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三期青年易学工作坊”在北京召开。本期工作坊以“易学研究文献目录、数据库、数字人文平台建设与推进”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抖音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胡士颍,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张克宾先后致辞。
胡士颍首先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欢迎与感谢。他表示,青年易学工作坊应聚焦“工作”,注重相关科研项目的落实进度。本次会议在首期工作坊形成的议题、工作基础上,旨在汇报、讨论一年来的工作进度,汇集问题,商讨思路,以便推动后续工作。他提出,在人工智能等新方向、新领域兴起之际,易学及其他人文学科亟待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探索并调整研究与实践的方向,这一进程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易学界、人文学界以及社会各界同仁的广泛参与。
张克宾教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图书资料室合作主办第三期青年易学工作坊表示感谢。他认为,创办刊物与报纸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先进的文化宣传举措,当时山东大学刘大钧先生立足前瞻性视野,创办了《周易研究》并宣传易学文化。时至今日,弘扬文化的前沿方式已变为与数据库、大模型等技术的结合,本次工作坊的主题便展现了与之相关的求新、求变的精神。此外,他指出当下易学界面临从业人员缩减、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青年易学工作坊活动对培植青年力量、涵养易学发展生机极具意义。
随后,主题发言环节分为四场进行,四场主题分别为“易学数据库与数字人文平台建设项目介绍”“易学与数字人文主题研讨”“易学目录文献编、集与数字化加工、呈现”“易学史、易学哲学与周易文化”。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发言,整场会议内容呈现出多元互动、“学”“术”交融的脉络。
山东大学助理研究员秦洁、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王高杰、李文栋、经典,对“易学古籍数据库建设”项目及易学大模型开发项目进行了整体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士颍副研究员介绍了世界易学研究知识图谱平台建设的设想、进度以及所遇到的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问题。
“易学与数字人文主题研讨”专场中,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陈景收以识典古籍为例,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古籍阅读和整理平台,展示了技术在古籍活化方面的强大赋能作用。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杨浩从技术角度出发,提出关于易学典籍非线性式编排以及易学古籍文献新呈现形式的有益构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京助理研究员以中国神话知识图谱系统为例,具体展示了知识图谱挖掘实体间隐性关系的强大能力,以及数据库对学术研究的增益所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梁钟立足实践,介绍了结构化数据开发、制作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会学者就识典古籍平台、数字化工作方式与新研究范式、社会化参与等展开积极探讨。
“易学目录文献编、集与数字化加工、呈现”专场中,西南交通大学甘沁鑫助理教授整体梳理了越南的易学文献,讨论了基于撰写语言的文献分期问题,提出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越南易学资料的思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孙逸超副教授以朱子易学语录数据化项目为例,展现了数据库在整饬语录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并以此为例探究了数据库对研究范式转变的意义。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张学谦指出辽宁省图书馆藏惠栋手抄本《周易乾凿度》应出于钱本,并指出传世文本存在多处误抄的情况,如“太一(乙)常”当为“太帝”、“中央者,北神之所居”当为“中央者,地神之所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李筱艺认为,《永乐大典》所存的朱子易学相关条目,有助于学界明确时人对《周易本义》接受程度的差异,并进一步丰富对朱子易学传承脉络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吕志坤基于朱子易学文献的系年工作,在朱熹易学形成、文献编理与思想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讨论环节中,与会学者围绕易学文本考证、编目、数字化、数据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易学史、易学哲学与周易文化”专场中,山东大学李秋丽副教授指出,当今易学研究存在研究分散、理路单一、现实关切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未来研究应当向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跨越学科边界等研究方式进行转变。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张韶宇副教授对“数层递进”与“阴阳鱼”两类太极图的来源、特征及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考证与阐发。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孙航认为,易学的生生发展有赖于与新思想、新质生产力结合,学界应持续关注并推动易学国际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盛箐以嵇康思想与《周易》的关联性为切入点,对易学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与影响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对嵇康易学研究的新见解。
会议最后,秦洁对本期工作坊进行了总结。他逐一回顾了各位学者的致辞与发言,指出会议延续并彰显了青年易学工作坊的前沿性与专业性,体现了对“重要但尚未被推动”以及“重要但难以被推动”类型问题的持续聚焦。他诚挚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对于青年学者交流的支持,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期待未来有更多机构、学者参与共建青年易学工作坊,关注、支持和帮助青年学者的易学研究工作。
作者: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