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发布人:易学中心     发布时间:2000-12-05     点击次数:

         2000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主办。台湾方面有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14所大专院校与研究团体二十余人与会;大陆方面有中国周易学会、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19所大专院校与研究团体五十余人与会。

         会议的主体是青年易学学者,大会所要检验的与青年易学学者所以展示自己的,正是他们所提交的论文。从这方面来说会议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与成效:

         第一,大会共收到易学论文38篇。提交论文者有年轻的教授,有在读硕博士生,还有武汉大学一名本科生。其中硕士生占三分之一。论文内容涵括了易学中众多派别,如哲学义理派有关于胡瑗易学、张载易学、苏轼易学、伊川易学等;象数派有关于孟喜易、扬雄易学、郑氏易、虞氏易及邵雍易学等;图书派有关于河图,关于邵雍先天八卦次序图、周敦颐“太极图”等。论文所涉及的其它相关学科与学术流派亦相当广泛。如有关于《周易》中所体现的儒道互补思想、儒释道三教会通思想、易学与经学、易学与道教、易学与《黄帝内经》、易学与养生、易学与语言学、易学与明清小品、易学与生物基因工程、易学与天文学以及两宋儒家与当代新儒家发挥《易》理之比较等等,对《易》从各种角度与层面都有研究。

        第二,有不少颇见功力与深具学术价值的论文,主要体现在几篇研究汉易的文章中。如林忠军的《郑玄的天道观及其易学思想》,高怀民与张善文先生均称该题难度大,但作者对该题的探讨却十分深入,内容丰厚,从宇宙起源与深化,易之三义所反映的自然法则以及天文历法三个方面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郑玄易学的天道观。问永宁的《读玄释中——试论〈太玄〉所本的宇宙说》是对易学史上有名的“硬骨头”——扬雄易学的研究。作者认为《太玄》不仅拟卦气说之易,亦拟易传所传之易。认定《中》首在《太玄》中地位最重要,并在分析几种盖天说与浑天说的基础上对《中》首兼具水土二行作了解释。刘大钧教授认为文章所指出的《太玄》兼拟卦气说与易传,很有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汉代易学的核心层面——卦气说的研究。李尚信的《孟喜卦气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论》则紧扣卦气说,以孟喜十二辟卦反映一年十二月阴阳消长变化为由头,进而对整个六十四卦是如何反映一年十二月的阴阳消长变化作了具体而细致的研究,并在对卦序作出精致分析的基础之上阐明了其中所蕴含的古人对自然之理与人文之理的认识。王新春的《再论虞氏易学的卦变说》也是以卦气说为背景,认为虞翻的卦变说是在吸纳、改铸、完善和提升荀爽的卦变思想、卦变识见与理路的基础之上推出的较为完备的卦变学说。该文主要对其内容之一“消息卦生杂卦”的演变过程作了详解,受到点评教师的好评。

        第三,出现了一批富有创意与填补易学史上某些空白的作品。如杨冀华的《易乾的教赜》在易学理论体系中关于儒家人文精神的思考,彭涵梅的《邵雍先天八卦次序图初探》,谢惠文《〈系辞传〉“制器尚象”说新探》把“制器尚象”视作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梅珍生的《试论杨万里的释易方法》对学术界以“引史证经”作为杨氏释易的主要方法作了修正,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入揭示了杨氏哲理化释易的基本倾向,并点明其对宋代理学家的影响及其历史价值。诸如此类的论文还有不少,被刘纲纪、唐明邦等教授评为有创意与思想深度之作。

       另外,所收论文中有三分之一的文章是关于宋明易学的,有数篇是关于当代新儒家易学的,这些都是当前易学史研究上的薄弱环节,此次会议可谓加强了对这些环节的研究。如陈进国的《略论〈正易心法〉的易学观》通过发掘不为学界所重视的道教易学著作《正易心法》的易学观,指出了其在解开宋代图书易学之谜与融合儒释道并向心性之学发展,推动宋代抽象思维水准提高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唐琳的胡瑗易学,陈仁仁的苏轼易学,蔡家和的罗近溪易学等,朱伯*3《易学哲学史》的宋明易学中都未立专门章节,亦少见于其它著作与专题论文中。关于当代新儒家的易学有邓秀梅的熊十力易学,简慧贞的方东美易学以及黄黎星的宋儒与当代新儒家易学之比较研究。本次会议还有对现当代易学大师之易学的研究,如刘玉建的《尚秉和两汉易学传承观质疑》。该文不但拓展了易学史研究的领域而且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尚氏关于“西汉易学至东汉时已失传,《焦氏易林》是今人研究西汉易学的唯一著作”的观点。这种年轻学者不盲从且敢于反对学术权威的精神得到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赞扬。

       除了对青年易学学者及其论文的关注外,大会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点评教师很有特色。有人为他们概括了“细心呵护型”、“春风化雨型”与“当头棒喝型”等诸多类型。但不同类型的点评教师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高度负责的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表现了前辈师长对后进学者的关爱与提携。点评教师中有七十余高龄,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有当前学术界的中坚人物,亦不乏年轻有成的教授。老师们不顾旅途劳顿,认认真真地批阅论文直至深夜乃至凌晨两三点钟。每一场论文发表会,我们都能听到令人叫绝的精彩点评。

        其二,此次会议在大陆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为青年易学学者特别是为学习易学的在读硕博士生提供了学术活动的舞台。该“论文发表会”完全以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标准形式开展,为学生进行学术讨论提供了实战演习的机会。这一点也得到了台湾方面人士的高度评价。通过举行这样的会议能够使研究生教育走出单一的课堂教学与一个导师指导的模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与眼界。

        其三,大会还特意安排了学者们的“文化之旅”系列活动,参观了三峡、武钢以及荆州博物馆与省博物馆等。学者们,尤其是台湾学者感慨万分,均称此行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建设的卓越成就与祖国历史文化之悠久。

       “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系由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发起,于2000年6月在台湾召开了首届会议。本次会议是其延续,也是首次在大陆召开。该会议旨在为青年易学工作者提供论文发表与接受易学界前辈师长指导的机会,为中华易学的发展培养强大的后备力量,同时也增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