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基地主任刘大钧教授率团赴台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台大及台湾中央研究院进行学术座谈

发布人:易学中心     发布时间:2007-04-03     点击次数:

3月26日至4月3日,受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单位的邀请,基地主任刘大钧教授、副主任林忠军教授及办公室主任张文智博士赴上述机构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座谈。

    26日至30日,刘教授一行在台湾辅仁大学参加了由美国加州克莱蒙“历程研究中心”(Center for Process Studies)与辅仁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的“2007创化与历程——中西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来自美国、日本、爱尔兰及海峡两岸近6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该会议是为纪念著名哲学家方东美与程石泉先生而举办的。刘大钧教授以六尺宣纸书“得性”二字并集谢灵运诗句“异世可同调,得性非外求”成联语题辞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由于方东美程石泉二先生所极力阐扬的创化(Creativity)哲学和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创立的历程哲学(Process Thought)与《易经》皆有密切的联系,而程石泉先生生前曾到本中心参会并与刘大钧教授有很深的学术交谊,故中心全体同仁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刘大钧教授在会上发表了“帛《易》源流蠡测”一文,根据马王堆帛书《周易》及《史记》、《汉书》中的相关材料,对易学从先秦至汉初的发展及学派论争进行了梳理,对我们研究《周易》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与会学者认为,刘教授的发言为今后易学哲学的阐发从文本上扫除了许多障碍。林忠军教授发表了题为“论《易传》的解释学——方法与哲学之间”的论文,从解释学的角度出发,就《易传》对《周易》古经的解释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将中国早期的解释学与西方的解释学进行比较,从而肯定了《易传》所建立的解释学对中国古代经学的解释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张文智博士用英文发表的“试论《周易》中的生命哲学”,将《周易》所蕴含的天地人一体的生命哲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发,受到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此次会议为易学基地与海内外的进一步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易学为源头活水的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建立了更为广泛的联系。

                                                 

31日下午,受台湾大学中文系郑吉雄教授的邀请,刘大钧教授一行作为主讲人在台湾大学校史馆人文学研究中心会议室与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元智大学等单位的部分同仁以“《周易》经传与哲理的形成”为主题进行座谈。三位分别就帛书《周易》的地位与作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关系、利用出土文献进一步研究《周易》象数与义理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仁进行探讨。通过交流,大家都认为开拓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并一致赞赏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4月2日,受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林庆彰研究员的邀请,刘大钧教授一行作为主讲人在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会议室以“谈《周易》经传的形成与阐释问题”为主题与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中文系、台湾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同仁进行座谈。刘大钧教授就《周易》的今文与古文、今义与古义、简帛《周易》对易学研究的作用与价值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林忠军教授就《周易》的诠释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张文智博士运用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教授的有关研究成果,重新肯定了卦爻象与卦爻辞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进一步研究这一内在联系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三位学者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中央研究院的林庆彰教授、刘述先教授和杨晋龙教授以及台湾大学中文系的郑吉雄教授、哲学系的林义正教授皆发表了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刘教授等三位学者的台湾之行,完成了一次圆满而充实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扩大易学基地在海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易学基地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为易学基地将来科研规划的制订与落实等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