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发布人:易学中心     发布时间:2005-08-16     点击次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与会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在各级领导和学界同仁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和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对关心和支持本届大会的各级领导和学界同仁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对海内外的参会代表和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乘着上个世纪的生旺之气,当今世界更加呈现出多元文化和多元文明并存发展的态势,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几大文明之一,成为世界文明中的重要一元。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人对中华文化复兴的企盼变得越来越迫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凸现出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并重新焕发出它灿烂的光芒,这毋庸置疑地成了我们当代学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易学和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有机体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个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大道之源”,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令其他传统学术难以匹敌,一个是中华文明的主干中坚,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一直以学术之正统的身份和地位活跃于历代政治文化舞台的中央,渗透于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了易学和儒学,也就没有了精髓和主体。因此,要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弘扬易学,要弘扬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弘扬儒学。故今天如此多的海内外学者之所以能应邀齐聚于齐鲁大地的海滨宝地青岛而成此嘉会,当然是为了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弘扬易学和儒学这一共同的目标,这也正是我们组织召开此次大会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诸位到山东来开易学与儒学的会议,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孔子。而孔子和《易传》的关系更是易学家和儒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过去由于可靠文献的缺乏,孔子和《易传》的关系一直蒙着一层朦胧的面纱,然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公布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易传》,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论易之事。如《要》篇中有"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易》,我复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以及"百占而七十当"的记述,证明了孔子学易、习易、体易的事实,证明了司马迁、班固所谓的"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绝非虚言,直接有力地驳斥了历史上的那些怀疑性论断。帛书《易传》为我们弄清《周易》何以纳入儒家系统,成为贯通天人的宝笈开启了新的学术视野,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儒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兼容并蓄、创造转化的学术精神。儒学从一开始就和易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汉代,《周易》以其独特的天人之学的学术品格和丰赡的学术意蕴被儒家确定为"五经之首",成为历代儒者的必读经典,从而使易学和儒学在思想和价值诉求上更进一步地贯通和融合起来。至宋明更是如此,特别是其《易传》,为宋明理学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任何一个杰出的宋明理学家都是一个出色的易学家。直至近现代,如章太炎、熊十力、马一浮、牟宗三、冯友兰先生等皆既通易学又通儒学。今天,在我们所研究的学科越分越细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不少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不涉及易学,而从事易学研究的亦不涉及儒学,这显然不符合易儒之间的历史本貌,不是儒易之间正常的学术关系,更不利于深入开展儒学和易学的研究。正是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决心与独占风水宝地且又拥有以汉代大儒郑康成命名的康成书院的崂山风景区管委会,再次联合召开一次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会议,为万里而来的海内外从事易学和儒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并为今后的综合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正是有感于斯,我撰写了"集长风乎万里,浮祥云于巨峰"的联语,以示卑人对此次大会的殷殷期盼之情。

        然而,近代以来,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陷入了困境。泱泱中华何去何从,成了近二百年来苦苦困扰着国人的问题,于是有了"全盘西化"、"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等一系列观点引起的社会思潮及政治运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中国已经步入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浪潮之中,儒家文化怎么样在强势的西方文化面前重新确立自己的主体性,以便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毫无疑问,我们要因应时代要求而对儒学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做出新的诠释,实现其现代化,这既是儒学自身发展的逻辑要求,也是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对儒学固有的内容做现代的解释,从而创造出新的儒学理论形态,实现儒学与现代的融合,现在学人们提出的儒学现代化,应是从中国历史的一贯性和文化的内在性中生发出来的现代化,是儒学本身的现代化而不是单纯地运用现代观念、现代方法去解构传统,从而导致儒学固有之精神丧失的现代化,同样重要的是,并不仅仅是儒学研究要现代化,易学的研究亦要现代化,儒学和易学研究的现代化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自二十世纪下半叶迄今,学术界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莫过于先秦、秦汉之间一大批久已失传的易学与儒学佚籍的出土,其中,以七十年代出土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安徽阜阳双古堆汉简,九十年代出土的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湖北荆门郭店楚简,以及上海博物馆购藏的战国楚竹书为代表,其内容涉及儒家的心性论、天命观和天道观等各个方面,以及诗书礼乐及易的很多宝贵内容。这些新材料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学术世界,使得学界对礼乐文明,对原始儒家的思想、流派、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种种经学问题加以新的审视并希冀得出新的或较以往更为确切的结论来。学者们提出:"重新估计六经和早期儒学的价值和意义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当以简帛文献的出土为契机,对以礼乐文明为特征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做出新的更为深入的研究,对易之本旨,易的古义与今义、古文与今文的传承与演化,同样作出新的更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必将加深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原典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增进和拓展我们对整个中国思想史、儒学史和哲学史的理解和把握,以求在学术视野、价值理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发生新的历史性转变,化生出现时代独特的学术品格,凸现出时代之精神,从而更好地昭示和发挥儒学和易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以促进儒学和易学研究的现代化,为儒学、易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重塑金身"。

        儒学和易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个时代性课题,它关乎现在也关乎未来,关乎中国也关乎世界。当今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处于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更危险的时代了。"这既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为环境污染、文明冲突、贫富分化、道德缺失、精神危机等一系列的问题。据说这一切从根本上都导源于西方主客二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导源于工具理性主义。西方文明受到了质疑和挑战。而东方儒家文化与之不同,它的世界观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带有整体性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生命境界的提升,寻求天与人之间的贯通融合,寻求人与人之间的通泰和谐,自始至终透射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所有这些成了今天人类应对生存危机的宝贵的思想资源。"含弘广大,品物咸亨"的易学精神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胸怀,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并存提供了祥和的环境。"和而不同"的理念为人类处理文明冲突、民族矛盾提供了对话、沟通的平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信条为全球伦理的建设创造了理论指针,"安身立命"的终极人文关怀为化解人类的精神危机给予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事实上,近年来儒学和易学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关系、经济贸易、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正发挥着它一定的作用,受到世人瞩目。清人龚自珍诗云:"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对儒学和易学的丰富思想文化资源进行检讨、提炼及现代整合,使其转活于现代,不仅可以为挽救当今世界出现的种种危机、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年前的2002年,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和青岛崂山风景区管委会合作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海内外与会代表达二百多人,大会气氛友好而热烈。今天,我们再度联手举办此次"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易学与儒学"为主题,着力就易学研究方法的整合与重建、《周易》经传解读、简帛易学研究、易学史研究、易学哲学研究、易学的现代性与现代价值、易学与科技、经学诠释研究、经学与中国文化、儒家哲学研究、儒学史研究、儒学的现代转型与现代价值研究、儒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儒学与西方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儒学在世界未来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儒家经世思想研究、易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等十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当然,代表们感兴趣的其它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希望各位与会代表秉持"修辞立其诚"的学术精神,就易学与儒学的各种问题发己之所欲发、言己之所欲言,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现在我宣布"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与会代表身体健康、学业通泰,阖家平安。《易》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