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来稿照登 -> 正文

[贺同江]从“总纲”看《周易》类的整体性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06-18     点击次数:

 
                                               贺同江
                            (曲阜师范大学 经法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摘要:类比和整体性是《周易》思维的两大最基本特征,类的整体性是解读两大思维特征和
整部《周易》思维的突破口。类整体包括时间整体、空间整体、结构整体、性质整体和关系整
体。
     关键词:类;整体性;卦;爻;阴阳

   《易·系辞下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此文看
似只是对八卦制作过程和制作目的描述,实则是《周易》象数立体类比逻辑体系的总纲(以下简称
“总纲”),它以简洁明了的投影般的形式,形象地演示了这一逻辑体系建立的全程,并以“八
卦”、“类万物之情”点明了其类的整体性特征。本文也试图本着《易传》的这种“易则易知,简
则易从”的简易思维方法,从“总纲”出发,对这一逻辑体系的类的整体性作一简要的认知分析。
    从“总纲”看,自一开始,《周易》在取类和比类时,思维就既不是单线或平面的,也不是
孤立或零散的:它从“天”到“地”;从隐藏事物(“神”)到著见事物(“明”);从一物(“象”
即月)到“万物”;从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德”)到事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存在状况(“情”),将
思维对象(包括人自身)的有形的存在形式和无形的属性,从时间(从观察月亮明暗变化的月周期到
万物状态的现在时和将来时)到空间(从天到地,从近到远)都“范围不过”,“曲成无遗”。(易·
系辞上传)应该说,这是中华民族立体思维或整体思维的开始,尤其“近取诸身”,有意识地将人自
身与客观事物视为同等的思维对象,置于同一思维平台,标志着“天人本一”整体观念和思维方法
的萌芽。这一整体思维观和方法论,在整个《周易》类比体系中表现为类的整体性,即:类的每一部
分中都包含了其他部分,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他部分中,从而使部分与部分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不
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是部分的整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既对立
又统一,共存,共变,互推,循环,全息相通。这一类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其整体思维的根本原则和
根本方法是: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变化中看到不变,从部分中抓住整体,于两极中认识本质。这种
既客观又辨证的整体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周易》思维的始终,如果从其类的整体性切入,就能有
效地把握其整体性思维的脉博,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洞悉宇寰的灵魂。《周易》类的整体性
主要表现为时间整体、空间整体、结构整体、性质整体和关系整体。

                        一、时间整体
    起源于观月变化的《周易》体系,一开始便将时间作为其论述天象地法、生存消亡的基本哲学
范畴,其关于时间的概念,总是与事物的阴阳变化、万物化生共存共变,融为一体,以时间的交替来
展现事物存在的结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次序,充分反映“列星随转,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
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1](荀子《天论》)的自然规律;并指出人的一
切行为无不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其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丰·彖传)“吉
凶有时,不可犯也。”[2](王弼《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以此要求人们的实践活动与时俱
进,通过御时以御天,即其所谓“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大有·彖传)“已日革之,行有
也。”(革·象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传)可见其对
时间的重视。《周易》类的时间整体性在卦、爻中的体现大致为:
    1、六爻时间整体
    首先,六爻位的每一爻位都是随其所遇之时而形成,是所谓“六位不失其时而成。升降无
常,随时而用。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故曰‘时乘六龙’也。”[3](王弼《周易注》卷一)因
此,六爻位代表由六时构成的时间整体。其次,“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下传)
六爻体在六爻位的“周流六虚”(易·系辞下传),是事物在特定的时间内变化和发展的隐显程度
的流程和写照,即“六爻发挥,旁通情也。”(乾·文言传)这种隐显变化展现一种时间过程,如乾卦
六爻,就是通过描述“龙”的潜、见、惕、跃、飞、亢六个发展阶段和状态,以序列的形式呈现一
种完整的时间整体。
    2、八卦时间整体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中说:“卦以存时。”这说明每一卦都是某一单位时间
的载体。 据《说卦传》,八卦配以四季,表达时间的“四季”整体:“帝出乎震,”为春季;“齐乎
巽”,是春夏之间;“相见乎离”,为夏季;“致役乎坤”,为夏末秋初;“说言乎兑”,为秋季;
“战乎乾”,为秋末冬初;“劳乎坎”,为冬季;“成言乎艮”,为冬末春初,是四季的结束,又是四
季的开始。
    3、十二消息卦时间整体
    是根据阴阳消长用十二卦来表示十二个月,表达时间的一个“年”整体。垢卦  ,一阴生,是五
月,之后,随着阴长阳消之变化,依次为:遁卦  ,是六月;否卦  ,是七月;观卦  ,是八月;剥
卦  ,是九月;到坤卦  ,阴气最盛,是十月。此六卦称消卦。到了复卦  ,阳又再生,是十一月,之
后,随着阳长阴消,依次为:临卦  ,是十二月;泰卦  ,是正月;大壮卦  ,是二月;夬卦  ,是三
月;到了乾卦  ,阳气最盛,是四月。此六卦称息卦。之后,阳极阴生,又循环到五月,新的周期
开始。
    以此十二消息卦与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相配,构成十二卦卦时图,也用以表示阴阳消长;以
二卦或三卦配一节气,按顺时针次序排列的伏羲六十四卦卦时图,与此同理同效。
二、空间整体
    时间与空间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实际上,时间是空间的纵向分布,空间则是时间的横向排
列”[4](P196),时间与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此,《周易》在讲到事物在时间中的存
在和演变时,不可能不涉及到空间,但在其反映万物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时,以时间为主,以空间为
辅,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空间,注重“时”、“时义”和“时用”,而对空间则没有特别强调
其意义和效用,但在变通“趣时”(易·系辞下传)时,仍附带有较强的空间观念。
    1、六爻空间整体  
    六爻以“周流六虚”,次第推演的形式显示出特有的空间结构,爻辞则以具体的物象表征这种
空间的变换,以此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如渐卦,通过从“初六”至“上九”的爻位推
移,以此展示“鸿”之“渐于干”、“渐于磐”、“渐于陆”、“渐于木”、“渐于陵”、“渐于
逵”,由低到高,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以一种特定的整体空间的六个层次的演变来演绎一
个完整的故事,这是《易经》表现其把握空间能力的一个基本方式。
    2、八卦空间整体 
    八卦空间整体往往与八卦时间整体互为表里,同时出现,共同说明万物化生的时空特性,如后天
八卦图就是按顺时针方向,以方位与季节排列而成,其八个方位起源于《说卦传》所述,即“万物出
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离也者,明也,   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地为
黄,属西南;“兑正秋也”,属正西;“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
艮东北之卦也”。并且指出,八卦的这种空间整体如同其时间整体一样,“终而所成始也”。伏羲
六十四卦方位图与八卦方位图同理同效。
三、结构整体
    《周易》以卦、爻结构整体来反映实际物象及其象征的结构整体,是《周易》整体思维的一大
特点,有阴阳-两爻整体;经卦-三爻整体;八卦-二十四爻整体;别卦-六爻整体;十二消息卦-七
十二爻整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整体;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系统整体。可根据实际思维的需
要,选择不同的结构整体,以达不同的说明或证明之目的。《周易》认为,八卦是宇宙本体的基本构
成方式,由其生成的万事万物无不是以八卦的模式而存在。以八卦整体类的形式“类万物之情”,
这便是《周易》的“拟诸其形容”(易·系辞上传)。以下就以八卦为例,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整体
性。
    1、“基元”整体
    即构成大自然的八种基元事物为一整体: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震为雷,巽为凤,坎为
水,离为火。
    2、“诸身”整体 
    即“近取诸身”之“诸身”,是指人体的八个部分,构成人身整体,它们是:“乾为首,坤为腹,
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说卦传).
    3、“诸物”整体
    即“远取诸物”之“诸物”。 据孙振声先生考证,“诸物”就是八卦象征的八种动物:“乾为
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说卦传),构成动物整体。 
    4、人伦整体
    是指八卦象征的家庭成员: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
男,兑为少女。又称家庭整体。
    此外,根据《周易》内容,还有颜色整体、具体自然物整体,等等。前者如:乾为大赤,坤为黑,
震为玄黄,巽为白,坎为赤;后者如:乾为冰,坤为布,坎为弓轮,离为电,震为竹,巽为绳,艮为小石。
但此二类整体都缺乏上述四大整体所具有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可称为次整体。这种次整体现象,并
非是对《周易》宇宙八卦构成思想的否定,相反,倒是恰恰表现了《周易》的不易之中有变异,变异
亦为不易的辩证理念,定性不易,定量灵活,况且,作者灌注于《周易》之中的是涵盖天地之大哲
学,而非是琐碎事物的刻意堆砌和呆板罗列。
四、性质整体
    《周易》不仅从事物的结构形式方面 ,而且更多的是从事物的性质方面,以阴阳或八卦或六
十四卦的形式予以分类,使事物的各种属性成为一种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便是《易·系辞上
传》所说的“象其物宜”的过程。
    1、阴阳性质整体
    就阴阳对立的性质而言,《周易》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传),以此表
达,万物不分巨细都具有负阴而抱阳的两种性质,万物乃至整个宇宙都是阴性与阳性的对立统一
体的观念。在《周易》看来,世间万象,就功能性态而言,如刚与柔,动与静,上与下,明与
暗,开与闭,显与隐,实与虚等,都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根互用。凡属刚之特性的,
如,动、上、明、开、显、实等,归于阳;凡属柔之特性的,如,静、下、暗、闭、隐、虚等,
归于阴。从我国最古老的典籍如《尚书》,可知,“阳”表示受到日光照射而呈现出来的性态,
“阴”表示未受到日光照射而呈现出来的性态,既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而日高悬于天,故天为
阳;而与上之天相对的下之地即为阴。天地是最大的阴阳实体,天地构精,化生万物,万物也就
秉承了天地的阴阳属性,按照阴阳的互含互生互化的法则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这就是揭示
宇宙本原和规律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之命题的根本含义之所在。《周易》的这种阴阳一体,互
化互生的思想,是通过对八卦和六十四卦的阐发而展现的。既然有天地构精,化生万物,万物秉
承阴阳属性,也就有天地之阴阳交感,化生八卦和六十四卦,八卦和六十四卦也必含阴阳,遵循
阴阳的一切法则。
    (1)先说八卦。八卦作为一个整体,又分阴卦和阳卦,而阴卦又含阳,阳卦又含阴,即所谓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易·系辞下传)其故何也?皆因乾阳生阴,故阴卦多阳;坤阴生
阳,故阳卦多阴。具体说来,乾卦阳极(三爻纯阳),阳极必生阴,故按《周易》之阴阳除指功
能性态外还指特定趋向(但不指形质或实体)而论,乾卦属阴卦,这是从动态来看。由其阳极所
生之一阴爻从其一爻至三爻自下而上运动所生成的三阴卦:巽  ,离   ,兑   ,均为一阴爻二
阳爻,故曰阴卦多阳。同样,坤卦阴极(三爻纯阴),阴极必生阳,故坤卦属阳卦,由其阴极所
生之一阳爻从其一爻至三爻自下而上运动所生成的三阳卦:震   ,坎    ,艮  ,均为一阳爻二
阴爻,故阳卦多阴。这就形成了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的局面,即《易·系辞下传》所言“阳卦
奇,阴卦偶。”阳卦奇是指阳卦阳爻数为奇(即一阳爻),“而奇数是不可分解的,(从而也是
不易消失的——作者加)。”[5](P33)故阳奇则阳不易分解,也不易消失,说明该卦的性质即
为阳,故将含一阳爻的卦定性为阳卦;阳奇则阴偶(即二阴爻),而“偶数是可以分解的,从而
也是容易消失的。”(同上)故阴偶(即二阴爻)则容易分解、消失转生为阳(爻),这恰好反
映了阳卦一阳开泰、生生不息的潜在趋势。同样,阴卦偶是指阴卦阳爻数为偶(即二阳爻),阳
爻偶则阴爻奇,阴奇则阴不可分解、不易消失,说明该卦的性质稳定为阴,故将含一阴爻的卦定
性为阴卦,而阴卦中的阳爻数为二为偶,容易分解、消失转化为阴爻,这正好反映了阴卦一阴初
始、多阴在即的发展潜能。所以,八卦的这种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看似矛盾的局面恰恰反映了事
物的潜在的动态的辨证的发展趋势。这是《周易》先人对大千世界阴阳变化的天才的抽象把握和
准确的形象表达。总之,无论是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的八卦整体还是由阴阳爻构成的单个经卦整
体,都是阴阳整体,只是前者四阴(卦)对四阳(卦),后者一阴(爻)对二阳(爻)或一阳
(爻)对二阴(爻),如是而已。
    (2)再看六十四卦。八卦是阴阳整体,由八卦“因而重之”(易·系辞下传)而来的六十四
卦自然也是阴阳整体,这自不必说。值得注意的是,六十四卦呈现出与八卦不尽相同的阴阳整体
之特性。首先来看六十四卦阴阳整体。就象阴阳生八卦,六十四卦可看作是纯阳乾卦和纯阴坤卦
所生。乾卦阳极(六爻纯阳),阳极必生阴,故就趋向而言,乾卦属阴卦,由其极阳生出三十二
卦,其中二十一阴卦,如需、家人、小畜、大壮等卦,如同八卦,阴卦多阳;坤卦阴极(六爻纯
阴),阴极必生阳,就其趋向而言,坤卦属阳卦,由其极阴生出三十二卦,其中二十一阳卦,如
屯、比、晋等卦,也如同八卦,阳卦多阴。与八卦不同的是,泰与否、随与盅等九对具有互覆关
系的卦体和既济与未济这一对既具有互覆关系又具有互反关系的卦体,阴阳爻相等,出现一种特
有的阴阳平衡, 既不属于阳卦,也不属于阴卦,可称为中性卦体。这种中性卦体的出现,说明万
物含阴阳,阴阳又互含互生,相互转化,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某种平衡,呈现出某种中间、中性
或中和的态势。但这种静态的平衡是短暂的,相对的,动态的“失衡”是永久的,绝对的。“失
衡”是阴阳的此消彼长,而平衡则是阴阳消长相对暂停或不消不长,但仍然是阴阳共存,没有任
何一方的消亡。换言之,中性卦体仍然是阴阳整体。同时,六十四卦的的这三种不同卦性,又一
次证明了《周易》所提出的“三节”、“三才” 结构理论的普遍性和科学性。其次来看每一别
卦。从爻象分析,从上述可看出,除乾卦和坤褂外,其余六十二卦,不管是阴卦、阳卦还是中性
卦,都是阴阳爻合一的统一整体,就连看似纯阳的乾卦和看似纯阴的坤卦,如上所言,从趋向
看,乾卦含阴,坤卦含阳,乾、坤都是阴阳整体;从爻位分析,每卦六爻,每爻一位,初、三、
五为阳位,二、四、六为阴位,每一别卦都含三阳位、三阴位,都是阴阳位合一的统一整体,即
阴阳整体。             
    总之,八卦,六十四卦,宇宙万事万物都是阴阳整体,正可谓“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
阳。”[6](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六十五)“阴阳之外无物,则阴阳之外无道。”[7](王夫之
《周易外传》卷七)     
    2、八卦性质整体
   阴阳生八卦,阴阳的功能属性首先物化为八大最能代表大自然特性的八大基元事物来代表卦:
乾天、艮山、震雷、离火(此四为阳)、坤地、兑泽、巽风、坎水(此四为阴),然后,再由这
八大基元事物引伸出八卦的八大属性,即“乾,键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
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说卦传)这就是八卦的基本性质。键、顺、动、入、
陷、丽、止、说,八大性质构成八卦性质整体。与阴阳性质整体相比:(1)相同点。八卦生于阴
阳,是阴阳特性的自我衍化,因而八卦分四阴卦和四阳卦,其性质也就有四阴性和四阳性,阳卦
阴性:乾键,震动,坎陷,艮止。但从功能性态看,健、动为阳,陷、止为阴,所以,阳卦虽是
阴性,但阴中含阳;同样,阴卦虽是阳性:坤顺,巽入,离丽,兑说,但阳中有阴(顺、丽)。
此乃所谓阴阳之中复有阴阳。(2)与阴阳性质整体不同的是,阴阳为体,八卦为用;阴阳为形而
上之道,八卦为形而下之器。因而使八卦具有性质整体和实体、形质整体双重特性,此即所谓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说卦传)意即:阴阳这一神明,是以无形存在于有形之中,
使万物神妙的变化生成。所以,《说卦传》在陈述八卦的基本性质之后,紧接着就是物化了的性
质整体的划分,即由性质整体引伸出的实体整体——结构整体:动物整体,人体整体和家庭整
体。这一物化过程与阴阳物化为八大基元事物相似。其物化的逻辑过程,以动物整体为例表述如
下:乾卦的性质是刚健,马有健行的特性,故乾为马;坤卦的性质是柔顺,牛的性格顺从,故坤
为牛;震卦的性质是活动,龙能腾云驾雾,故震为龙;巽卦的性质是进入,鸡以报晓的方式最早
进入人们对时间的感觉,故巽为鸡;坎卦的性质是陷,猪常陷泥淖,故坎为豕;离卦的性质是附
丽,山雉的羽毛华丽,故离为雉;艮卦的性质是阻止,狗有阻止外人入门的本性,故艮为狗;兑
卦的性质是喜悦,羊有因温柔而带给人喜悦的特性,故兑为羊。同理,人体整体和家庭整体,也
是从与八卦基本性质全息的角度推出。紧接结构整体,《说卦传》又从八卦的八大基元事物、基
本性质、动物整体、人体整体和家庭整体综合推出单个经卦的实体和形质整体,即所谓“乾为
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是也。如同结构整
体,遵循的依然是卦性为阳,则实体和形质为阴,反之依然的原则。如坎卦,卦性为阳,而其实
体和形质:“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 ……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均为阴性。与结
构整体不同之处是,单个经卦的整体:(1)不仅包括实体,而且包括形质,如上坎卦。(2)其
数量和种类都远远超出结构整体的范围。
    由八卦两两相叠而成的六十四卦的每一别卦的性质和实体、形质混一的整体,也完全由上下
卦的上述各类整体引伸而来,并且从性质到性质,从实体到性质,性质到实体相互引伸,如,经
卦坎为陷,在复卦中引伸为险,见于坎、屯、蒙、需、讼、师、解、困、节、蹇诸卦;坎为水,
在复卦中引伸为美德,见于孟、坎、蹇三卦中。这种相互引伸的无限性,是《周易》的每一别卦
的类的整体性和整个六十四卦类比系统呈现开放性的根本原因。
五、关系整体
    将一定时空序的物质的存在模式和性质整体分类,其目的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因
此,上述四大类整体在关系整体中得以统一、融合和运化,最完美地展现《周易》其“与天地
准”、“弥纶天地道”(易·系辞上传)之功能。使整部《周易》的思维涵盖至广至大,是所谓
“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易·系辞上传)其
用必能“彰往察来,微显阐幽”,“探赜索隐,钩深致远”,“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
业”、“断天下之疑”(易·系辞上传)。可以说,《周易》的关系整体最充分地体现了天与
人、体与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其“层次递进”、“整体循环”、“立体推进”的三大特
征,是对宇宙万物的三大整体运动方式的系统模拟,是《周易》整体思维的最高体现。
    (一)层次递进
    不论是六爻结构,还是八卦结构,亦或是六十四卦结构,其运动形式都是层次递进,环环相
扣,形成象数合一的因果链条
    1、六爻的层次递进
    别卦六爻依其各自固有的爻位、爻性以及爻与爻之间的关系,从初爻到二爻再到三爻、四
爻、五爻直至上爻,顺序展开,层层推进,从密切相关的六个不同层面,具体反映事物在六个发
展阶段的不同态势。关于其爻位特征,《易·系辞下传》有最为精当的阐述:“其初难知,其上
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二与四,
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
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位性一体,不可分离,因此,六爻
的层次递进还必须考虑其爻性,使数与质相结合。何为爻性?爻位的阴阳性质是也。初、三、五
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阳爻处阳位,阴爻处阴位,是当位;阳爻处阴位,阴爻处阳位,是
不当位。但仅从爻位和爻性,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状况,因此,六爻
的层次递进还应当考虑到爻与爻之间的“乘”、“承”、“比”、“应”、“据”等关系,才能
消除可能因爻位带来的“其柔弱,其刚胜”(易·系辞下传)的片面和可能因爻性带来的当位必
吉、不当位必凶的偏执。如讼卦的“初六”,初爻柔弱,又不当位,但因与“九四”阴阳相应,
故能“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初六·爻辞)。六爻的层次递进就是以上述三方面(三种
关系)为思维内容以六爻顺次展开的形式,综合反映客观事物自然演变的曲折历程。是所谓“道
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易·系辞下
传)如咸卦,就是通过六爻的变迁(“爻”之“动”)配以人体在空间上等级的六个部位
(“物”有“等”)自下而上的运动,以九三、九四、九五刚爻与初六、六二、上六柔爻相趁杂
(“文”相“杂”),以六二、九三、九五、上六当位与初六、九四不当位,六二中正,以及初
六与九四相应等关系(“文不当”),全面反映感应现象的复杂过程,以此象征人际交往的动与
静、逆与顺、是与非、吉与凶及其辨证关系(“吉凶生”)的。为使咸卦六爻的层次递进更加直
观,现将其爻辞及其象传简化如下:初六:咸其拇。(志在外);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九
三:咸其股,往咎;九四:(咸其心——作者加)贞吉悔亡;九五:咸其脢 ,无悔;上六:咸其
辅、颊、舌。(滕口舌) 六爻的层次递进最能体现《周易》整体思维的层次感。 
    2、八卦的层次递进
    八卦以不同的排序呈现不同的递进关系,反映事物变化的不同程式。(1)“互文”排列方
式。以雷、风、雨、日四种现象开始,然后列举艮、兑、乾、坤四个卦名,表示这是卦,同时也
是象,这种表达方式称“互文”。“互文”排列方式反映事物的由动至静、由显至藏的过程,即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说卦传)(2)先天八卦排列方式。依八卦之两两“旁通”的关系,即互为“错卦”的关系,从
乾、坤开始,依次“两两”为伍,由最显著的形象到微小的形象,反映森罗万象彼此独立又交互
影响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及其功用,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
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说卦传)(3)后天八卦排列方式。以四时与方位诠释万物在其固
有的时空序中,从生到盛再到衰的自然规律,即“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
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说卦传)八卦的层次递进最能体现《周易》的整体思
维的节奏感。
 3、六十四卦的层次递进
    对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的定夺之科学,《序卦传》当属至尊,其排序之严整之辨证之自然之
流畅之浑然天成之言简意骇,可谓《周易》思维与思想的最完美浓缩,它以渐变与聚变的辨证关
系为线条,将六十四卦作因果串联,形成必然性的六十四级连锁式推理,体现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的自然法则,言天地万物相通,合天道人伦一理,至情至理,至善至德,“能说诸心,能
研诸侯之虑 ,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易·系辞下传)其动态的辨证的层次递进的
过程是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其量变的条件连词是“……则……”,其质变的转折标志是
“物不可以终(穷)……”,现简述如下:天地则屯,屯则蒙……履则泰,物不可以终泰,泰则
否,物不可以终否,否则同人……贲则剥,物不可以终剥,剥则复……颐则大过,物不可以终
过,大过则坎,坎则离;天地则咸,咸则恒,物不可以终恒,恒则逐,物不可以终逐,逐则大
壮,物不可以终壮,大壮则晋……睽则蹇,物不可以终蹇,蹇则解……鼎则震,物不可以终震,
震则艮,物不可以终艮,艮则渐……兑则涣,物不可以终涣,涣则节……小过则既济。物不可穷
也,既济则未济。按〈〈序卦传〉〉,六十四卦的层次递进,在形式上分两次进行,但就其思维
的特质而言,仍然上下一贯,连为一体,总共递进六十三次,其中小进五十一次(量变),大进
十二次(质变),形成波浪式推进的态势。 六十四卦的层次第进最能体现《周易》的整体思维的
流动感。
    (二)整体循环
    “周”即周转,“易”即日月,“周易”即日月周转,引伸为宇宙万物周而复始的变化,亦
即循环,《周易》不仅将其视为宇宙间最重要的现象和规律,而且认为,凡是循环都是日月等等
一切对立统一的阴阳整体的循环,正如《易·系辞下传》所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
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
感而利生焉。”客观世界的这种阴阳整体的循环,《周易》是以具有阴阳特性的卦、爻的整体循
环来表征的。而八卦、六十四卦,包括其各自的乾卦和坤卦,从动态看,都由阴阳爻组成,所有
卦的变化都起于爻变,阴爻变阳爻或者阳爻变阴爻,一卦就变成另一卦,八卦各卦或六十四卦各
卦都可通过爻变而互相转化。换言之,所有卦的变化都是阴阳爻的变化,所有卦的循环都是阴阳
爻的循环。阴爻和阳爻构成爻的整体,所以,不管阴阳爻之数几何,所有卦的整体都是阴阳爻的
整体,所有卦的整体循环实际上都是阴阳爻的整体循环。卦、爻的整体循环是卦、爻的层次递进
的继续,因为层次递进形成的因果链条的首尾相接的运动便是循环。一切系统的运行都遵循着最
小势能即圆道的方式进行,这是卦、爻的层次递进形成的因果链条能够首尾相接形成循环的客观
基础。
    1、八卦系统的整体循环
    八卦系统的整体循环有三大形式。(1)两大子系统构成的阴阳性质整体的循环。 由乾、
巽、离、兑阴卦系统和坤、震、坎、艮阳卦系统两大子系统组成的八卦系统,其整体循环的结构
形式明显地呈现出阴阳合一的复合型特点。从阴卦系统看,乾卦纯阳,阳极生阴,所生一阴爻从
乾卦一爻升至二爻、三爻,依次生成巽、离、兑,然后复归乾卦一爻,形成以乾卦为母体和载
体,以一动阴二静阳为结构的独阴主体循环;从阳卦系统看,坤卦阴极,阴极生阳,所生一阳爻
从坤卦一爻升至二爻、三爻,依次生成震、坎、艮,然后复归坤卦一爻,形成以坤卦为母体和载
体,以一动阳二静阴为结构的独阳主体循环。独阴不生,独阳不长,独阴主体循环和独阳主体循
环形成阴阳合一的八卦系统的整体循环。象征宇宙中的任何系统无论多么复杂,都是以八卦为基
本结构的阴阳整体循环的存在形式。两大子系统构成的阴阳性质整体的循环,很好地体现了系统
与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2)先天八卦系统的整体循环。先天八卦中的相对的各卦,乾与
坤、艮与兑、震与巽、坎与离,阴阳爻恰好相反,互成“错卦”,亦即“旁通”的关系,形成四
对阴阳对立统一的循环整体,并且这四个子系统以其序数之和均为九的全息关系,相互交错,形
成纵向小循环,与以震、离、兑、乾为顺,巽、坎、艮、坤为逆,首尾相接形成的横向的系统大
循环,纵横交叉,共同构成八卦系统的立体性整体循环。象征大自然的八大基本要素处在“天地
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说卦传》的对立统一的
立体性整体循环之中。先天八卦系统的整体循环很好地体现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对立统一
的关系。(3)后天八卦的整体循环。 后天八卦以方位与季节,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起于震,止
于艮,即《说卦传》所说“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是也。与先天八卦
相比的不同之处是,后天八卦将阴阳变化表现为四时的更替、方位的推移和万物生长的流行周
期,其整体循环的模式也由先天八卦的四纵一横变为一纵一横,即由坎离互为“旁通”形成的纵
向小循环与由震、巽、离、坤、兑、乾、坎、艮顺时针运转形成的横向大循环构成立体性整体循
环。先天八卦为天道,为易之体,后天八卦为地道,为易之用。以易家邵雍之言就是,先天八卦
“以应天之时”,后天八卦“以应地之方”,并指出“王者之法,其尽于是矣。”[8](《观物外
篇》)这样以来,后天八卦实际上就将天、地、人纳入同一个大循环系统,真正体现了易之天人
一体的根本理念。因此,后天八卦更好地反映了天、地、人之间的互存互动关系。是为六十四卦
的思维与思想之根。后天八卦系统的整体循环很好地体现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六十四卦系统的整体循环
六十四卦系统的整体循环从小到大可分为四大循环形式。(1)六爻的整体循环。是指阴阳二
爻在一、三、五阳位和二、四、六阴位的周流六虚,是六爻层次递进中的三大关系综合作用的反
复展现。体现大千世界阴阳互生、大化流行的自然规律。这就是“复”卦象传所作的精辟概括: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2)内外卦的整体循环。每一别卦的上下卦也以特殊的形式
进行着阴阳循环,例如,在别卦中,经卦的乾卦为阳为大,经卦的坤卦为阴为小,“大往小来”
(否·卦辞)亦即阳往阴来则是否卦;反之,“小往大来”(泰·卦辞)亦即阴往阳来则是泰
卦。这种内外卦的整体循环,实际上是八卦两两为伍的循环(包括错卦之间的四纵循环)在六十
四卦中的表现,是别卦自身的上下循环。(3)两临卦的整体循环。即从乾与坤到既济与未济具有
互反或互覆关系的相临两卦的循环,其实质仍然是阴阳之间的循环。互反关系是指乾与坤、颐与
大过、坎与离、中孚与小过、既济与未济五对卦象,每对卦象的阴阳爻完全相反。实质上是将一
卦中的阴爻换成阳爻,阳爻换成阴爻即构成其反卦,这是阴阳爻之间的循环而形成的两临卦之间
的整体循环;除上述五对互反卦之外,其余二十七对五十四卦构成覆卦,即将一卦颠倒就形成另
一卦,两卦互为覆卦。实质上是将一卦中的初爻与上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四爻的位置互换即
构成其覆卦,这是阴阳位之间的循环而形成的两临卦之间的循环。所以,两临卦之间的整体循
环,不是阴阳爻之间的循环就是阴阳位之间的循环,总之都是阴阳整体的循环。(4)六十四卦的
整体循环。由上知,六十四卦通过互反或互覆关系形成三十二个对偶形式的小循环,但只要细心
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既可与其临卦形成互覆或互反关系的阴阳循环,又可与
另一卦形成互反或互覆关系的阴阳循环,如恒卦,既可与咸卦形成互覆循环,又可与益卦形成互
反循环,益卦又与损卦形成互覆循环,这样就使整个六十四卦形成阴阳的整体大循环。而作为六
十四卦中唯一阴阳爻全都当位的既济卦和阴阳爻全不当位的未济卦的既互覆又互反的双重关系,
对六十四卦形成整体大循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六十四卦始于乾、坤,终于既济、未济,
乾与坤为互覆,而既济与未济既为互覆又为互反,这就使两对卦体在“覆”的关系的高度上达到
全息合一,即始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始点,这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首尾相接、循环往复
的关键所在。 
    总之,《周易》的类的整体循环都是阴阳整体的循环。万物含阴阳,任何事物的自身及事物
之间的关系都归于阴阳之间的关系,事物的自身感通与事物之间的互感互通的表现形式就是阴阳
的整体循环,亦即阴阳的互生、互化和互换,这种整体循环以系统的形式进行,因为“所有的具
体事物不是一个系统就是某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的系统都是某种其他系统的子系统。”
[9]因此,相关事物越多,关系越复杂,形成的循环系统就越复杂,这就形成了大系统中有小系
统,系统之中又含系统,大循环中有小循环,循环之中复有循环的立体性的系统循环,从而使
“周易”无处不在,亦即阴阳循环无处不在。
    (三)立体推进
    基于客观世界固有的立体全息的特性,即“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
间、不同层次与系统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
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关系。”,[10](P47)《周易》反映类的整体性特征表现在对卦、爻含
义的规定和阐释中即是一种具有极强证明性质的立体推进的思维方式:跨越不同时空序,将上下
卦之间、爻与爻之间、爻与卦之间、互反卦之间、互覆卦之间的关系全面考察,从辞、彖、象三
层,卦象、性质、象征等多方面立体推究,综合推出卦、爻的形象意义和抽象意义。这种立体推
进的思维方式,将上述的层次递进和整体循环完美结合,运数比类和取象比类互为表里,把《周
易》的整体思维推向极致。下以睽卦为例,简要说明这一立体推进的整体思维的总特征。
1、从演绎卦辞的一波三折,看《周易》思维的辨证建构
    睽卦的综卦是上临卦家人卦,家人卦讲家和万事兴,不和则乖离、乖异,此即睽卦之卦义 。
两临卦卦义转折之衔接巧妙而又自然。这是其思维之一折;然合(和)中有离,同中有异,大合
同中有小离异,大离异中必有小合同,故睽卦的卦辞曰:“睽,小事吉。”这是其思维之二折;
虽然睽卦卦象及其基本卦义 是乖离、乖异,但整个睽卦的宗旨是讲离合异同的辨证关系及其应
用:离必有合,合必有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只有有效地运用离合异同的自然法则,因应变
化,才能运筹帷幄,大有作为。这是其思维之三折。这是从睽卦的卦辞演绎看周易的立体思维如
何一波三折反映其合同与离异,天道与人道的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
    2、从彖传的归纳论证,看《周易》思维的立体运行
    对于睽卦卦辞“暌,小事吉。”,“彖传”是通过以下四步进行立体性归纳证明的:(1)从
卦形来看,睽   ,“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上卦“离”是火,火炎上;下卦“兑”是泽,水泽
下;水火相离,不能既济,违反性异而相交、相反则相承的本性,是大不吉。(2)以象征来说,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上卦“离”是中女,下卦“兑”是少女 ,二女同居,同性相斥,
都与对方异性相吸的本性要求和志向相背离,亦为大不吉。(3)但从卦的性格来说,“说而丽乎
明”:下卦“兑”是“说”是悦,上卦“离”是丽是附是明,两者合一,是属于愉悦的相互依附
而明朗的性质。可谓大志不同,小情相依。是对上(2)之大不吉之弥补。(4)以卦变而言,
“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说离卦   的“二”与“三”爻交换,中孚卦    的“四”与
“五”爻交换,或家人卦    的“二”与“三”、“四”与“五”交换,都是柔爻前进上升,成
为睽卦    ,使“六五”柔爻在上卦居中位,与居下卦中位的“九二”刚爻相应,因而刚柔相
济,可谓大背离中有小应合,是对上述(1)之大不吉之弥补。综上四点,“彖传”得出睽卦总体
的性质是:大事不利,小事吉祥,即所谓“是以小事吉。”这是《周易》以睽卦为例,通过归纳
证明,展示其立体性思维的开始,是从具体到抽象。紧接其后,便开始了从抽象之具体开始的更
高一级的辨证类比归纳:“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
也。”从天地到男女,,从男女到万物,异中有同,异中求同,万物同类而相通,万事一理而可
御,并指出同异的存在、变化之因在“时”——“睽之时用大矣哉”,要知“时义”,懂“时
用”,因时而变 ,解卦如此,明事辨物亦如此。这种“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
矣。”(易·系辞上传)的科学归纳、辨证类比的思维方式,是《周易》立体思维的第二阶段,
是从“言象”到“尽意”,无论是思维角度、层面,还是其抽象性、科学性,都已几近极致,但
总归起来,仍属言“体”范围,而其思维之至高至美阶段,则是其令人百转回肠、叹为观止的言
“用”阶段,即从同中有异,到异中求同,再到求同存异的辨证的反向思维阶段。这便是其“象
传”所言而展现的思维之美。
    3、从“象传”看《周易》立体思维之千转百回
    睽卦“象传”云:“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求异。”“彖传”言“上火下泽”之异,包含
两层含义,其一是“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之同而异,强调异是同中之异,是同中有异;其二
是“男女睽,而其志通也”的异而同,强调同是异中之同,是异中求同;到了“象传”,则强调
“以同而异”的求同存异,要求君子应效法“上火下泽”之“睽”,合而不同,亦即顺应大势所
趋,与众同流,但应有主见,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独立人格,同流但不合污,这才是真正的君
子风范。这种反向为用、相反相成的思维法则,贯穿于《周易》内容之始终,如明夷卦的“象
传”就说:“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其意为:明夷卦之上卦“坤”是地,
下卦“离”是明,太阳沉没地下,象征光明受到伤害,这种现象本身看似为凶为害,但君子应反
其道而用之,在莅临民众时,就要韬光养晦,以平凡平易之态度接近民众,才能被民众接纳,也
才能与之沟通,明了其所思所需,这就是“用晦而明”,利用昏暗,反而看得明显的道理;反
之,如果不懂“用晦而明”原则,不掩藏自己的光芒,象夏季当午之太阳一样照耀天下,则因光
芒过度强烈而使万物逃避,使巨细得不到遮蔽而受到伤害,其结果必然象太阳坠落到地中,使本
来可使万物生长之光明受到创伤。这就是“明夷”之“上六”所说的“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
于地。”《周易》的这种反向思维,是其辨证思维的灵活性在“用”方面的自然流露,这种不同
于逆向思维的反向思维使《周易》之立体思维更显丰富而精彩。
    4、从爻辞看《周易》立体思维的“瞻前顾后”
    《易》之立体思维在每一爻的表现是,它将六爻看作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在给出某一爻
的爻辞时,总是从整体角度考察本爻的是否当位、是否中正,与其它五爻之间的应与不应等关
系,综合分析得出一爻所象征事物的吉凶。如,“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
终。”其“象传”的分析是:“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是说,“六三”与
“上九”相应,应当前往与“上九”相会,但因本身是柔弱的阴爻处阳位,属不当位,前后又受
到两个刚爻的牵制:后方“见舆曳”,就象自己的车被“九二”刚爻拖住,如遭“天”刑般痛
苦;前方“其牛掣”,就象拉车的牛,又被“九四”刚爻阻止,象受“劓”刑般难受;但因“九
二”虽与同处中位的“六五”阴阳互援,可“九二”毕竟阳爻处阴位,是不当位,有懈可击;
“九四”阳刚,但与同为刚爻的“九一”不相应,故无刚柔相济之联手,易被击破。因此,只要
“六三”执志不回,不怕“天且劓”,必能以柔克刚,破“曳”除“掣”,最终与“上九”相
见,即所谓“无初有终,遇刚也。”可见,每一爻的爻辞的给出,都体现《易》之瞻前(爻)顾
后(爻),“六虚”联动的整体思维特质,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论证之严密也尽显无遗。
    5、六爻递进,首尾相推的连珠式思维
    从乾、渐、咸、艮等卦可以看出,六爻辞在由初爻到上爻反映事物由微至著、由隐至显、由
低到高、由渐至骤的变化发展规律的同时,小象传则紧随其后,说明每次变化发展的原因,由此
直接或间接构成六级带证式连珠式(连锁式)推理,从六个紧密相连的不同角度阐述该卦的卦
义。以下从聩卦的六爻递进看其推理的连珠式整体结构:异中有同,善恶亦如是,故“见恶人无
咎”,因“见恶人以辟咎也。”(“初九”) 既然异中有同,则应积极追求异中求同,哪怕是在
小巷而不是在大道与所求之“同”(“主人”)相遇,也“无咎”,因为这种刻意追求是为一时
权变,“未失道也”。(“九二”)   追求异中求同,必遭种种艰难,因为“位不当也。”
(“六三”)   艰难必然被排除,因为“交孚”。(“九四”)   排除艰难后必然前往会合,
因为“往有庆也”。(“六五”)   前往合同必先疑后信,是因为善恶“自复”,加之“遇雨之
吉,群疑亡也。”(“上九”)按照连锁推理的逻辑规则,上述推理过程可简化为:异中有同,
故先疑后信。意即:异则疑,同则信;不经异、疑,就无同、信。只有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和
条件的成熟,异、疑才能变为同、信。此乃君子异中求同的必然历程和法则,也是对“彖传”中
提出的“睽之时用大矣哉”的论题的证实。这种连珠式推理,使证明显示出极强的必然性和严密
性,具有无可争辩的说服力。尤其是这种带证式推理,可视为六十四卦的通式。  
    6、周流六虚,阴阳对立统一观念的整体循环
    上文“整体循环”部分曾谈到,《易》之类的整体循环的形式不同,有八卦循环、六爻循
环、六十四卦循环,但归根到底都是阴阳整体的循环,这种阴阳整体的循环在六爻爻辞中被表述
为阴阳对立统一观念即吉与凶的整体循环。在睽卦六爻中,表现为每一爻的爻辞都含吉凶,都是
先凶后吉,逢凶化吉,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希望天随人愿、结局圆满的情感思维趋向。其六爻之吉
凶的循环归整如下:“初九”起初“悔亡”,是凶,而结果是“见恶人无咎”;“九二”开始是
“遇主于巷”而非大道,意即行动并非光明磊落,是不吉,但最后“无咎”;“六三”开始是
“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即开始不利,但结果是“有终”,即吉;“九四”起
初“睽孤”是凶,但结果“厉无咎”;“六五”开始“悔亡”,是凶,但最后是“往何咎”,即
无咎;“上九”起初是“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匪寇”,是大凶,但最后
还是“婚媾”、“往……则吉。” 是大吉。可见,每一爻从凶到吉,由阴到阳的变化,都反映一
个完整的循环过程,由“初九”到“上九”的六爻联动,就自然形成由六个阴阳循环的子系统构
成的对立统一观念吉与凶的整体循环。
    7、因应变化,万物可假的整体思维定势
    《易》之“穷”为凶,故穷则变,变则通,但要使穷之凶变为通之吉,就必须善借于物,利
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促成事物的由极而反的转变,这是“周易”之理之用,亦即阴阳循环之
理之用。这种思想表现在六爻思维中,就是通过六爻的应、中等关系,来阐述宇宙万物永远处在
既不会穷也不会尽的相互联系、全息感应之中,只要相互借用,“化而裁之”,“推而行之”,
(易·系辞下传)必能使“穷”变通,使凶化吉。就睽卦而言,“睽之时用大矣哉”的另一种表
现形式就是,在事物情况为凶的情况下,必须善于假借万物,创造条件,采取措施,以促成形势
的由凶转吉,或预见事物的逢凶化吉,提前采取相应的行动,这都体现了《周易》因变制宜的灵
活性。睽之六爻借物促变如是:(1)“初九”借性。性即本性。万物“自复”是其本性,善恶亦
如此,故,虽然“悔亡”为凶,但“丧马勿逐”,“见恶人,以辟咎”,反而使凶化为“无
咎”,皆因借用了“自复”之本性。这是因性制宜;(2)“九二”借地。即借地利。由于因总体
局势(火上泽下)背离,无法光明正大在大道与主人相见,是为不利,但“遇主于巷”,也是一
时权变,“未失道也”,故曰“无咎”。这是因地制宜;(3)“六三”借力。此力乃苦难之力。
经过“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之难之刑,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罚其身,使之身如
铁,志如刚,奋勇前行,必有“有终”、“遇刚”之吉。这是因力制宜;(4)“六四”借人。此
人即“元夫”,大丈夫也。即使开始有“睽孤”之凶,只要能“遇元夫,交孚”,结果就会“无
咎”。这是因人制宜;(5)“六五”借势。势指宗族之势。“悔亡”之凶不可怕,只要“厥宗噬
肤”,其党与之深交,便可有“往何咎”之吉。这是因势制宜;(6)“上九”借天,天即天时。
“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是孤且疑之凶,但若“遇雨”,则变“匪
寇”为“婚媾”,是吉也。这是因天制宜。《周易》借睽卦六爻之变,阐述因应变化,假物促
变,万物共存共变的观念,体现了《周易》的动态的整体思维观。             
     综上可知,《周易》的类的整体性表现为时间整体、空间整体、结构整体、性质整体和关系
整体,尤其关系整体,融前四大整体于一体,其层次递进、整体循环、立体推进的整体类推模
式,使《周易》的象数类比不仅具有极强的说明功能,而且更具有西方以孤立形式进行的或然性
逻辑类推所没有的严谨的证明特性,这是中国古人以“唯象”之形式达实证之目的的智慧之所
在。这一智慧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成功移植,便是中医生命整体观的形成和道家浑元学说的诞
生。 可以说,正是《周易》的这种能“通神明之德”、能“类万物之情”的整体性思维造就了中
国文化的整体性特征。所以,与其说中国文化源源流长,倒不如说始于《周易》的整体性思维造
就的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更加精确。这就是四大文明古
国为什么唯独中国文化连绵五千年却仍旧辉煌的根本内因。相比之下,西方的条块分割式为主的
思维方式难以创造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整体性文化,就连曾喧嚣一时的现代三论的整体性思维也远
远未能超出《周易》的整体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的框架。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的整体性
思维可谓涵盖中外,贯通古今,具有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开拓性意义。“《易》之为书也,广大悉
备”(易·系辞下传),概止于此。  
                                               
    参考文献:
    [1]《荀子。天论》评注。北京:新华书局,1975。
    [2]王弼。王弼集校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4][10]王存臻,严春友。宇宙全息统一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5]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6]黎靖德。朱子语类 。台北:正中书局,1980。
    [7]王夫之,周易外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
    [8]邵雍。观物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9]M.本格。系统世界观。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6,(4)   


              The Integrity of Categor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HE Tong-jiang 
   ( The Economics and Law School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China)

     Abstract: Analogy and integrity are the two prevai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inking of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integrity of category is the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and even the whole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book. Such categories are as follows: time, space, construction, nature and 
relationship.
     Key words: category; integrity;“Gua”;“Yao”;“Yinyang”  


   (说明:由于软盘空间有限,卦符和推理符号留空未填,敬请参照同寄去的打印文字上的六处
所标。除这些未填符号外,一切均以软盘上的为准。)

作者简介:贺同江(1965—),男,山东临朐人,南开大学哲学系八七级研究生,曲阜师范大学
经法学院讲师。
通讯地址:山东省日照市烟台路029号 曲阜师范大学经法学院 276826
邮编:276826
电话:0633-8714103、3980522、3980533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贺同江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