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刘大钧教授在“第五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的报告

发布人:易学中心     发布时间:2012-12-20     点击次数:

2012年6月8日至10日“第五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在澳门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澳门大学(UM)、澳门城市大学(CUM),以及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联合举办, 6月6-7日有两天7场会前工作坊,来自世界各地400余心理分析师和学者及学生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IAAP和ISST的主席与副主席和获选主席及秘书长等。许多资深的心理分析师如默瑞·斯丹(Murray Stein)、茹思·安曼(Ruth Ammann)、海瑞特·弗里德曼(Harriet Friedman)、约翰·毕比(John Beebe)、鲁格·肇嘉(Luigi Zoja)、布瑞安·菲德曼(Brian Feldman)、伯尼克(Robert Bosnak)和樋口和彦等出席大会并做主题报告。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教授的大会报告是:“《易经》中的易象及其意义”。刘大钧先生从卦象以及卦变入手,结合对荣格心理分析之“共时性”原理的阐释,以《易经》中的“时物”为总结,彰显格物致知的道理。报告引起中外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与关注,因为在IAAP以及ISST的数千会员中,几乎所有的人至少都读过《易经》。由于荣格和卡尔夫都喜欢《易经》的缘故,留下如今诸多国际专业学会最热衷《易经》与中国文化的IAAP和ISST。刘大钧先生曾在2009年第四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复旦大学)上做“《易经》中的意象及其在文化中的转化作用”的报告,也曾于2010年访问瑞士苏黎世分析心理学国际学校(ISAP),以及荣格家和荣格隐居的波林根(Bollingen),有力地支持与促进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会议照片
刘大钧先生在第五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做“《易经》中易象的意义”大会主题报告

在刘大钧先生的报告之后,是大会中的一项特别节目,由卫礼贤的孙女,德国作家和导演贝蒂娜·卫礼贤(Bettina Wilhelm),介绍以及放映她制作的电影:“《易经》的智慧,卫礼贤与中国”。电影从中国一处古老的洞穴画面开始,氤氲交融犹如梦幻,推出自然与文化,“太极”与《易经》的主题。伴随的旁白是卫礼贤在说话,引述的正是卫礼贤当年在中国的日记与亲身经历。

会议照片
卫礼贤孙女贝蒂娜·卫礼贤,在大会放映《易经的智慧:卫礼贤与中国》的电影

荣格曾这样评价卫礼贤:“任何一个象我这样,生而有幸能够与卫礼贤,与《易经》的预见性力量,做直接精神交流的人,都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里我们已经触及到了一个‘阿基米得点’,而这一‘阿基米得点’,足以动摇我们西方对于心理态度的基础”。荣格将卫礼贤作为其终生的良师益友,他认为卫礼贤对其影响超过弗洛伊德等任何其他人。在纪念卫礼贤的悼词中,荣格说,“如果我们称得起是老师学生的话,我们就必须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继续卫礼贤翻译的工作。就如他将东方的精神财富翻译成为欧洲的意义,我们就应该将此意义融入生活。”

“《易经》的智慧,卫礼贤与中国”深深感动了与会者,大家纷纷起身鼓掌以表达谢意。大会组织者特别邀请贝蒂娜·卫礼贤、默瑞·斯丹、刘大钧、约翰·毕比和申荷永,就“《易经》的智慧”与大家一起做专题研讨,并回答与会者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前任主席鲁格·肇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胡孚琛,以及日本箱庭疗法主席樋口和彦都积极地参与了这特别的讨论与交流。

会议照片
大会现场照片(贝蒂娜·卫礼贤、默瑞·斯丹、刘大钧、约翰·毕比和申荷永,“《易经》的智慧”专题研讨)
,鲁格·肇嘉在提问

会议照片
大会现场照片刘大钧先生在回答问题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申荷永教授做了关于“意象与意义:中国文化中梦之本义探索”的大会报告。他从荣格与汉字入手,将汉字作为可读的原型,以心为本,阐释与发挥汉字“梦”、“夢”以及“?”的心理分析意义,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心理疾病以及疗愈的途径。国际分析心理学会获选主席,加拿大心理分析师汤姆·凯利(Tom Kelly)做了大会结束报告:“超越性功能与心理分析关系”。荣格的“超越性功能”也是对《易经》中趋中、时中和执中的发挥,“心理分析关系”所能到达的境界,也可比喻为《易经》中天地人三才的生动意象。《易经》的意义,依然是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贯穿始终的主题。

会议照片?会议照片
大会现场照片,申荷永(左)和汤姆·凯利(右)在做大会主题报告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1994年正式启动在中国的发展,随后举办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已有18年历史。在复旦大学的一次学术报告中,曾任IAAP主席的托马斯·科茨被问到“荣格与弗洛伊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科茨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大的区别,在于荣格学习了《易经》,而弗洛伊德没有。”他接着说,“我们所有的荣格心理分析师,都依然将《易经》作为我们的案头书,依然在从《易经》中学习。”

第五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特别邀请了古琴演奏家茅毅。茅毅先生是古琴之广陵派和诸城派传人,他携其古琴“玉润鸣泉”赴会,在开幕式上演奏了“渔樵问答”,顿时融入了山泽通气的氛围;大会结束之际,茅毅先生演奏“孔子读易”。这首古曲是由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演变而来,一向被视为琴曲之珍品,内含“乾坤定位”、“阴阳错综”、“刚柔相济”、“天人合一”四章节,秋意飘然,深思无限,近声远闻,心意尽然。第五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也就在这《孔子读易》的琴声中落下帷幕。或许,这也正是对刘大钧先生之“常因心动识卦象,每为道显悟梦兆”的回应。

会议照片
刘大钧先生为第五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所撰写的对联:“常因心动识卦象,每为道显悟梦兆”

会议照片
古琴演奏家茅毅在大會閉幕式上演奏古琴曲《孔子讀易》