就透露了京房
本宫的特殊卦变方式和卦次排列,乃是在帛本《六十四卦》的基础上演变而出……
   八宫卦序传承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火珠林》八宫卦序与《京氏易传》八宫卦序略有不
同。学者一般认为后世八宫卦序均源于京氏易。京氏八宫次序的八纯卦的排列次序为:乾、震、
坎、艮、坤、巽、离、兑。此种顺序出于《说卦》:
   乾天,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火珠林》的八宫次序图为(图二): 
 
    其爻变之法与《京氏易传》八宫爻变之法相同,而其八纯卦次序为:乾、坎、艮、震、巽、 离、坤、兑,却为后天八卦的次序。此种顺序亦出于《说卦》: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 
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皆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
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
“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
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
北方之卦也,物之所成,终而所成也,故曰“成言乎艮。

  因而《火珠林》八宫不是纯粹照搬京氏易,而是把京氏易八宫同《周易》重新结合的产物。
《说卦》中乾坤为父母卦,各统率三男三女一段主要体现的是八卦对待生成思想(后世邵雍把这
种对待图式称之为先天图式,并名之为“体”,“出乎震”一段主要表达阴阳流转思想,邵雍称
之为后天图式,名之为“用”。祥见邵子《观物外篇》)。有对待为主到流转为主表明了自上古
流传下来的天人观念经过汉学的整理和发展已为中国的天道观确立了基本路向。而后世宋明之学
本体的建构不过是对以往的天道观的不同发展和诠释,在新的解构、诠释和发展中进一步促进天
人关系下自我的觉醒,传承自原始文明以来的有限自我不断向无限自我扩展的或自觉、或不自觉
的生存动力。《火珠林》既是这个生存动力的产物,又是汉唐至宋明之间传承这个生存动力的载
体之一,因而又是此生存动力很好的证明,其证明就寄存在它膨大而又复杂的纳甲系统中,因此
我们只好对其系统逐步分析。

   《火珠林》的具体八宫分法毕竟继承了《京氏易传》的八宫分法,其继承的原因起码应有两个:
  其一,京氏八宫六十四卦排列周密有序,也与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相合。在京氏易中前人 
已讲的非常明白,这里就不再多说。总之,八宫的六十四卦排列方法为中国的天文历法和人文地
理等知识的加入开启了方便之门,也为纳甲筮法中“天人合一”等观念的切入和发展提供了广阔
的知识背景。
  其二,八宫爻变的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非常相似。
1:八宫自身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八八六十四卦完全依靠自身阴阳爻变而成,不需凭借任何外
来的力量。自身的系统恰似作为一个“天朝上国”而存在。
2:六十四卦是一个有分有合的有机系统。共分八组,每组为一宫,每宫都有宫主,每宫主统领下
属七卦,下临七卦的五行属性都由宫主五行属性而定。宫主都是纯卦,并且八宫主统领各宫又组
成一个既对待又流行的有序系统。
3:每宫爻变时,宫主为“模型”不动,下属七卦对照其“上司”依次爻变,并且原则上不能与本
宫主变的相同,待到相同时便要往下走并称之为“游魂”“归魂”。各宫各卦都有定位,并且如
同户籍制度一样严格划分所属领域。
4:八宫组成六十四卦,但各宫又相对稳定,并行不害,在流行中同气连枝,共同组成一个多元的
统一。
5:各宫个卦包括八纯卦的宫主都是由阴阳爻组合而成。虽说宫主高高在上,原则上不能被超越,
但也未免有下属各卦可能变成自身的忧患。各宫各卦各爻在阴阳变爻下都有“如临深渊”“如履
薄冰”的意识。这种内含的生存意识在现实中既表现为你争我夺的阴险行为,也表现为自我寻求
自由的不断觉醒。这种生存意识实际就是自我由有限向无限的发展动力。由于其基本爻特别简单
而又互相包容,互根互化,因此所组成的系统既表现为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可以
兼容外物的开放系统。
6:世与应说。世在卜筮中代表己方,应代表彼方。应据世的位置而定,总是与世间隔两爻,世由
所变之爻的位置而定。例如一世卦是初爻相对宫主而动。二世爻是二爻相对宫主的二爻阴阳相
反。六十卦则是宫主最上爻而定,因为最上爻时刻有变动之意。游魂安排在四世,归魂安排在五
世,游魂和归魂代表中国人人死之后的精神归依,即尘世的游荡或归藏。

八宫是纳甲的基础,定下八宫,便可以定纳甲了。
纳甲说源于京房。 朱伯崑先生在《易学哲学史》中说道京房纳甲:“其源有二。一是配以十干,
出于《说卦》以乾坤为父母卦……一是配以十二支,来于律历……”[6]《火珠林》纳甲说亦取法
京房,即:
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阴
阳,六位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
也即乾内卦纳甲,外卦纳壬;坤内卦纳乙,外卦纳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
丁。
    各卦纳支法是依乾坤两卦纳支而定.乾卦六爻,从初爻上爻,依次配子、寅、辰、午、申、戌。
坤卦六爻配未、巳、卯、丑、亥、酉。这与《易纬·乾凿度》所说的乾坤十二爻辰方位相似,只
不过这里坤道逆行偶数位。
   八纯卦中乾坤纳支定下之后,其它六子卦纳支也就定了。震、坎、艮三子初爻依次纳乾内卦三
爻子、寅、辰。巽、离、兑三女据阴逆的原则,即兑、离、巽依次取坤之初爻、二爻、三爻为上
爻。按坤所纳支的十二地支中地偶数支逆行依次纳入。列表如下(图三):


    这是八纯卦的纳甲法。其它五十六卦都是由八纯卦内卦和外卦相重而成,纳甲也就跟着相
重。如天水讼卦上乾下坎(外乾内坎),干支取法也就内卦同坎内卦,外卦同乾外卦。其余重卦
干支取法也是一样。
    五行生克系统也是纳甲系统地一个重要地内容。《火珠林》曰:
卦定根源,六亲为主;爻究旁通,五行而取。
意思是说五行生克机制和六亲变化构成了《火珠林》卜筮的主要依据。《黄金策》亦云:
动静阴阳,反复变迁。虽万象纷纭,须一理尔融贯。
    此“理”就是五行生克机制。五行生克机制也很复杂。现先将五行方位和干支方位配以配以
后天卦图(图四),尔后逐渐说明:

(图四)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在中国出现很早。《尚书·洪范》篇中道: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
革,土援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时五行观念还不同于后来所说的五行,更不同于上图中所表示的五行观念。阴阳概念的出现
也很早,最著名的要数西周末伯阳甫论地震: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
乱也。阳伏不能出,阴迫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
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周语》)

    春秋战国时期,五行开始与四季、十二月配应起来。到了西汉,京房才真正将阴阳、五行、
干支纳入易卦系统中,组成一个真正的系统。同时五行生克机制也与卦和爻具体的结合起来。
    五行生克机制最基本的当属五行水、火、木、金、土之间的互为生克关系,。在图五中我们
可以看出并不是单纯五行在运行,同时还有阴阳、干支、四季等在运行。为了明确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古人把六十花甲都配以阴阳五行,并配以常用的物品来表达,如下表:(图六)

花甲

 

纳音

 

花甲

纳音

花甲

纳音

花甲

纳音

花甲

纳音

甲子

 

海中

丙子

涧下

戊子

霹雷

庚子

壁上

壬子

桑松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丙寅

炉中

戊寅

城墙

庚寅

松柏

壬寅

金泊

甲寅

大溪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戊辰

大林

庚辰

白蜡

壬辰

长流

甲辰

佛灯

丙辰

沙中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庚午

路旁

壬午

杨柳

甲午

沙中

丙午

天河

戊午

天上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壬申

剑锋

甲申

泉中

丙申

山下

戊申

大驿

庚申

石榴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甲戌

山头

丙戌

屋上

戊戌

平地

庚戌

钗钏

壬戌

大海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们可以看出五行之间的关系并非如图五所表示的那么简单。例如大海水就不受壁上土克,相
反还有反克之意。这要求卜筮之人随机应变。

    十二支的五行大义,即干支的生、死、绝、旺十二状态。《火珠林》:
寅中有生火,亥中有生木,巳中有生金,土中有死金,戌中死火,未中有死木,辰中有死水,土
兼于中。
又云:

   别,生死之处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没。木受气于申,胎于酉,养于戌,生于亥,沐
浴于子,冠带于丑,临官于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火受气于亥……

现列表如下:(图七)
     

五行

        

         

当令

状态

生长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的是天干,地支也可依此来找。如子水属阳水即按阳干阳水的壬水来找其对应的状态。根据
阳順阴逆的原则,此表所表示的所有状态就可以在图四中找得相应的位置。生、死、绝、旺的十
二状态非常重要,因为五行生克只有在旺、相时才能真正起作用。而十二状态进入流行图(图
四),流行图才能真正的“流行”起来,天干地支才由此运转出吉凶悔吝。趋吉避凶的主要依据
也是这十二状态的运转情况。
    另外干支之间还有合、冲、刑、害等关系。
天干相合有五对,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土。其根据是
天体二十八宿的运行年岁所属五行之气。

    十二支化合六对: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
土。其中子丑、卯戌、巳申合中有克,寅亥、辰酉、午未合中有生。

    十二支相害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害相害,酉戌相害,也是六对。
十二支相冲即在流行图中的地支之位对冲。也就是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对冲。
十二支三合局即: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巳酉丑合化金局。
合、冲、害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在流行图中比较形象的用线连出来。如相合(六对)是六条横向的
平行线,相害是六条纵向的平行线,相冲则是相交于中央一点,三合局是组成了三个等腰三角
形。相刑没什么明显的规律:子卯为无礼之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为持势之刑,未刑戌、
戌刑丑是无恩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

    至此,《火珠林》纳甲筮法的基本网络基础已基本建成。虽然其系统膨大而有复杂,但我们不难
看出其中所显示的几个问题:

1:纳甲之法的证据不足。如果说“阴阳”是人们观察事物的必然,那么为为何八宫这样排列?这
样的卦序与通行的以乾坤开头的卦序有何关系?为何一旦与阴阳和五行组合就产生了如此膨大而
神秘的“命运”系统?虽说阳順阴逆,但纳支之中乾坤同是生卦,为何乾之三子于坤之三女纳支
区别那么大?五行和干支为何在卦图中如此排列,而不以其它原形式排列?如果说干支十二状态
是人们对万物生长的长期考察,那么为什么单单分为十二状态,正好于地支的相配?如果说支的
合、冲、害根据是十二状态,那么刑呢?有什么根据?有的还自相矛盾,如申与巳既合又刑,如
果申和巳同时出现该怎么办?
 2:模式过于机械,而所要解决的问题却很复杂。如十二状态是五行生克的核心。但世界如此复
杂,能一刀切下去吗?干支五行机制虽然复杂,但毕竟与世界上的问题比起来却是少的多了。《火
珠林》云:

    天干为上,能占九天之外。日月星辰,风雷云雨阴晴之事;地支为中,能占九地之上,山川草
木,人伦吉凶,否泰存亡之事;纳音为下,能占九泉之下,幽冥虚无,六道四生之事。

    以此模式的有限能占问题的无限吗?也无怪乎占者要“易道逐心”“随吾取用”了。
这些问题困绕着我们,也照样困扰着古人。大盖正因为其有限才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正因为其机
制的僵化和机械才使其发展更加灵活也更加现实。这就是古人“问天”的不足,也迫使他们进行
了下一步的尝试:问人。

三、 六亲取用:现实生活模拟的完成。
“问人”在筮法中主要体现在把代表社会人伦关系的“六亲”纳入卦中。六亲入卦亦始于京房,
《火珠林》:

八卦鬼为爻,财为制爻,天地为义爻,同气为专爻。

又云:

    水配位为福德,木入金乡居宝贝,土临内象为父母,火来上嫌相敌,金入金乡木渐微,宗庙上
建。

    即以本宫宫主五行属性为我,卦中爻地支德五行属性同我相比较,生我者为父母爻,我生者为子
孙爻,我克者为妻财爻,克我者为官鬼爻,比和者为兄弟爻。与《京氏易传》不同的是《火珠
林》不言宗庙,纯卦六亲完备,世爻亦配六亲,并以六亲定用神。

依六亲定用神即依据所测之事来定用爻。一般说来,

父母爻:问父母之事或上辈、主人均以此为用神。物品中凡能覆盖自己、保护自己、教化自己的
亦用此爻。

子孙爻:凡属自己下属、下辈者都用此爻。僧、道、兵等为自己服务的也用此爻。

兄弟爻:与自己同辈份,是自己的朋友,可与自己同行竞争者皆用此爻。

妻财爻:凡属自己的妻妾或妻妾之行者皆用此爻。测钱财货物也用此爻。

    这不是绝对的,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的扩大,物品不断的丰富,人事也不断的复杂,卜筮的对象
也在不断的变化,用神必须随之不断的调整。所谓“易之为书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拘,
周流六虚,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系辞下》)

    用神定下之后,也就可以定元神、忌神和仇神了。相对于用神,元神是生扶用神者,忌神是克制
元神者,仇神是生扶忌神而克制元神者。四神实际是对六亲所代表的人事社会关系的进一步诠
释、论证和灵活运用。

    对于用神不现的卦来说的还有“飞”与“伏”,这样可保证用神不缺。

    到这里,六亲也就基本建立起来了。整个六亲机制是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机制的总概括。六亲的
真正含义是“亲亲”与“尊尊”,也是整个社会思想的正统。在具体应用中,“亲亲”与“尊
尊”的真假进退存亡也与现实社会“亲亲”与“尊尊”的真假进退存亡相关联。
六亲的运算根据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

1:五行生克机制。以五行属性来对应六亲,以生克关系来配置六亲的位置。五行的生克功能与六
亲的功能运用密不可分。“天令之为命”,这是作为“天”一方的要求。

2:人事社会的变动。依人事来定六亲,定用神,以用神变化六亲,进而五行生克机制也相对于现
实人之自我而变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系辞上》),这是“人”的回应。

    我们可以看出通过第二条,现实自我便可以在实际上掌握整个卜筮的运算机制。如果一个人的知
识和阅历对于他所对应的时代来说足够丰富,他只需了解事情的发生经过,就可以依据六亲的关
系为求问之人“推吉凶”“明悔吝”。五行机制对他来说只是临时的游戏规则,阴阳变易的生存
道理和六亲的灵活运用则可以帮助他来达到修改游戏、编制游戏的目的。游戏改编的如何,放到
社会人事这个大背景中到底玩的怎么样就要靠解卦之人的诸种素质了。也无怪乎断卦之人要“上
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要懂历史,通音律,会算术,如果是现在就必须懂电脑了。

    这也为断卦增加了难度,对断卦之人来说,断卦也是一个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的过程。这反复断卦
过程,既是求证卦理的过程,也是“天”与“人”之间不断讨价还价的过程,最终的断卦结果就
是这个讨价还价所造成的底线的具体表现。这个底线既是人们尽性的结果也同时是人们无可奈何
的对生存的赌注。这种赌注从古到今变构成了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历程。正因为它是赌注的历程,
所以它注定了赌注结局的吉凶不定。这个历程中赌俱可以不停的变换,从龟壳到筮草再到金钱再
到核试验、科隆技术,从开始的自然物品到社会物品再到大脑中的数字,但这对与人生命的本质来说却没有变:即总是拿自己的存在押赌。从古到今,人犹如一只一直栓在树上的猴子,只不过
今天的绳子比昨天稍微长一些罢了。也正因为是人在赌注,所以人才要继续赌下去,期望有那么
一些变化。赌注中输赢的变化不会横空出世,还要寄托于赌的历程:“天”与“人”的较量。不
论这种较量是明处的讨价还价,还是暗处人之自我自由的寻觅,总是在寻觅着,这种寻觅也是现
实自我的觉醒和扩展,《火珠林》即是以吉凶的“阴阳动变”最终突破了自我之束缚。在自我否
定的看似游戏的天与人的较量过程中谱写着自己的人文归属,即力图让“天”与“人”共存公
在、和谐前进最终达到“保合太和”的生生不息之境。“人谋鬼谋,百姓与能”,此种谋算的人
文归属既是历史的沉淀又是历史的开始,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更要慎重对待它。

(作者E-M:gsp02@mails.tsinghua.edu.cn  电话:010-62791529 )


主要参考书目:

[1 ]萧汉明,《论〈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I,《周易研究》,2000,(2)

[2] 卢央,《京房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皮锡瑞(清),《经学通论》M〕,中华书局, 1998

[4] 卢央,《京房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杨庆中,《二十世纪易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 朱伯,《易学哲学史》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郭胜坡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