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韩国岭南大学郑炳硕教授访问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9-06-25     点击次数:

应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林忠军教授邀请,韩国岭南大学教授、文科学院院长郑炳硕来到中心访问,并于6月20日、6月22日分别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易传>与<老子>道器观比较》与《近六十年韩国易学研究成果及述评》的两场专题报告。

首场报告,郑教授以陈鼓应先生提出的“《易传》非儒家典籍乃道家著作”为切入点,细致分析了《老子》与《易传》中“道”、“器”概念的具体内涵。郑教授认为《老子》中道与器之间存在相互紧张、排斥的优劣关系。道为自然的起点,物为自然的终点,器则为人文之始,意味着对自然、对道的伤害。《老子》中对于人文之器秉持了反省、质疑、破斥的立场,怀疑道德、文化的价值;而《易传》中道器却并非互斥,而是对偶出现。器虽是形下之物,却能够彰显形上之道,体现出“道器合一”特征。而《系辞》中的圣人“观象制器”,也提现了早期儒家道德理性与实用理性并重的特点。

第二场报告,郑教授以时期的区分、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人物、研究领域与主题为主要参考标准,详细回顾了自1960年以来的韩国易学研究历程。他指出韩国易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自新罗、高丽时期期,《周易》就开始受到很高的关注。朝鲜时代,程颐的义理之学与朱熹、邵雍的象数、图书、先天之学都先后受到学者关注。1960年以来,韩国易学经历了沉寂期、回升期、跳跃期、深化期四个阶段,易学在韩国不仅限于学者研究,还受到了民间的广泛关注。

报告结束后,林忠军教授进行了点评,认为作为一名外国易学研究者,郑教授不仅具有优秀的中文水平,同时在易学方面也造诣很深。希望各位同学在学习郑教授的讲述基础上,进一步关注韩国易学与中国易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好易学研究的扩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