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开幕词

发布人:易学中心     发布时间:2002-08-19     点击次数: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在国家教育部和青岛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山东大学主管领导的直接支持下,在海峡两岸学界同仁的积极配合下,在各方人士的大力协助下,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及中国周易学会协办的“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今天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大会主席团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与最诚挚的问候!

        本次会议是在我们跨入新世纪和新千年之后不久召开的首次“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在此,我们不禁欣喜地回忆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于1993年夏在山东大学邵馆会议厅召开了“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时任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雷洁琼、环境科学家曲格平、著名学者张岱年、石峻、任继愈、金景芳等以及台湾著名学者陈立夫、严灵峰、罗光等皆为大会发来贺辞。两岸专家教授共一百余人齐集泉城,其中台湾大学为主的学者近三十人,大家畅所欲言,就易学研究的方向与易学研究方法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此时起,大家在山东大学结下了易学研究的不解之缘,就是在这种深厚情谊的氛围下,当时的中华易经学会理事长邵崇龄先生倡议今后每两年一次在两岸交互举行这种易学研讨会议,直至没有“两岸”的说法为止。此一倡议获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时过两年,我于1995年如期率大陆易学代表团一行十人参加了在宝岛台湾大学思亮馆国际会议厅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这次由台湾大学哲学系与中华易经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与中国周易学会协办的大会,开得十分圆满成功,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自始至终洋溢于会场,使每位代表感动。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先生亲临大会与全体代表合影。1997年我们又在北京梅迪亚新闻发布中心召开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台湾著名学者陈立夫先生当时以98岁高龄为大会书写了贺辞,台湾著名学者严灵峰、陈启云、胡自逢、程石泉等先生皆为大会发来贺函,美国学者成中英先生亦写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再次发来贺信并光临大会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著名学者张岱年、任继愈、汤一介等先生为大会题写了贺辞。当时共有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大会,其中台湾学者过三十人,与会代表在“大易文化”的主题下,研讨了有关易学研究六个方面的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首次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的大会论文集《大易集要》之后,这次大会又出版了论文集《大易集述》对学者们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时过两年,我们如期于1999年再次飞赴台北,在师范大学学院召开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中华易经学会理事长倪淑娟女士、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赖明德先生为这次会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而会议召开得极为成功。台湾政要连战、萧万长、马英九、焦仁和等先生皆为大会题写了贺辞。至此,海峡两岸的易学研讨会经过四次的交互召开,已经进入了稳定成熟的阶段。正如倪淑娟理事长在当时的大会开幕辞中所说,这些会议“除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外,更有其历史存在的价值”。为此,中华易经学会名誉理事长邵崇龄理事长发出倡议,希望在这些会议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进一步召开“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以便使青年学者参加到这一确“有其历史存在的价值”的学术活动中来。这一倡议得到了大陆学者的热烈响应,因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易学研究的未来,是属于青年学者的!于是,于2000年夏在台北师范大学召开了“首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三院校为主的大陆三十余名青年学者及讲评专家参加了这次盛会,真可谓:

已栽茂竹三百本

再培稚松一千根

        两岸青年学者欢聚一堂,以火一样的热情,商榷道德文章、谈论理想抱负,短短几天,结下了深情厚谊,大家都想尽快再相聚。带着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同年冬,武汉大学萧汉明教授克服种种经济上的困难,在武大召开了“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这次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大会亦取得巨大成功,并出版了大会论文集,在这种学术气氛推动下,第二年冬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举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短短两年间我们举行了三次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加深了两岸青年学者之间的互动之情与商榷之风,《周易研究》学刊亦不断刊登台湾青年学人的文章,所以,我们此次召开的“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已是我们两岸学者有关易学交流的第八次聚会,自1993年至今,9年中8次相聚,这种海峡两岸学人之间持之以恒的良性互动,是两岸其他任何学术活动所没有的。这全赖于易学“含弘广大,品物咸亨”的化育精神,全赖于两岸学人“高以下基,洪由纤起”的努力。为了培育这一良性互动,我们一直默默地耕耘着,既默默耕耘着现在,更默默耕耘着未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过去数次会议作了如上回顾,因为唯有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开拓未来!为此,鄙人撰拙联一幅以表达我们的殷殷期盼之情:

知至至之,六合同风乾坤衍

知终终之,九州共贯大道行

        此次大会我们以“易学、哲学文化整合与重建”为主题,着重讨论两大方面的问题:

(一)易学研究

        1) 易学研究方法的整合与重建

        2) 《周易》经传解读

        3) 简帛易学研究

        4) 易学史问题研究

        5) 易学思维研究

(二)中国哲学研究

        1) 经学诠释研究

        2) 经学与中国文化

        3) 儒家哲学研究

        4) 道家哲学研究

        5) 佛家哲学研究

        6) 中国哲学其他学派研究

        7) 中外哲学的融合与贯通

        这次在风光秀丽的海滨避暑胜地青岛举行的会议,由于得到仙山崂山气场之庇佑,两岸近二百名著名学者齐集青岛,其中台湾同仁已超过五十余人,这是我们历次会议之最。我相信,大家就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方方面面的问题所展开的讨论,必将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青岛会议将伴着崂山的秀丽风光,给每位代表留下美好的回忆与遐想,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与会代表身体健康、道履贞吉!

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