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人论易 -> 正文

朱熹论乾坤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06-17     点击次数:

朱熹论乾坤
文章类型:学人论易 文章加入时间:2009年6月16日17:53

吾聞包犧氏,爰初闢乾坤。乾行配天徳,坤布恊地文。仰觀玄渾周,一息萬里奔。俯察方儀静,隤然千古存。悟彼立象意,契此入徳門。勤行當不息,敬守思彌敦。(感興)

所喻益見灑落,甚慰所望,但西銘之疑則恐未然,横渠之意直借此以明彼,以見天地之間,隨大隨小,此理未嘗不同耳。其言則固為學者而設,若大賢以上又豈須説耶?伊川嘗言“若是聖人,則乾坤二卦亦不消得”,正謂此也。(荅姜大中)

問:“程氏云‘《詩》有二南猶《易》有乾坤',莫只是以功化淺深言之?”曰:“不然。”文蔚又問:“莫是王者、諸侯之分不同?”曰:“今只看《大序》中説便可見。《大序》云‘闗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鵲巢騶虞之徳,諸侯之風,先王之所以敎,故繋之召公。'只看那‘化'字與‘徳'字及‘所以敎'字,便見二南猶乾坤也。”(陳文蔚録)

問:“《易》之乾皆聖人事,坤皆賢者事否?”先生曰:“怕也恁地斷殺説不得。如乾初九似説聖人矣,六二學聚問辨則又不然,上九文言説賢人在下位,則又指五為賢矣。看來聖人不恁地死殺説,只隨事逐義説道理而已。

乾坤六爻不相似。某嘗説聖人做這物事,不是將箇印版子,脫出來一箇得一樣,他各自隨他道理,若箇箇一樣便是扬子雲書了,故説道《易》難看。蓋縁後世諸儒都將這《易》做發明天地造化之理,《易》本不如是,蓋《易》之作本専為教人用做卜筮,然而它取象如那“隨之時義,遯之時義”這般 底, 倒是後來添 底 ,初做卦爻時本不如此,只是因那卦爻中有這箇道理,故説出來,説出來時本不為要發明這道理,只是説道理在卦爻中時有這象,人若占得這爻時,便當因這象了,看他下面占 底 ,且如坤六二云“直方大”,坤卦中唯這一爻最純粹,蓋五雖尊位却是陽爻破了體了,四重隂而不中,三又不正,惟此爻得中正,所以就這說箇“直方大”,此是説坤卦之本體,然而本意却是敎人知道這爻有這箇徳,不待習學,而无不利人,得這箇時若能直、能方、能大則亦“不習无不利”,却不是要發明坤道。伊川有這箇病,從頭到尾皆然。

“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貞”,這只説二用變卦。“乾吉在无首”,言卦之本體元是六龍,今變為阴,頭面雖變,渾身却只是龍,只一似無頭 底 龍相似。“坤利在永貞”,不知有何闗捩子。這坤却不得見它元亨,只得它永貞。坤之本卦固自有元亨,變卦却无。( ? 淵録)

二卦有二中,二隂正,二陽正。言“乾之無中正”者,蓋云不得兼言中、正。二、五同是中。如四、上是陽,不得為正,蓋卦中以隂居陽,以陽居隂,是位不當。隂陽各居本位,乃是正當。到那“正中”、“中正”又不可曉。( ? 淵録)

伊川云“卦爻有相應”,看來不相應者多。且如乾卦,如其説時,除了二與五之外,初何嘗應四?三何嘗應六?坤卦更都不見相應。此似不通。

“未有乾行而坤止”,此説是。且如乾施物,坤不應,則不能生物。既 ? 生物,便是動。若不是他健後,如何配乾?只是健得來順。

乾主義,坤便主利。占得這卦,便主利這事。不是坤道主利萬物,乃是此卦占得時,主有利。

資乾以始,便資坤以生,不爭得霎時閒。坤之所生,即乾之所始者。

乾從知處説,坤從守處説。

乾、坤只是卦名,乾只是箇健,坤只是箇順,純是陽所以健,純是隂所以順。至健者惟天,至順者惟地,所以後來取象,乾便為天,坤便為地。

看來大人只是這大人,無不同處。伊川之病在那“二、五相見”處。卦畫如何 ? 有相見之理!只見人占得這爻,利於見大人。“萬物覩”之“覩”,便是見字。且如學聚問辨,説箇“君徳”,前一處也說“君徳”,蓋説道雖非君位而有君徳。下面説許多“大人者”,言所以為大人者如此。今却説“二、五相見”,却揍不着它這語脉。且如“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只是説先時不好,後來却好,西南便合着,東北便合不着。豈是説卦爻?只是説占 底人。(同上)

乾坤隂陽以位相對言,固只一般,然以分而言,乾尊坤卑,陽尊而隂卑,不可並也;以一家言之,父母固皆尊,然母終不可以並乎父,所謂尊無二上也。(沈僴録)

乾卦連致知、格物、誠意、正心都説了,坤卦只是説箇持守、柔順、貞固而已。坤卦是箇無頭物事,事事都不能為首,只是循規蹈矩,依而行之。乾父坤母,意亦可見。乾卦如創業之君,坤卦如守 成之 君。乾如蕭何,坤如曹參。如云“先迷後得”,先迷者,无首也。後獲者,迷於先而獲於後也。乾則不言所利,坤則利牝馬之貞,每每不同。所以康節云:“乾无十,坤无一。”乾至九止,竒數也;坤,耦數也。或云:“乾無十者,有坤以承之;坤無一者,有乾以首之。”曰:“然。”(同上)

問:“乾一畫,坤兩畫,如何?”先生曰:“觀‘乾一而實'與‘坤二而虚'之説可見。乾只是一箇物事,充實徧滿,(天之包内皆天之氣)坤便有開闔,乾氣上來時,坤便開,從兩邊去,如兩扇門相似,正如扇之運風,甑之蒸飯,扇甑坤,風與蒸,乾之氣也。”(萬人傑録)

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徴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徴也,吾得坤乾焉。”説者謂《夏小正》與《歸藏》,然聖人讀此二書,必是大有發明處,《歸藏》之書無傳,然就使今人得二書讀之,豈能有聖人意思也?(同上)

趙善譽説《易》云:“乾主剛,坤主柔,剛柔便自偏了。”某云,若如此,則聖人作《易》,須得用那偏底在頭上則甚?既是乾、坤皆是偏底道理,聖人必須别作一箇中卦始得。今二卦經傳又却都不説那偏底意思是如何。剛,天徳也。如生長處便是剛,消退處便是柔。如萬物,自一陽生後,生長將去便是剛,長極而消退便是柔。以天地之氣言之,則剛是陽,柔是隂。以君子小人言之,則君子是剛,小人是柔。以理言之,則有合當用剛時,合當用柔時。 ( 輔廣録 )

物物有乾、坤之象,雖至 微 至隱,纎毫之物亦無有無者,子細推之皆可見。(沈僴録)

乾、坤相為隂陽,乾後面一半是陽中之隂,坤前面一半是隂中之陽。(黄顯子録)

乾道奮發而有為,坤道静重而有守。(蕭佐録)

長孺問:“乾健坤順,如何得有過不及?”荅曰:“乾坤者一氣,運於無心,不能無過不及之差。聖人有心以為之主,故無過不及之失。所以聖人能賛天地之化育,天地之功有待於聖人。”

問:“‘乾坤,天地之性情',性是性,情是情,何故兼言之?”曰:“‘乾,健也',動静皆健;‘坤,順也',動静皆順。静是性,動是情。”

熹嘗謂:“知乾坤變化、萬物受命之理,則知生而知死矣。盡親親、長長、貴貴、尊賢之道,則能事人而能事鬼矣。只如此看,意味自長。戒慎隐 微 ,又别是一事,不必牽合作一串也。”(荅吕祖儉)

盡愛親、敬長、貴貴、尊賢之道,則事鬼之心不外乎此矣。知乾坤變化、萬物受命之理,則生之有死可得而推矣。(荅廖徳明)

問:“伊川曰:‘仁是性也。'仁便是性否?”曰:“‘仁,性也',‘仁,人心也'皆如所謂乾卦相似。卦便有乾、坤之類,性與心便有仁、義、禮、智,却不是把性與心便作仁看。

問:“乾,聖人之分也,可欲之善屬焉?坤,學者之分也,有諸己之信屬焉?”(云云)荅云:“此説大概得之。但乾、坤皆以性情為言,不當分無形、有形,只可論自然與用力之異耳。”(王遇録)

問:“如乾初九‘潛龍'是象,‘勿用'是占辭;坤六五‘黄裳'是象,‘元吉'是占辭,甚分明。至若坤初六‘履霜,堅氷至',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黄',皆是舉象而占意已見於象中,此又别是一例,如何?”先生曰:“象、占例不一,有占意只見於象中者,亦自可見。如乾初九、坤六四,此至分明易見者。如‘直、方、大',惟直、方故能大,所謂‘敬義立而徳不孤'。六二有直、方、大之象,占者有此徳而得此爻,則‘不習而无不利'矣,言不待學習而无不利也。故謂‘直、方、大'為象,‘不習无不利'為占辭,亦可。然直、方故能大,故不習无不利。象既如此,占者亦不離此意矣。六三隂居陽位,本是隂帶些陽,故為‘含章'之象,又‘貞'以守,則為隂象矣。‘或從王事'者,以居下卦之上,不終含藏,故有或時出從王事之象。‘无成有終'者,不居其成,而能有終也。在人臣用之,則為不居其成而能有終之象;在占者用之,則為始進无成而能有終也。此亦占意己見於象中者。六四重隂不中,故有‘括囊'之象,‘无咎无譽',亦是象中已見占意。”因問:“《程易》云:六四近君而不得於君,為‘上下間隔之時',與‘重隂不中',二説如何?”先生曰:“只是‘重隂不中',故當謹密如此。”

黄有開問:“乾之九二是聖人之徳,坤之六二是賢人之徳,如何?”先生曰:“只謂九二是見成 底 ,不待修為。如‘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善世不伐,徳博而化',此即聖人之徳也。坤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須是‘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如此方能‘徳不孤',方即是大矣。此是自直與方,以至於大,修為之序如此,是賢人之徳也。嘗謂乾之一卦皆聖人之徳,非是自初九以至上九漸漸做來。蓋聖人自有見成之徳,所居之位有不同爾;徳無淺深,而位有高下,故然。昔者聖人作《易》以為占筮,故設卦假乾以象聖人之徳,如‘勿用'、‘无咎'、‘利見大人'、‘有悔',皆是占辭。若人占遇初九,則是‘潛龍'之時,此則當‘勿用'。如‘見龍在田'之時,則‘宜見大人',所謂大人,即聖人也。”

乾九二是聖人之學,可欲之善屬焉,可欲之善是自然道理,未曽犯手處,故曰聖人之學。坤六二是賢人之學,有諸己之信屬焉,便須執持保守,依文案本做,故曰賢人之學。“忠信進徳,脩辭立誠”,乾道也,是流行發用,朴實頭便做將去,是健之義;“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坤道也,便只簡静循守,是順之義。大率乾是做,坤是守。乾如活龍相似,氣熖猛烈,故九五便言“飛龍在天”,《文言》解得活潑潑地,到坤便説得善了,只説“黄裳,元吉”,《文言》亦只説“黄中通理,正位居體”而已。凡看《易》牢記隂陽兩字,看乾坤牢記健順二字,便永不失錯。(呉必大録)

問:“《本義》乾用九爻辭,如何便是坤‘先迷後得'、‘東北喪朋'之意?”曰:“此只是无首,所以‘言利牝馬之貞',无牝馬。”(呉必大録)

(《文公易説》卷二,王天宗标点)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周易研究中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