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人论易 -> 正文

朱熹論既濟、未濟卦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1-06     点击次数:

既濟離下坎上
文章类型:学人论易 文章加入时间:2009年11月6日7:28

未濟與既濟諸爻,頭尾相似,中間三四兩爻,如損、益模様顚倒了它。“曳輸”、“濡尾”,在既濟為无咎,在此卦則或吝或貞吉,這便是不同了。

《易》不是説殺底物事,只可輕輕地説。若是確定一爻吉一爻凶,便是扬子雲《太玄》了,《易》不恁地。兩卦各自説“濡尾”、“濡首”,不必拘説。在此言首,在彼言尾,大槩既濟是那日中衙晡時候,盛了只是向衰去;未濟是那五更初時,只是向明去。聖人當初見這箇爻裏有這箇意思,便説出這一爻來,或是從隂陽上説,或是從卦位上説。它這箇説得散漫,不恁地逼拶它,它這箇説得疏。到它密時,盛水不漏;到它疏時,疏得無理 會 。 若只要就名義上求它,便是今人説《易》了,大失它《易》底本意。周公做這爻辭,只依稀地見這箇意,便説這箇事出來,大段散漫。 趙子欽尚自嫌熹説得疏 , 不知如今然有要退削了處。譬如箇燈籠,安四箇柱,這柱已是礙了明。若更剔去得,豈不更是明亮?所以説“不可為典要”,可見得它散漫。(同上)

“既濟是已濟了,大事都已亨過了,只更小小底正在亨通。若能戒謹恐懼得常似今猶自得,不然便一向不好去了。伊川之意亦是如此,但要説做‘亨小',所以不分曉。”又曰:“若將濟便是好,今已濟便只是不好去了。”(林學蒙録)

問:“既濟上三爻皆漸漸不好去,盖出明而入險 。四有衣袽之象,曰‘有所疑也',便是不美之端倪自此已露。五‘殺牛',則大自過盛。上‘濡首',則極而亂矣。不知如何?”先生云:“然。時運到那時都過了,康節所謂‘飲酒酩酊,開花離披'時節,所以有這様不好底意思出來。”(林學蒙録)

“亨小”當作“小亨”。大率到那既濟了時,便有不好去,所以説“小亨”。如唐時貞觀之盛,便向那不好處。( ? 淵錄)

“初吉終亂”,便有不好在末後底意思。(同上)

“曳輸”、“濡尾”,是只爭些子時候,是欲到與未到之閒。不是不欲濟,是要濟而未敢輕濟。如曹操臨敵,意思安閑,如不欲戰。老子所謂“猶若冬涉川”之象。涉則畢竟涉,只是畏那寒了,未敢便涉。

“ 髙宗伐鬼方 ” ,疑是高宗舊日占得此爻,故聖人引之證此爻之吉凶。如“箕子之明夷,利貞”,“帝乙歸妹”,皆恐是如此。又曰:“漢時去古未逺,想見卜筮之書皆存。如漢文帝之占‘大横庚庚',都似《左傳》上人説話。”又曰:“夏啓以光”,想是夏啓曾占得此卦。(吕煇録)

問:“‘三年克之,憊也',以言用兵是不得已之事,以髙宗之賢,三年而克鬼方,亦不勝其憊矣。”先生曰:“言兵不可輕用也。”(林學履録)

問:“九五 爻以言紂雖貴為天子,祭祀之盛,而不若文王薄祭却可以福祐,盖時之興衰自是如此。”曰:“扬子雲云云,十六日月雖缺未多,更圓似生明之時,必竟是漸缺去。月初雖小於生魄時,必是長底時節。”問:“占得此爻則如何?”曰:“這當看所值之時何如,大意大底不得便宜。”

六四以柔居柔,能慮患預防,盖是心低小底人,便能慮事。柔善底人心不麄,慮事細密。剛果之人心麄,不觧如此。( ? 淵録)

未濟坎下離上

未濟看來只陽爻便好,隂爻便不好。但六五、上九二爻不知是如何?盖六五以得中故吉,上九有可濟之才,又當未濟之極,可以濟矣,亦云不吉,更不可曉。(吕煇録)

問:“未濟所以亨者,謂之未濟,便是有濟之理,但尚遲遲,故謂之未濟;而‘柔得中',又自有亨之道。”曰:“然。‘小狐汔濟',‘汔'字訓幾,與井卦同。既曰幾,便是未濟。未出中,不獨是説九二爻,通卦之體皆是未出乎坎險,所以未濟。”(林學履録)

取狐為象,上象頭,下象尾。( ? 淵録)

問:“居未濟之時,未可以動作。初六隂柔不能固守而輕進,故有濡其尾之吝;九二陽剛,得中得正,曵其輪而不進,所以正吉。”曰:“看來也只如此,大槩難曉。某之觧也且備禮,依衆人觧説。”又曰:“坎有輪象,所以説輪。大槩未濟之下卦皆是未可進用,‘濡尾'、‘曵輪'皆是此意。六三未離坎體,便也不好。到四、五已出乎險,方好。上九 又不好了。”又曰:“‘濡首'分明是狐過溪而濡其首,今象却云‘飲酒濡首',皆不可曉。嘗有人著書,以彖、象、文言為非聖人之書。只是而今也着與孔子分踈。”

未濟九四與上九“有”字 皆不可曉,只得且依稀如此説。又曰:“損、益二卦説龟,一卦在二爻,一卦在五爻,是顛倒。此卦與既濟説伐鬼方亦顛倒,不知是如何。”

問:“未濟上九以陽居未濟之極,宜可以濟,而反不善者,竊謂未濟則當寛静以待。九二、九四以陽居隂,皆能静守。上九則極陽不中,所以如此。”先生云:“也未見得如此。大抵時運既當未濟,雖有陽剛之才亦無所用,况又不得位,所以如此。”

(《文公易説》卷六,王天宗标点)

原为“盖出明阴”,据《语类》补正。

原误为“九三”,据《周易傳義附録》补正。

原误为“六,据《语类》补正。

原为“孚”,据《语类》补正。

文章出处: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周易研究中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